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民办高校日语专业人才培
养模式探究
摘要:当下我们正处于“未来已来”的格局下,经历了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互联网社会—智能社会—创造力社会的演进。
在创造力社会的背景下,民办高等院校日语专业人才的培养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中日贸易投资合作报告2018》显示,日本是中国在全球的第三大服务贸易伙伴,其中大连在与日本合作指数的排名中位居第一位。
民办高校日语专业现状及探索以成果为导向的日语专业新模式的发展,对民办高校提升日语专业课程体系及专业学科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民办高校;日语专业课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高等教育
引言
新“国标”对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有高校都纷纷行动,积极开展日语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研究。
民办院校作为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在新“国标”引领下积极构建日语专业培养体系,提升民办高校日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添砖加瓦。
1民办本科高校日语专业学生的特点分析
民办本科招录的学生属于本科三批次的学生,总体录取分数线低于传统意义上的一本与二本。
2014年9月,国务院提出要创造条件、逐步取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批次。
截至2022年,全国大部分省市均取消了第三批次本科,即将三本批次的招生学校与原先的二本批次招生学校合并,统一在本科二批次招生中。
二本和三本院校的融合,给原来的民办三本院校带来了平等招生的机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民办本科能招录到一部分成绩较优异的学生。
但总体而言,民办本科高校招录的学生包括日语专业的学生在内都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第一,学习专注力弱,基础知识不扎实,自控能力差。
相较于公办院校,民
办高校的大部分学生成绩相对较差,学习兴趣不高,除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外,多数学生不会自觉地去做好预习、复习或课外学习;他们在学习方面的专注力不强,课堂上容易走神,自我管控能力相对较差。
第二,思维较为活跃,动手能力
较强,才艺特长比较丰富。
大多数民办院校的学费较高,因此,民办院校的大部
分学生家庭条件较富裕,他们从小就学习各种才艺特长,见多识广,思维非常活跃,应用动手能力也较强。
2民办高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1课程体系与实践体系建设
教学创新要集中体现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上,通过教学内容的创新,激
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根据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分层次、按模块,加强课程间的衔接,形成合理的课程体系;通过实践环节的合理设计和组织
实施,培养学生对外语及相关专业知识的识读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
维能力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通过实践教学
过程,以灵活的教学形式、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保证教学过程
的高效运行。
2.2践行民办高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
民办高校的办学定位更加凸显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因此科学的、先进
的教学理念必将引领民办高校更高质量地培养专业人才。
如OBE教育理念,以学
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制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通过教学目标的反推,
强化专业的教学效果。
将教育的关注点由教学输入(input)转变为学习成果的输
出(output),完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或翻转课
堂等模式,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
思辨能力、强化学生的专业和综合素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
辅助学生的实践、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了知识和技能的实用性,从
而使学生的自我价值得以更全面地实现。
2.3语言知识与文化体系相融合
学习语言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能力,但日语教学是一
门独立的学科,其科学体系的建立是相关学科交叉和整合的结果。
语言文化教学
体系是狭隘的语言文化。
它涉及语言学、文化、传播、教育及其分支语言文化。
包括社会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心理语言学、教育心理学、教学理论等。
学习一
门语言,首先要了解其文化体系,但教科书上的文化内容过于陈旧,无法激发学
生的学习欲望,因此可考虑通过MOOC的引进。
目前有些公立院校慕课发展和建
设比较成熟,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色。
由于一些民办高校师资力量和科研建设
比较薄弱,可考虑通过校与校之间的交流,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比如电子科技
大学的《日本文化解读》、吉林大学的《中国文化的日本之旅》等,通过视频学习、单元测验的考核以及师生间的讨论互动,以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能
的目的。
2.4日语专业毕业生实习及就业情况
就业指导是外国语学院的一门综合性公共必修课,已被纳入日语专业人才培
养方案,是日语专业教育的重要环节。
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职业规划和就业指
导两部分,具体内容为职业生涯规划、求职方法和技巧、就业心理调适等。
实习
就业的指导工作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就业意识、提前做好职业规划,为学生步入社
会走上正式岗位做好充足的准备。
2018级日语专业的107名毕业生在第8个学期
的实习期间都顺利找到实习单位开展实习。
其中,有一部分学生是到学校的合作
单位实习,另一部分学生则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了实习的机会。
在就业方面,
截至8月底,有96名学生已正式就业,占总人数的90%,其中50%的学生从事与
日语相关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涉外电子商务、对外贸易、日语教育等领域。
从上
述对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
培养的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较高、综合能力较强,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管
理能力、思辨能力,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和社会服务意识。
同时,积极参加日语专
业知识竞赛、科研及创新创业活动,能够较好地锻炼日语专业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日语思辨能力、创新能力、信息应用能力和实践
能力。
另外,从本次人才培养质量的调查中也可以看到,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在
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问题,在日语专业学科竞赛方面,积极参与的人数及
获奖的人数不多,参赛人数低于20%,尤其是高质量获奖的水平不高,获奖的名
次主要集中在二三等奖。
学科技能竞赛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今后应该更加引起教师和学生的注意。
2.5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民办高校应在新“国标”引领下,积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在新“国标”引领下,民办高校应修正日语专业课程体系中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尽可能减少理论课比例而增加实践课比例,从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进而提升学生的日语实践能力。
第二,在新“国标”引领下,民办高校应积极开展日语专业的校企合作,借助企业日语实践技能较高的日语专业人才弥补学校自身师资力量的不足。
第三,在新“国标”引领下,民办高校应积极与国外高校开展合作,如留学生交流、海外实习等,从而开阔民办高校日语专业学生的国际视野,进而提升民办高校日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结语
在形成科学的培养模式的过程中,教学经验的积累固然必不可少,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讲,民办高校教学人员的理论研究更不容忽视。
用科学的、有体系的培养模式来指导教学实践,必将对民办高校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日语人才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波.“一带一路”视域下应用型人才语用能力培养教学研究[J].林区教学,2018(6):27-28.
[2]崔文博.高校日语语言教学现状与优化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
报,2016(9):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