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秋土豆种植的技术要点及栽培方法

秋土豆种植的技术要点及栽培方法

秋土豆种植的技术要点及栽培方法一、因地制宜选择优质脱毒种薯二、搞好种薯处理应选择新鲜、健壮、饱满而没有大量发芽的块茎作种薯。

种薯在播种前需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⑴消毒与打破休眠可用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500倍液与5-10毫克/千克的赤霉素混合液浸种15-20分钟,沥干后置阴凉、遮光处催芽,待腋芽萌动后再播种。

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的作用是对种薯进行消毒,杀灭潜伏在种薯表面的病菌;赤霉素的作用是打破块茎休眠,促进薯芽整齐一致发生,确保出苗整齐。

⑵选用小的种薯(约30-50克)采用整薯播种小整薯具有顶芽优势,有利于夺取高产;且秋马铃薯播种时及生长前期温度高,切块易感病腐烂,宜选用小整薯播种。

一般每亩大田应备足种薯150-200公斤。

三、合理轮作种植马铃薯的土壤以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通透性好、排灌方便的微酸性壤土或轻砂土为宜。

马铃薯忌连作,种过马铃薯的地块最好2-3年内不连作马铃薯,亦应避免与其它茄科作物(如辣椒、茄子、西红柿、烟草等)及其它块根、块茎作物连作;前作以豆科和禾本科作物为宜,稻田种植马铃薯实行水旱轮作,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有效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四、深耕细整五、施足基肥据测定,每生产1吨马铃薯约从土壤摄取N25-6公斤、P2O52-3公斤、K2O11-13公斤;按每亩生产1.5吨马铃薯概算,应施纯N27.5-9公斤、P2O53-4.5公斤、K2O16.5-19.5公斤。

建议每亩施农家肥1200-1500公斤或发酵饼肥60公斤、复合肥40公斤、钙镁磷(钾)肥40公斤,结合整地,集中沟施,以充分发挥肥效。

施肥方法是在垄面按马铃薯播种的密度开播种沟,沟深10-12㎝,然后将肥料施入沟内拌入土中。

六、适期播种适期播种适期播种是马铃薯高产高效的重要保证。

我省平原、丘陵地区秋马铃薯宜在8月下旬-9月初播种,11月底至12月份收获。

为防止垄面滋生杂草,播种后应及时采用都尔、禾耐斯等芽前除草剂防止杂草发生,建议每亩用除草剂100毫升、兑水50公斤,均匀喷于垄面土层上,可在整个生长季节抑制土层表面杂草种子的萌芽生长,有效地防除杂草。

七、合理密植马铃薯种植的适宜密度,早熟品种以4500-5500株/亩为宜;播种方式以条播法为宜。

按厢宽100-110㎝分厢起垄,垄面宽80㎝左右,每垄种两行,行距40㎝左右、株距20-24㎝为宜。

先拉绳开播种沟,播种沟深10-12㎝,沟底均匀撒施基肥、拌入土中或在肥上覆土2-3㎝,如遇干旱可再浇一次稀粪水;然后将种薯按播种规格均匀摆放在播种沟内偏离肥料处或沟边,再在上面覆土7-8㎝厚盖种。

八、加强田间培管幼苗出土后长至4-6片叶时,应根据苗的长势和叶色追施一次稀粪水或每亩追施4-5公斤尿素作提苗肥;并结合中耕除草、培土2-3次(每次间隔10天左右,中耕应做到前期深、后期浅),在植株封垄前培完。

第一次培土要早,以利于促进早结薯;当苗高15-20㎝时应进行第1次中耕培土,并除掉行间杂草;在现蕾期进行第2次中耕除草、培土;在植株开花期封垄前进行第3次中耕除草、培土。

最后一次培土要尽量高一些,以利于薯块生长发育与膨大,并防止块茎外露变绿、影响食用品质和商品性。

九、加强病虫害防治虫害防治危害马铃薯植株最严重的虫害是蚜虫和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

对于蚜虫的防治一定要及早发现,及时喷药防治;否则,蚜虫不仅危害植株,还会传播多种病毒,易使植株感染病毒病。

防治蚜虫可选用大功臣、吡虫啉、抑太保等药剂,如每亩用1包(8克)大功臣粉剂兑约14公斤水(即1喷雾器水)、均匀喷施于叶片背面,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防治齐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每亩可用90%晶体敌百虫150克或50%辛硫磷乳油100克、兑少量水稀释后拌细土20公斤混匀拌成毒土,在播种时均匀施入播种沟内;亦可每亩用易杀净粉剂1公斤拌细土撒入土壤进行防治。

十、适时收获马铃薯在生理成熟期收获产量最高。

生理成熟的标志是:⑴叶色由绿逐渐变黄转枯,这时茎叶中养分基本停止向块茎输送;⑵块茎脐部与着生的匍匐茎容易脱离,不需用力拉即与匍匐茎分开;⑶块茎表皮韧性较大、皮层较厚、色泽正常。

一般早熟鲜食品种如费乌瑞它、中薯5号、东农303等出苗后60天左右即可收获上市。

收获宜选择在晴好天气进行,一方面便于挖取,薯块不易沾泥;另一方面薯块的含水量低,便于贮运。

收获后的薯块应适度放在太阳下晾干表面水分,及时去掉表皮上的泥土,剔出烂薯、病虫危害薯、机械损伤薯、绿皮薯和畸形薯等不符合上市要求的薯块、杂质后,分级包装、按每袋装30-32公斤左右的标准用尼龙网袋装好及时上市选用良种秋种马铃薯选择休眠期短、结薯早、薯块膨大快、品质优、产量高、商品率高的早熟脱毒品种,如脱毒豫马铃薯1号、豫马铃薯2号等。

选薯催芽秋播用的种薯是种子田新收获的春薯,种薯要选用无病、无伤、无裂、皮鲜亮、50克左右的小薯块。

整薯播种,播前25天左右在阴凉通风处进行沙床催芽,催芽床宽100~120厘米,铺沙土厚5厘米,长短因薯量及催芽场所而定,种薯用干净的井水浸一下,捞出后随即摊放在湿润的沙床上,摊放薯块厚20厘米左右,然后在上面及四周覆盖5~6厘米厚的湿润沙土。

每两天喷水一次,保持沙土湿润,待薯芽长到2~3厘米时即可播种。

施足底肥马铃薯是喜肥作物,生育期短,要获得高产,必须施足底肥,底肥以农家肥为主,辅助施入一些化肥。

结合整地,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5000公斤,碳酸氢铵、过磷酸钙各50公斤,硫酸钾30公斤,或氮磷钾含量各15%的复合肥50公斤,硫酸钾15公斤。

适期播种秋种马铃薯的适宜播期是8月20日左右,播种过早,天气炎热多雨,烂薯缺苗重;播种过晚,生育期短,产量低。

播种最好趁阴天进行,晴天播种应在上午10点前、下午3点以后进行。

播前平地开沟,播深10厘米,随开沟、随播种、随覆土成埂。

合理密植马铃薯的产量主要来源于光合作用制造有机养料的积累,种植密度过稀、过稠都不能获得高产,秋种马铃薯一般行距60厘米,每亩4500~5000株。

加强田间管理科学追肥幼苗出齐后,结合中耕重施一次速效提苗肥,亩追施碳铵40公斤左右;现蕾前苗高20厘米左右时,结合培土再施一次结薯肥,亩追尿素10公斤左右,追肥与浇水相结合,以便肥料尽早溶解被根吸收。

及时排灌马铃薯怕旱怕涝,旱时及时浇水,保证土层湿润,以满足马铃薯生长对水分的需要,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防治病虫防治蛴螬等地下害虫每亩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2~3公斤对细土15~20公斤顺沟均匀撒施。

防治蚜虫可用20%速灭杀丁乳油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

晚疫病在发现病株时及时喷药,可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喷雾,7~10天一次,连喷2~3次。

适时收获1、秋播良种良种应选用早熟、结薯早、薯块膨大快、高产抗病、抗退化、休眠期短、品质佳、适宜二季区种植的品种,可选用津引薯8号、种薯3号、荷兰15等。

2、选好种薯种薯宜选当年新收获的春薯,并剔除病薯、烂薯和破伤薯。

以40—50克的整薯做种最好。

因整薯栽种出芽率高,出苗整齐、粗壮,并可有效的防止烂种缺苗。

3、浸种催芽从春季收获至秋季播种,由于时间短,种薯还未通过休眠期,所以栽培秋马铃薯一定要浸种催芽。

催芽需用赤霉素5ppm+500倍多菌灵浸种5分钟,捞出后晾干表层水,即可进行催芽。

催芽时可用湿散沙土(沙土湿度60%),在通风阴凉处催芽,一般三层薯四层沙,每层沙以不露薯即可,最上面的一层沙以3—4厘米厚为宜。

在催芽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沙土湿润。

浸种催芽时需严格配制赤霉素浓度,赤霉素要随配随用,忌隔夜再用。

种薯堆积不要过厚,否则易造成烂种。

4、适时播种,提高密度秋马铃薯产量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马铃薯生长时间短,所以要适当提前播种,尽量延长其生长时间。

秋马铃薯适播期为8月中旬,以保证出苗至初霜有60天以上的生长期。

播种宜于早晨和下午进行,阴天可全天播种。

若遇高温烈日,播穴应深些,并随播随覆土。

8月份高温多雨,田间积水时易引起烂薯,影响出苗及植株生长。

所以,雨后要及时排除积水并进行中耕,确保顺利出苗。

5、加强田间管理5.1科学施肥秋马铃薯生长前期温度高,适宜茎叶生长,后期温度低,昼夜温差大,利于薯块膨大,整个生育期一般不会出现徒长现象。

要施足底肥,早施追肥,亩施优质商品有机肥150公斤、马铃薯配方肥70公斤做底肥。

马铃薯是忌氯作物,钾肥应选用硫酸钾,不要使用氯化钾,否则影响产量。

当马铃薯长至20厘米左右时进行追肥,亩追施马铃薯配方肥100公斤。

5.2中耕培土5.3及时排灌如遇干旱,要及时灌水,但不要漫灌;低洼田雨后易积水,要清沟降渍,以利薯块膨大。

5.4叶面喷肥从展叶时起,每10天喷施1次0.1%硫酸镁和0.3%硫酸二氢钾混合液,连续3次,可显著提高产量。

6、加强病虫害防治6.1地下害虫在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地块,播种时可用50%辛硫磷0.2公斤/亩拌毒土,顺沟撒施进行防治。

6.2晚疫病秋季阴雨天较多,易发生晚疫病。

防治晚疫病可选用25%瑞毒霉500—800倍液、77%可杀得5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800倍液喷雾防治。

6.3病毒病秋播马铃薯苗期易发生病毒病,首先要及时防治蚜虫,避免传播病毒,可用10%吡虫啉或3%啶虫脒20克/亩对水喷杀;发病后,可用病毒A500倍液进行喷洒。

6.4茶黄螨可用73%克螨特20ml/亩或20%扫螨净25克/亩对水喷雾防治。

7、适当推迟收获在不影响后茬作物播种的前提下,为有利于延长秋马铃薯块茎膨大期,提高产量,可待地上部茎叶枯死时再收获;但要防止因过迟收获而冻伤薯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