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据分析教学设计

数据分析教学设计

高密市城南中学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课题:《数据分析》
一、教材分析:
《数据分析》青岛出版社是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节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数据计算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分析的一节新授课。

“对数据进行排序和筛选”是用Excel管理数据中的基础方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它是本册书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几个重点之一,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综合运用,也是学习用图表表示数据的重要基础。

教材中以学生身边经常见到的“图书统计表”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习数据排序及筛选的操作。

以“加油站、一点通”作为排序、筛选知识点的补充,以“练一练”作为操作技能的巩固。

以“实践与创新”作为知识的延伸,帮助学生掌握数据分析和管理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Word的基本操作,并经过第一课数据计算的学习,对Excel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初步掌握了Excel 的学习方法,并能处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包括数据的输入,对数据的统计分析等知识学习兴致非常高,但基于他们年龄的特征,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认知较直观,而对具体操作易于接受。

另外因诸多因素的不同,造成他们对信息技术的认知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知识水平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层次,因此教学设计中要体现分层教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数据清单、数据的排序、筛选的概念和作用。

2、技能目标:熟练掌握数据排序和筛选的操作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通过数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培养学生遇事要善于分析、判断的意识,引导学生热爱读书,并学
会与他人分享信息资源。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熟练掌握数据的排序和筛选的操作方法。

五、教学策略:
本课是让学生学会用Excel对数据进行排序和筛选操作。

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和学生“自主、合用、探究”的学习模式,老师仅起以引导启示的作用,使学生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生活,以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这样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效果比较好。

六、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