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养护情况记录工程名称:××商务大厦工程负责人:李项目技术负责人:王技术编制人:赵资料工程技术资料分目录表混凝土养护情况记录山东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监制194 填写说明:1、工程施工前应制定混凝土养护方案,经公司质量技术部门及监理单位审批后实施。
方案中应明确养护责任人、各部位的养护方法、养护次数。
工地要做好养护方案的交底,养护责任人要做好养护记录。
本表前需加分目录表。
2、编号:按工程部位混凝土开始养护的时间先后顺序从001开始编号。
第一份编号为鲁JJ-062-□0□0□1,第二份编号为鲁JJ-062-□0□0□2,依此类推。
3、工程名称:填写单位或子单位工程名称的全称。
4、养护部位:填写混凝土浇筑部位施工段的名称,一般填写××层××轴~××轴××构件。
如柱、墙、梁、板、楼梯等。
5、混凝土强度等级:填写被养护部位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6、抗渗等级:当混凝土为抗渗混凝土时填写抗渗等级。
7、施工方式:填写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方法,如现场搅拌、商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等。
8、混凝土浇筑开始时间:填写混凝土开始浇筑的日期+时间,为第一车混凝土运至施工现场开始浇筑的时间。
9、混凝土浇筑完毕时间:填写混凝土开始浇筑的日期+时间,为最后一车混凝土浇筑振捣抹压完成的时间。
10、第一次养护时间:填写第一次进行洒水等养护措施的日期+时间。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小时内加以覆盖保湿养护。
洒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润湿状态。
11、养护方式:混凝土浇筑后需要采取措施进行保温、保湿养护,保湿养护可采用洒水、覆盖、喷涂养护剂等方式。
冬季施工需采取保温措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需采取保温或降温措施。
养护方式应根据现场条件、环境温湿度、构件特点、技术要求、施工操作等因素确定。
12、养护天数:不掺加外加剂和粉煤灰的普通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7d,掺加外加剂和粉煤灰的普通混凝土和商品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14d,普通混凝土后浇带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14d,防水混凝土后浇带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28d。
详见《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2011第8.5.2条和《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2011等规范条文。
13、第一次荷载时间:填写混凝土浇筑完成上人施工或堆载的日期+时间。
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前,不得在其上踩踏、堆放物料、安装模板及支架。
板面上人放线时间不得早于混凝土终凝后18h(4月~11月)和24h(12月~次年3月);板面吊运模板、钢筋等材料时间不得早于混凝土终凝后36h(4月~11月)和48h(12月~次年3月)。
14、工作日:填写从混凝土浇筑完成之日起计算的混凝土龄期。
15、日期:填写混凝土养护的日期,填写××年××月××日。
16、日平均气温:填写对应养护日期当天的平均气温,可填写天气预报最低和最高气温的平均值,单位℃。
17、养护方法:填写混凝土实际的保潮、保温或降温措施。
根据气温、气候条件及构件所属类别填写适宜的混凝土养护方法,防止混凝土受冻、脱水、裂缝等现象发生,使混凝土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水化,确保强度正常增长和降低碳化深度。
一般柱墙类构件在拆模前采用带模养护,拆模后采用塑料膜包裹保潮并及时补充水分;梁板上表面采用浇水养护、覆盖塑料膜、覆盖吸水材料等方法保潮养护。
冬期施工增加保温材料保温养护;大体积混凝土采用表面保温和内部降温方法养护。
18、养护人签字:由现场负责养护的工人签字。
19、见证人签字:由专门负责现场养护的管理人员本人签字,一般由土建专业质量检查员进行监督管理。
20、施工单位:填写施工单位的全称,一般可填写到分公司名称。
21、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由项目技术负责人或项目土建专业技术负责人本人签字。
22、专业质量检查员:由土建专业质量检查员本人签字。
23、记录人:由负责混凝土施工管理的技术管理人员进行记录并签字。
相关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相关条文:7.2.6 混凝土拌制及养护用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的规定。
采用饮用水作为混凝土用水时,可不检验;采用中水、搅拌站清洗水、施工现场循环水等其他水源时,应对其成分进行检验。
检查数量:同一水源检查不应少于一次。
检验方法:检查水质检验报告。
7.4.3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以及养护方法应符合施工方案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混凝土养护记录。
条文说明:养护条件对于混凝土强度的增长有重要影响。
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原材料、配合比、浇筑部位和季节等具体情况,制订合理的养护技术方案,采取有教的养护措施,保证混凝土强度正常增长。
养护方案应该确定具体的养护方法及养护时间,整个养护措施应满足施工规范的要求。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2011相关条文:8.5 混凝土养护8.5.1 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保湿养护,保湿养护可采用洒水、覆盖、喷涂养护剂等方式。
养护方式应根据现场条件、环境温湿度、构件特点、技术要求、施工操作等因素确定。
条文说明:混凝土早期塑性收缩和干燥收缩较大,易于造成混凝土开裂。
混凝土养护是补充水分或降低失水速率,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确保达到混凝土各项力学性能指标的重要措施。
在混凝土初凝、终凝抹面处理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工作。
混凝土终凝后至养护开始的时间间隔应尽可能缩短,以保证混凝土养护所需的湿度以及对混凝土进行温度控制。
覆盖养护可采用塑料薄膜,麻袋,草帘等进行覆盖;喷涂养护剂养护是通过养护液在混凝土表面形成致密的薄膜层。
以达到混凝土保温目的。
洒水、覆盖、喷涂养护剂等养护方式可单独使用,也可同时使用,采用何种养护式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8.5.2 混凝土的养护时问应符合下列规定:1 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不应少于7d;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养护时间应根据水泥性能确定;2 采用缓凝型外加剂、大掺量矿物掺合料配制的混凝土,不应少于14d;3 抗渗混凝土、强度等级C60及以上的混凝土,不应少于14d;4 后浇带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5 地下室底层墙、柱和上部结构首层墙、柱,宜适当增加养护时问;6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时间应根据施工方案确定。
条文说明:混凝土养护时间应根据所采用的水泥种类,外加剂类型、混凝土强度等级及结构部位进行确定。
粉煤灰或矿渣粉的数量占胶凝材料总量不小于30%的混凝土,以及粉煤灰加矿渣粉的总量占胶凝材料总量不小于40%的混凝土,都可认为是大掺量矿物掺合料混凝土。
由于地下室基础底板与地下室底层墙柱以及地下室结构与上部结构首层墙柱施工间隔时间通常都会较长.在这较长的时间内基础底板或地下室结构的收缩基本完成,对于刚度很大的基础底板或地下室结构会对与之相连的墙柱产生很大的约束,从而极易造成结构竖向裂缝产生,对这部分结构增加养护时间是必要的,养护时间可根据工程实际按施工方案确定。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尚应根据混凝土相应点温差来控制养护时间,温差符合本规范第8.7.5条规定后方可结束混凝土养护。
本条所说的养护时间包含混凝土未拆模时的带模养护时间以及混凝土拆模后的养护时间。
8.5.3 洒水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1 洒水养护宜在混凝土裸露表面覆盖麻袋或草帘后进行,也可采用直接洒水、蓄水等养护方式;洒水养护应保证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2 洒水养护用水应符合本规范第7.2.9条的规定。
3 当日最低温度低于5℃时,不应采用洒水养护。
条文说明:对养护环境温度没有特殊要求的结构构件。
可采用洒水养护方式。
混凝土洒水养护应根据温度、湿度、风力惰况、阳光直射条件等。
通过观察不同结构混凝土表面,确定洒水次数,确保混凝土处于饱和湿润状态。
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日稳定低于5℃时应按冬期施工相关要求进行养护;当日最低温度低于5℃时,可能已处在冬期施工期间,为了防止可能产生的冰冻情况而影响混凝土质量,不应采用洒水养护。
8.5.4 覆盖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1 覆盖养护宜在混凝土裸露表面覆盖塑料薄膜、塑料薄膜加麻袋、塑料薄膜加草帘进行;2 塑料薄膜应紧贴混凝土裸露表面,塑料薄膜内应保持有凝结水;3 覆盖物应严密,覆盖物的层数应按施工方案确定。
条文说明:本条对覆盖养护作了规定。
1 对养护环境温度有特殊要求或洒水养护有困难的结构构件,可采用覆盖养护方式。
对结构构件养护过程有温差要求时,通常采用覆盖养护方式。
覆盖养护应及时,应尽量减少混凝土裸露时间,防止水分蒸发。
2 覆盖养护的原理是通过混凝土的自然温升在塑料薄膜内产生凝结水。
从而达到湿润养护的目的。
在覆盖养护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塑料薄膜内的凝结水,确保混凝土裸露表面处于湿润状态。
3 每层覆盖物都应严密,要求覆盖物相互搭接不小于1OOmm。
覆盖物层数的确定应综合考虑环境因素以及混凝土温差控制要求。
8.5.5 喷涂养护剂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在混凝土裸露表面喷涂覆盖致密的养护剂进行养护;2 养护剂应均匀喷涂在结构构件表面,不得漏喷;养护剂应具有可靠的保湿效果,保湿效果可通过试验检验;3 养护剂使用方法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有关要求。
条文说明:本条对喷涂养护剂养护作了规定。
1 对养护环境温度没有特殊要求或洒水养护有困难的结构构件。
可采用喷涂养护剂养护方式。
对拆模后的墙柱以及楼板裸露表面在持续洒水养护有困难时可采用喷涂养护剂养护方式;对于采用爬升式模板脚手施工的工程。
由于模板脚手爬升后无法对下部的结构进行持续洒水养护,可采用喷涂养护剂养护方式。
2 喷涂养护剂养护的原理是通过喷涂养护剂,使混凝土裸露表面形成致密的薄膜层,薄膜层能封住混凝土表面,阻止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达到混凝土养护的目的。
养护剂后期应能自行分解挥发,而不影响装修工程施工。
养护剂应具有可靠的保湿效果,必要时可通过试验检验养护剂的保湿效果。
3 喷涂方法应符合产品技术要求,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施工。
8.5.6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裸露表面应采用覆盖养护方式;当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以内40mm~100mm位置的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小于25℃时,可结束覆盖养护。
覆盖养护结束但尚未达到养护时间要求时,可采用洒水养护方式直至养护结束。
条文说明: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前期养护,由于对温差有控制要求,通常不适宜采用洒水养护方式,而应采用覆盖养护方式。
覆盖养护层的厚度应根据环境温度、混凝土内部温升以及混凝土温差控制要求确定,通常在施工方案中确定。
混凝土温差达到结束覆盖养护条件后,但仍有可能未达到总的养护时间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后期养护可采用洒水养护方法,直至混凝土养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