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第一篇:知识与能力:1. 识记本文出现的生字词及文学常识。
2. 能整体感知全文,梳理出文章的结构。
3. 能理解文中对文学内容、意义的阐释,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说出自己对文学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1. 能快速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能与其他同学有效合作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品味本文的优美语言。
2. 认识阅读文学作品对于人生的意义,进一步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课文第4段的理解。
教学难点:文学的重要作用。
第二篇:沭阳如东实验学校初一语文教学设计课题:《为你打开一扇门》主备人:缪晓燕审校人:徐清远备课时间:20XX 年8月30日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吐字清楚,读音准确。
2、认识阅读文学作品对于人生的意义3、体会课文丰富的情感教学重点认识阅读文学作品对于人生的意义教学难点体会文学作品丰富的感情和深刻内涵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谈话导入: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门。
但我们只要用心去感触,每扇门里都有一个神奇的小小世界。
推开家里的门,和家人在一起,我们能感受到家的温馨;进入博物馆,琳琅满目的古代陈列品,又让我们感受到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信你们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赵丽宏先生的一篇文章——《为你打开一扇门》,看看他要为我们打开一扇怎样的门。
二、预习检测1、学生谈所了解的作家赵丽宏,教师补充。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诠释憧憬裨益广袤.....跌宕真谛徘徊肃穆.....帷幕斑斓热泪沾襟...三、目标定向1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吐字清楚,读音准确。
2、认识阅读文学作品对于人生的意义3、体会课文丰富的情感四、合作探究个性展示1、师导入:同学们,看了课题后有什么疑问?教师归纳并板书:这是一扇什么门?为什么要打开这扇门?如何打开这扇门?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并在文中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3、学生展示朗读成果,解决先前提出的问题。
解决第一个问题:这是一扇什么门?解决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打开这扇门?要求学生联系自己读过的文学作品,通过自身的感受,读对文学意义的认识。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出示名家对文学的理解第 1 页共 3 页如高尔基的“诗人是世界的回声,而不仅仅是自己灵魂的保姆”;罗曼罗兰的“艺术是一种享受,一切享受中最迷人的享受”解决第三个问题:如何打开这扇门?明确:只要你愿意花时间,花功夫,只要你对门里的世界有探索和了解的愿望,这些门一定会在你面前洞开,为你展现新奇美妙的风景。
指导理解,板书:勤奋+兴趣=成功4、质疑、答疑五、整合提升师总结课文,生美读课文。
六、检测反馈1、诵读、抄写“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2、根据自己的喜好,去了解一位作家及其作品,并向同学推荐介绍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二、复习检测默写生字词三、目标定向1、认识阅读文学作品对于人生的意义2、体会课文丰富的情感四、合作探究个性展示1、文章的题目特别吸引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用了恰当的比喻,作者把文学比作一扇门。
这样的标题有什么好处?2、师生交流,指导学生认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好处四人小组找出此类句子,再和大家交流。
如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
3、你把生活的帷幕一幕一幕地拉开,让无数不同的角色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出激励人心的喜剧和悲剧。
对上述语句集中朗读,品味精美的语言,体会独特的艺术特色。
4、赏析《致文学》同学们自由读,找出文中最美的句子师生交流,进一步体会修辞方法的运用指导感情朗读《致文学》五、整合提升,培养对文学的感情1、引导学生紧扣“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这一中心句谈谈自己的理解2、提问:作者把文学比作一扇门,在你的心目中文学又是什么呢?或者你把书看作什么?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自由谈谈。
3、高速发展的时代里,你是如何认识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的?4、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出示有关名人名言。
如第 2 页共 3 页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位品德高尚的人交流??5、总结课文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文学丰富的内涵,并且,也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同学们记住:勤奋+兴趣=成功这一永恒的等式,去努力打开每一扇门,文学的,艺术的,乃至于科学的,感受其中的乐趣,挖掘其中的宝藏六、检测反馈制订本学期的读书计划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三篇:《为你打开一扇门》赵丽宏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文中重要字词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收获去理解和领会有关文学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复诵读,体会作者对文学的见解和满腔的热忱,并品味优美的语言,养成积累词语的习惯。
教学重点:1、文学的内容和阅读的意义。
2、找出并理解全文的中心句。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题目的含义。
2、学习并掌握丰富多彩的语汇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教学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设情景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一个“门”的简图,问: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学:这是一扇门。
教:很好。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门。
但我们只要用心去感触,每扇门里都有一个神奇的小小世界。
推开家里的门,和家人在一起,我们能感受到家的温馨;进入博物馆,琳琅满目的古代陈列品,又让我们感受到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信你们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赵丽宏先生的一篇文章——《为你打开一扇门》,看看他要为我们打开一扇怎样的门。
二、检查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诠释憧憬裨益广袤跌宕真谛徘徊肃穆帷幕斑斓热泪沾襟2、解释下列词语。
诠释:说明,解释。
诠,详尽解释、阐明。
憧憬:向往。
裨益:益处。
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性格和习惯受其他方面的影响、感化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
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
广袤:广阔,宽广。
跌宕:这里指起伏、上下。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谛,佛教指真实而正确的道理,泛指道理。
敲门砖:比喻借以求得名利的初步手段,达到目的后就可抛弃。
3、作者简介:教: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赵丽宏先生。
赵丽宏,散文家,诗人。
上海人,1951年出生于上海。
“文革”期间曾下乡插队,1977年考入华东师大中文系,1982年毕业。
从事多年文学xx工作,1987年应聘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现为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80年代以来,先后出版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集等共30余部。
作品多次获全国文学奖。
4、解题:教:大家来看一下,这里的“你”指的是谁?学:读者教:对,关键是这一扇是什么样的门?别着急,在我们学习了文章之后自然会得到解答。
教:先听老师把课文朗读一遍,在我朗读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生词的读音与意思,另外在我读完以后,请你们告诉我题目中的“门”指的是什么。
明确:题目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意思是把你领进文学领域的入口处。
“为”字引出行为的对象——“你”,从中寄寓着作者的一片诚意和良好的愿望,“打开”指拉开,使门洞开,“一扇门”告诉读者,这只是无数门中的一扇,世界大着呢,但作者要为你打开的正是无数关闭着的门中特定的“一扇”,可见这扇门是何等的重要。
用“门”来比作某一领域的入口,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三、合作探究下面请同学的朗读全文两遍,边朗读边思考,文章共11小节,怎样分成两段。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全文共11段,按亲近文学、领悟文学的思路展开,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引入话题,阐述作者对文学的理解。
第二部分,以和文学对话的形式描绘文学的魅力,激励青少年打开文学之门。
四、反馈点拨1、下面请学生朗读,讨论层次结构。
这一部分可分为两层:第一层,概述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强调打开这些门的必要性和充分条件。
第1自然段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生词:阅世:经历世事。
浏览:大略地看。
衰:衰弱。
教:同学们,“打开这些门”与“不想打开这些门”之间是什么关系吗?学: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学:明确:第1自然段由“门”引出话题。
首句“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给人一疑——哪来那么多的门?为什么都关闭着?接着“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给人二疑——世界上有那么多未知的领域?然后用“打开这些门”与“不想开门探寻”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给人三疑——二者所产生的感受和结果竟会那样的截然相反,这又是为什么?这种种疑团无疑会深深打动青少年读者的心灵,激起他们打开这些“关闭着的门”的强烈欲望。
第2自然段分析:教:“只要…只要…”的句子,说明了什么?学:教:这一节说明了打开这些门的可能性。
明确:第2自然段因势利导,告诉青少年读者这些门都能打开,接着话锋一转,用“只要……只要……一定会……”的句式,点明了打开这些门的两个充分条件。
这两段文字是引子,为下文亮出文学这扇大门的蓄势。
第二层,点题,阐明打开文学之门的重要性以及对文学的理解。
第3自然段节分析:教:这一段的作用是什么?学:门——文学之门明确:第3自然段由“无数”转到“一扇”,初步点题,写明这扇门是“文学”之门。
第4自然段分析:生词:缩影:指可以代表同一类型的具体而微的人或事物。
心声:发自内心的声音;心里话。
结晶:这里比喻珍贵的成果。
裨:bì益:益处。
共识:共同的认识。
教:“高智商的野蛮人”,对立的概念,内涵深刻,道出了对文学一无所知者的本质特征。
修辞手法:暗喻:本体与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结。
典型形式为:a是b。
举例:书是我们学习的伴侣。
书本例子:文学是……是……;一个民族的文学……是……是……等教:暗喻的作用在形象化的比喻中更体现真情实感。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举例: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书本例子: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
明确:第4自然段简要阐述文学的特征、内涵、功能以及文学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全段共13句话。
教:⑴句阐述文学的特征,⑵—⑷句阐述文学的内涵,⑸—⑻句阐述文学的功能,⑼—⒀阐述文学与现代人的发展的关系。
这些议论性的语言,有助于青少年读者从理性的高度了解文学世界的概貌,明确阅读优秀文学作品、亲近文学对于现代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强了打开文学之门的自觉性。
五、能力提升文章的题目特别吸引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用了恰当的比喻,作者把文学比作一扇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