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及其文学风格
在30年代,老舍是风俗文化型作家,沈从文也是风俗文化型作家。
老舍写市井风俗文化,沈从文却是写乡土风俗文化。
沈从文文学主要以叙述他的故乡湘西农村特异的风俗人情而见长,并从中提升出自己的文化理念。
老舍是北京市井小说的开创者,而沈从文却是田园小说的集大成者。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祖籍湖南,苗族人。
早期曾经以休芸芸为笔名。
1902年生湖南西部凤凰县一个军人家庭,祖父曾经是曾国藩手下的一名提督。
1917年小学毕业,参加了当地的一只土著军队。
凤凰县位于湘、川、黔、鄂四省边界地带。
这里是土家、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这里的特殊的人情世态、风俗习惯不仅为沈从文提供了感性生活资源,而且还决定了沈从文的思想感情与小说的叙述格调。
沈从文总是自称是“乡下人”,其根源就在于此。
1922年,沈从文怀着“追求光明,追求知识”的理想,来到北京求学。
但是,大学没有接纳他这个远道而来的乡下青年。
于是,他在饥寒交迫的状态下了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
1924年起,开始在《晨报副刊》、《现代评论》、《京报·民众文艺》上发表作品。
1926年,出版小说、戏剧、散文集《鸭子》。
1931年,在青岛大学教“小说习作课”,他的创作也开始走向成熟。
期间写下了《月下小景》、《八骏图》、《从文自传》等著名作品,在文坛产生影响。
1934年编辑《大公报·文艺副刊》,并创作著名中篇小说《边城》,由此成为京派小说家的代表。
抗战爆发以后,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胜利后,在北京大学任教。
解放以后,停止创作,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研究文物和古代服饰。
1988年逝世。
在30年代文坛上,沈从文最独特的文学贡献是田园小说创作。
他是现代中国文学田园小说的集大成者。
作为一个高产作家,他的作品数量比较多。
大概有150篇以上短篇小说,中长篇小说10部左右。
如果从题材上看,这些作品可以分为二类:
1、都市小说。
批判、嘲讽都市文明。
2、乡土小说。
描写湘西风土人情的。
最有沈从文特色的就是这种湘西风俗人情小说,其中,田园小说是沈从文的精品。
中国社会是农业文明,中国作家向来不乏田园感情。
中国古典诗歌和散文都充满了田园情感,田园山水文学是中国古典文学历久不衰的文学潮流,田园诗、山水诗,几乎是没有中断的文学传统。
即使到了五四文学革命,这种田园文学传统也仍然没有消失。
五四作家往往流露出田园感情,即使象鲁迅那样的作家,也情不自禁地产生那种田园冲动。
但是,五四文学中,只有废名专心田园小说的创作。
他是五四时代唯一的田园小说家。
但是,废名的佛教信念使他的田园小说过多地注重个人化的内心体验,忽略了人物、故事,甚至连乡土习俗,后来甚至走向
孤僻怪异的风格。
到了三十年代,沈从文把传统田园感情进行了现代的改造和升华,终于创作出熔铸了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文化追求的田园小说。
沈从文的田园小说,即使到了现在,也没人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