第三章-爆炸和防爆基本原理
09.06.2019
21:30:15
3-1 爆炸机理
Δ 可燃物质与空气混合并达到爆炸极限, 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Δ 足够能量的点火源; Δ 以上三个条件须同时具备,且达到引爆
的最小点火能量。
☆基本特征: 高速度(化学反应),大量气 体,大量热量
☆工矿企业的爆炸事故主要是化学性爆炸
09.06.2019
波或震荡作用,会造成高空坠落事故。
09.06.2019
21:30:15
3-1 爆炸机理
◇ 三、分解爆炸
1、气体的分解爆炸:在高温、压力等作用下的分 解反应,会释放相当数量的热量,从而给爆炸提 供了所需的能量,如C2H2、C2H4。 【例1】乙炔(C2H2)爆炸:
1)受热或受压易发生聚合、加成、取代和爆炸性分 解化合反应,当受热到200—300℃,开始发生聚合 反应:
3-1 爆炸机理
SK g
S——不引起殉爆的安全间距,m; G——爆炸物的质量,kg;K——系数,1-5 (有围墙取1,无围墙取5)
09.06.2019
21:30:15
3-1 爆炸机理
◇二、爆炸的破坏作用
& 1)冲击波:造成对附近建筑物的破坏; & 2)碎片冲击:各种碎片飞散而造成的伤害,
飞散距离可达100-500m; & 3)震荡作用:短暂的地震波; & 4)造成二次事故:如高空作业人员受冲击
09.06.2019
21:30:15
3-1 爆炸机理
T混气↗→V链↗→n游离基↗→N链式 反应分支数↗﹥N链式反应中断数→V链 ↗=V混气自行着火→爆炸
09.06.2019
21:30:15
第三章 爆炸与防爆基本原理
3-1 爆炸机理 3-2 爆炸极限计算 3-3 爆炸温度和爆炸压力 3-4 防爆技术基本理论 3-5 防爆基本技术措施
& 老杨介绍,事发时,他正与工友在地下1.5米深的位置修 建消防用水池。“突然一声巨响,我被冲击波击倒在地 上,周围的预制板噼里啪啦地往下砸,压根没搞清楚怎 么回事儿!”
09.06.2019
21:30:15
第三章 爆炸与防爆基本原理——河北赵县爆炸事故
& 等到恢复意识后,老杨发现自己的头部正在流血, 腿部也被预制板压住,他赶紧挣扎着从板子下面 爬了出来。这时,他看到旁边一名工友紧捂住右 腹,痛苦呻吟,腿部也被预制板紧压住,动弹不 得。他顾不上头部流血,一边清理预制板,一边 连拉带拽把工友从板下救出。两人互相搀扶逃出 了现场,随后被救援人员送至医院救治。
21:30:15
第三章 爆炸与防爆基本原理——河北赵县爆炸事故
◇ 讲述人:老杨
& 事发时正在距爆炸车间仅五六米远处修消防用水池, 预制 板噼里啪啦往下砸
& 在赵县人民医院外科病房外的走廊上,一名约50岁的中 年男子正在临时病床上接受治疗,他的左额头和左手臂 有外伤,刚刚包扎好的纱布上还渗着血迹。据了解,伤 者姓杨。
2 C O O 2 3 .7 6 N 2 2 C O 2 3 .7 6 N 2
09.06.2019
21:30:15
3-1 爆炸机理
& 2)实质为在火源作用下的一种瞬间燃烧反 应;
& 3)可燃性混合物为有爆炸危险的物质,它 们只有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变为危险的物 质;
& 4)爆炸危险性低,但较普遍,工业生产中 遇到的主要是这类爆炸事故。
& 2012年2月28日,河北省石家庄赵县化工厂爆炸 事故遇难人数上升至16人,另外有43人受伤,当 中5人重伤,救援工作仍在进行。爆炸在昨日早 上发生,厂内一个生产硝酸胍的工场突然发生猛 烈爆炸,工场被夷为平地,冒出浓烟,方圆两公 里的部份建筑物,玻璃窗震碎,现场还残存部分 浓硫酸,但排除有害气体扩散的危险。 硝酸胍是强氧化剂,加热至摄氏150度时会分解 并爆炸,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具有刺 激作用,过量吸入可致死。
3 C2H2→C6H6+630J/mol
09.06.2019
21:30:15
3-1 爆炸机理
2)当T=700℃,压力P﹥0.15Mpa,未聚合的 C2H2发生爆炸性分解(P剧升10-13倍):
C2H2→2C+H2+226.04J/mol
及时导出乙炔的聚合反应过程所产生的大 量热量就可避免发生爆炸性分解
☆蒸气和气体膨胀力作用的瞬时表现
09.06.2019
21:30:15
3-1 爆炸机理
√ 2)化学性爆炸:指物质在短时间内完成 化学变化,形成其它物质,同时产生大 量气体和能量的现象,如硝化棉爆炸 (V增大47万倍,燃烧在几万之一秒内 完成);
☆可燃物质化学爆炸的条件
Δ 存在着可燃物质,包括可燃蒸气、气体 或粉尘;
& 短暂的失聪和耳鸣之后,小李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一 车间的上空迸出一个巨大的火球,随即腾起黑色的蘑菇 云,车间的房梁、铁板和石块向方圆数百米的范围四处 飞窜,一根长达十余米的房梁如箭一般向东侧飞出。他 和工友立即丢下手中的工具,双手护头朝南侧开阔的麦 田狂奔,跑出百余米后才敢落脚停下。
09.06.2019
09.06.2019
21:30:15
3-1 爆炸机理
氢和溴的混合物在较低温度下爆炸时
H 2 B r 2 2 H B r 3 .5 k J /m o l
反应热总共只有3.5kJ/mol; 而二氧化硫和氢的反应
S O 2 H 2 H 2 S 2 H 2 O 1 2 . 6 k J / m o l
21:30:15
3-1 爆炸机理
√ 3)外部特征:对周围物体形成急剧突跃压力 的冲击,或者造成机械性破坏效应,以及周围 介质受震动而产生的声响效应。
√ 4)主要特征:压力的瞬间急剧升高。 & 2、爆炸的分类
√ 1)物理性爆炸:物理变化(温度、体积和压 力等)引起的,物质性质和化学成分均不变, 如锅炉爆炸、水蒸汽爆炸等;
2、简单分解的爆炸性物质:
该类物质很不稳定,受摩擦、撞击,甚至轻微 震动都可能发生爆炸,爆炸时分解为元素,并 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热量,如乙炔银(Ag2C2)、 乙炔铜(Cu2C2)、碘化氮等。
Ag2C2→2Ag+2C+Q
【注】与乙炔接触的设备零件,不得用含铜量 超过70%的铜合金制作。
09.06.2019
09.06.2019
21:30:15
3-1 爆炸机理
& 增加压力也能促使和加快乙炔的聚合及分 解反应,见图2-1【P75】,
高压下乙烯的分解反应为:
C2H4 →C+CH4+127.8J/mol
氮氧化物的一定压力下也会产生分解:
N2O →N2+1/2O2+81.9J/mol NO →1/2N2+1/2O2+90.7J/mol
09.06.2019
21:30:15
3-1 爆炸机理
√ 2)爆炸下限与上限:可燃性混合物能够 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和最高浓度。
☆其爆炸范围越宽,其爆炸危险越大。
☆爆炸下限越低,少量可燃物(如可燃气体 稍有泄漏)就会形成爆炸;
☆爆炸上限越高,则有少量空气渗入容器, 就能与容器内的可燃物混合形成爆炸条件。
09.06.2019
21:爆炸反应历程
& 1、爆炸混合物: √ 指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预先与空气均匀混合 并达到爆炸极限的混合物。
& 2、热反应机理: √ (1)含义:即当燃烧在某一空间内进行时, 若散热不良,则会使反应温度不断提高,温度 提高又会加快反应速度,如此循环进展,而导 致爆炸的发生。 √ (2)缺陷性:
09.06.2019
21:30:15
3-1 爆炸机理
2、爆炸极限
1)定义:即是指可燃物质(可燃气体、 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氧气)必须在一 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 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
可燃气体与蒸气以其在混合物中所占体积 百分比来表示,如CO与空气12.5%-80%
粉尘以其在单位体积混合物中的质量数 (g/m3)如铝粉为40(g/m3) ;
09.06.2019
21:30:15
3-1 爆炸机理
& 4、按爆炸的瞬时燃烧速度不同分类
√ 1)轻爆:每秒数米,如无烟火药; √ 2)爆炸:每秒十几米至数百米; √ 3)爆轰:1000~7000m/s,“冲击波”;
☆“殉爆”,某些气体混合物的爆轰速度见 表2-3【P73】
09.06.2019
21:30:15
21:30:15
3-1 爆炸机理
3、复杂分解的爆炸性物质——含氧炸药和 烟花爆竹 硝化甘油的分解爆炸反应式: 4C3H5(ONO2)3=12CO2+10H2O+O2+6N2+Q
09.06.2019
21:30:15
3-1 爆炸机理
◇四、可燃性混合物爆炸
& 1、燃爆特性:
√ 1)可燃性混合物:指由可燃性物质与助 燃物组成的爆炸性物质,所有可燃气体、 蒸气和可燃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组成 的混合物均属此类;
反应热是12.6kJ/mol,却不会爆炸;
09.06.2019
21:30:15
3-1 爆炸机理
& 3、链式反应机理:
√ 爆炸性化合物与火源接触,就产生活性分子 或成为连锁反应的活性中心,随后(着火后), 热以及活性中心都向外传播,促使邻近的一层 混合物起化学反应,然后该层又成了热和活性 中心的源泉而引起另一层混合物反应,如此循 环,直至全部爆炸性混合物反应完为止。爆炸 时,火焰是一层层同心圆球面的形式向外传播 的。
09.06.2019
21:30:15
09.06.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