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病人现场检伤分类指南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
-3-
创伤病人现场检伤分类指南
Box 1 2006 版与 1999 年版的现场检伤分类决策程序标准变化要点(USA) 第一步:生理学标准
◆增加了婴儿(<1 岁)呼吸频率下限界限为<20 次/min ◆却除修正创伤评分<11 第二步:解剖标准 ◆增加挤压伤、撕脱伤或肢体毁损性损伤 ◆将“开放和凹陷性颅骨骨折”改为“开放或凹陷性颅骨骨折” ◆将创伤合并烧伤和特重烧伤移至第四步 第三步:损伤机制标准 ◆增加了机动车监控资料与高危损伤相一致内容 ◆明确坠落伤标准包括:成人坠落高度>20 英尺(两层楼);15 岁以下儿童坠落高度>10 英尺或其本人身高的 2~3 倍 ◆将“高速机动车碰撞”改为“高危机动车碰撞”,并对以下情况作了修改:乘客位置侵入 >12 英寸,其他位置侵入>18 英寸;部分或完全性地从机动车抛出;同一客舱内发生乘员死亡; 机动车监控资料与高危伤相一致 ◆将“汽车-步行者/汽车-自行车严重碰撞(车速>5 英里/h)损伤”和“步行者抛出或辗压” 改为“汽车 vs 步行者/自行车抛出、辗压或严重碰撞(车速>20 英里/h)” ◆将“摩托车碰撞车速>20 英里/h 致驾驶者抛离车体”改为“摩托车碰撞车速>20 英里/h” ◆去除“初始速度>40 英里/h,严重车体变形>20 英寸,解救时间>20 分钟,和翻转”内 容 第四步:特殊考虑 ◆增加“时间敏感性肢体损伤、需要透析的终末期肾衰和 EMS 人员判断” ◆增加第二步的烧伤:烧伤不伴其他创伤机制者送往烧伤医疗机构;烧伤伴创伤机制者送 往创伤中心 ◆澄清年龄<5 岁或>55 岁:55 岁以上老年人创伤死亡风险增加;儿童创伤应送往有儿童 处理能力的创伤中心 ◆将“有出血异常或在使用抗凝药的患者”改为“抗凝和出血障碍” ◆将“孕妇”改为“妊娠>20 周” ◆去除“心脏病、呼吸疾病、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肝硬化、致命性肥胖和免疫抑制病人” 内容
1986 年,美国外科医师学会建立了现场决策程序,这个决策方案成为美国各州和当地 EMS 系统检伤分类预案的基础。决策程序是一个程序图,用以指引 EMS 救援人员通过四步决策(重 理学、解剖学、损伤机制和特殊考虑的情况)确定将创伤病人送往当地创伤救治系统中的哪家目 标医院最为合适。自从 1986 年初次公布以来,决策程序已做了四次修订。2005 年,在国家高 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支持下,CDC 着手通过召集国家现场检伤分类专家小组召开一系列会 议对决策程序进行简化修订,专家小组包括创伤救援人员、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汽车工业代表和 联邦机构官员。专家小组回顾有关文献资料,提出其发现,达成了共识,进行了必要的修改。修 订版的决策程序已于 2006 年公布。本报告阐述了专家小组修订决策程序的修订过程和修订依据。
2006 版决策程序较 1999 年公布的决策程序有多方面的改变。某些变化是流程中新增的,另 一些是 1999 年标准的修订;另外某些标准已被删除(Box 1)。
本报告中包括的推荐已得到以下机构认可:空中和地面转运护理协会(the Air and Surface Transport Nurses Association),航空医学医师协会(the Air Medical Physician Association), 美国儿科学院(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美国急诊医师学会(the American College of Emergency Physicians),美国外科医师学会(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美 国医学会(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美国儿童外科医师协会(the American Pediatric Surgical Association ) , 美 国 公 共 卫 生 协 会 ( the American Public Health Association),医疗转运系统认证委员会(the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Medical Transport Systems ) , 国 际 航 空 医 疗 协 会 (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Flight Paramedics),联合委员会(the Joint Commission),国家急救技师协会(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mergency Medical Technicians) , 国 家 EMS 教 育 者 协 会 (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MS Educators) , 全 国 EMS 医 师 协会 (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MS Physicians),全国州EMS官员协会(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tate EMS Officials), 全国本土美国人EMS协会(the National Native American EMS Association),国家滑雪巡逻 队(the National Ski Patrol)。国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The 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认可本报告的内容。
降低创伤影响
降低创伤并发症、死亡率和经济负担的最理想方法是预防创伤发生。然而,一旦预防失效,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
-4-
创伤病人现场检伤分类指南
损伤随之发生,此时,EMS 人员应确保病人得到快速、准确的急诊救助,并将伤员转运到医疗机 构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处理。确定将伤员转送到合适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将直接影响后续的并 发症和死亡率。尽管基础的急诊服务常在急诊室内进行,某些医院,或称“创伤中心”,还有治 疗严重病人所必须专门的创伤处理专家及专业设备。创伤中心根据 ACS-COT 依据病人来源范围和 服务能力作了不同分级,Ⅰ级提供最高水平的治疗,Ⅳ级提供初始创伤治疗并在必要时将病人转 送到高一级的创伤机构进行处理(Box 2)。
创伤病人现场检伤分类指南
创伤病人现场检伤分类指南
Guidelines for Field Triage of Injured Patients
美国国家现场检伤分类小组推荐 ——MMWR,2009,58:RR-1
说明: 2009 年 1 月 23 日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CDC)《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公布的最新检伤分类指南,我科几位同事将其翻译成中文供日常学 习参考,本译文是个人兴趣使然。因时间仓促、英语和文学水平所限,定存词不达 意甚或误译之处,欢迎指正。如需引用,应以原文为准。
并非所有创伤病人能够或必须转送到Ⅰ级创伤中心进行治疗的,轻度创伤病人送往最近的急 诊室进行治疗更好些。若不顾创伤患者的严重程度,将所有病人均转往Ⅰ级创伤中心,会增加创 伤中心不必要的负担,同时降低其对严重创伤病人的服务能力。
确定将创伤病人送往创伤中心或非创伤中心,将对其健康预后有影响。国家创伤负担和预后 研究(NSCOT)发现,与送往非创伤中心相比,将严重创伤病人送往Ⅰ级创伤中心的死亡率下降 25%。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
-5-
创伤病人现场检伤分类指南
现场检伤分类决策程序——美国,2006 测量生命体征和判断意识状况
第一步
格拉斯哥评分(GCS) 收缩压 呼吸频率
<14 分 <90mmHg <10 或>29 次/min(1 岁以下婴儿<20a)
是 送往创伤中心 b。第 1 和 2 步尽量确定严重创伤患 者,这些病人应首选送往最高水平的创伤治疗机构
Box 2 创伤中心分级(TCs) Ⅰ级 u 区域性医院,是创伤救治系统的中心 u 提供创伤各方面的治疗,从预防到康复 u 拥有病人治疗、教育和研究的资源和人员(通常在大学教学医院) u 具有区域内所有其他创伤病人救治医院的教育、研究和系统培训领头作用 Ⅱ级 u 提供良好的创伤救治,无论何种程度的创伤 u 是社区最常见的创伤治疗机构,治疗大多数创伤病人,或Ⅰ级创伤中心的替代救治场所 u 可以是研究院或公共或私人社区医院,位于城市、郊区或农村地区 u 当地没有Ⅰ级创伤中心,负责教育和系统领导作用 Ⅲ级 u 提供快速评估、复苏、急诊外科、稳定和必要时安排病人转往高一级创伤治疗机构 u 维持不间断的普通外科治疗 u 具有转运协议和标准的为创伤病人治疗的预案 u 不一定在有充足Ⅰ级或Ⅱ级 TCs 的城市或郊区 Ⅳ级 u 在大创伤系统的农村治疗机构 u 为创伤病人提供初始评估和评价 u 拥有 24h 内科医生急诊 u 拥有转运协议,与附近的Ⅰ级、Ⅱ级或Ⅲ级 TC 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
-2-
创伤病人现场检伤分类指南
报告目的
概述
任何事故或其他意外事件导致创伤性损伤的情况下,急救医疗系统(EMS)的救援人员必需 确定哪些严重损伤的病人最危险,并须根据不同损伤类型和严重程度确定送往哪家医疗机构最为 适合。这种决策过程就是我们所知的“现场检伤分类”,这是基于称为“决策程序”的实践流程 进行的。最早的现场检伤分类决策流程序是美国外科医师学院(ACS)于 1986 年发布的,其后 分别于 1990、1993 和 1999 年进行了更新。2005 年,在国家高速公路事故安全委员会的支持下, 疾病控制中心(CDC)着手通过国家现场检伤分类专家小组的一系列会议对决策程序进行简化, 这个专家小组包括创伤救治者、公共卫生专业人员、企业代表和联邦机构官员等。2006 年,ACS 创伤委员会(ACS-COT)在事先无任何声明的情况下公布了决策程序的最新修订版。为了促进 2006 版和以后的决策程序的广泛应用,CDC 和 ACS-COT 共同发布本报告,本报告介绍了修订 过程和流程(图 1)中确定新版检伤分类标准的详细原由。
创伤负担
创伤是重要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每年约有 500 万人因各种原因引起创伤,约点全部死亡 的 10%。另外,每年有数以百万的人因创伤导致暂时性或永久性残疾,对家庭、社区和社会造 成严重负担。预期未来几年,全球创伤负担将会不断增加,到 2020 年会有显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