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第二课堂·身边管理问题解决方案设计管理学课题实践报告——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教学楼公厕资源性别配置失衡问题产生原因与改进措施探究课程教师:邢以群学习小组:第五小组五陵豪气组组员:蒋理慧周子芥姜嫣娜唐之初李宜辰潘吉良2016年6月目录一、选题表 (3)二、课题研究计划 (5)三、课题研究总结 (10)四、论文 (17)五、附录 (33)附录一. 模型 (33)附录二.预调研记录表 (44)附录三.调查问卷 (46)附录四. 调查问卷数据汇总及初级分析.. 50附录五. 访谈及记录 (56)附录六.关于改进建议的示意图 (60)附录七.参考文献 (61)一、选题表身边管理问题解决方案设计选题表二、课题研究计划第五小组课题调研方案——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教学楼公厕资源性别配置失衡问题产生原因及改进措施研究(一)调研背景根据日常观察,我们小组成员发现教学楼厕所存在性别配置失调的情况,总是出现女厕排长队而男厕空荡荡的现象。
这一方面是因为课间休息时间短(小课间5分钟,大课间15分钟),女生平均上厕所用时长;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男女厕所的设置本身存在比例失衡的问题。
厕所问题有关同学的身体健康问题,而且会影响到课堂活动,上课期间的进进出出影响老师的讲课质量,也影响其他同学的听课效率。
决策的正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时所依据的信息量大小,“多方案抉择”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原则。
对现有教学楼公厕设置合理性的研究是一个对教学楼公厕使用情况的调查,一方面可用于检验目前的公厕设计是否合理,另一方面,调研过程中收集的信息可为西区建设中教学楼公厕设计所用,改进措施可作为决策时的一个备选方案。
高校公厕作为高校基础公共设施,影响使用者(主体为学生)对高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男女平权运动的开展使得社会越来越重视女性等弱势群体权益的保护,广州等地出现的女生占领男厕的“行为艺术”表明对公厕资源性别配置设置合理性的呼唤是促进男女平等的体现。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小组认为有必要对紫金港小区内男女厕所比例做一次调研,通过数学建模的方式检验目前教学楼内男女厕所厕位比例是否合理,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探究造成教学楼内公厕资源性别配置失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尝试针对性地给出改进措施。
(二)调研目的1)抽样调查统计教学楼内公厕使用的真实使用情况,检验我们日常关于女厕使用拥挤的体验是否属实并构成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比较、计算,了解紫金港内男女厕所厕位的设置是否存在不合理之处。
2)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了解(a)是否大多数女生被厕所排队现象所困扰,若被困扰,则了解、收集厕所排队对她们的学习生活有什么负面影响(b)校区内本科生对目前教学楼内公厕使用情况的看法(c)教学楼公厕清洁人员对公厕使用情况的看法。
3)通过上述调查,分析造成教学楼内公厕资源性别配置失衡现象的原因,并据此原因针对性地给予建议,以期改进紫金港教学楼内公厕资源状况,包括对已建成的东西区教学楼的公厕使用的改进建议,以及正在建设中的西区教学楼内公厕资源的设计建议。
4)在调研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文案撰写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初步了解做调研的方案、范式等等,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做准备。
(三)调研思路随着女性的社会意识和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女性空间已经成为公共空间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内的公共厕所作为典型的公共设施,在研究校园性别空间差异性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追求人人平等的社会大环境下,并不是允许使用相同特征的空间或者空间均分才是真正的平等,有时候平等的取得还在于对不可忽视的差异性的区别对待上。
小组成员及身边同学在紫金港教学楼学习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排队上厕所的体验。
本调研希望通过对紫金港校园教学楼内男女厕所的使用情况来分析当下男女厕所厕位设置是机械贯彻“平等”原则,还是建立在理性分析之上,认为1:1的设置最能够满足日常使用需求。
因此本调研的调研思路是通过实地观察教学楼厕所的使用情况(选点观察)与发放调查问卷获取厕所使用主体学生对当前厕位设置的态度相结合,分析紫金港教学楼男女厕所厕位设置合理性。
若客观上不合理,则期望尝试给出解决方案用于之后的西区建设;若客观上合理,但主观认知与事实有较大偏差,则分析该偏差产生原因。
调研重点是深入分析男女厕所厕位设置是否合理,若合理,为什么会出现日常观察中排长队的现象;若不合理,其深层原因何在;排长队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厕位设置不合理所造成的还是另有他因。
(四)调研内容及方法内容:1)实地预调研的调查内容:小课间和大课间观察男女厕所使用情况,具体包括总使用人数,排队人数峰值及厕所使用情况对使用者的影响(如是否有同学因为厕所人多而选择等待下次课间再上厕所或跨楼层寻找厕位等);课间临近教室的下课情况。
2)线上问卷调查的内容:男女生对各自厕所使用的总体印象(厕位数量是否合理)及对男女厕位比例的看法及态度;是否大多数女生被厕所排队现象所困扰、困扰程度高低;如果存在频繁的厕所排队,这种现象是否对她们的学习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3)访谈的内容:本科生男女生对教学楼内公厕使用的态度及态度形成原因、对该问题形成的原因的看法;教学楼公厕清洁阿姨对厕所使用情况的看法。
方法:1)预调研:本小组在选择调查区域时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样本既要全面,要观察小课间和大课间的情况;又要有重点,周一-周三是排课相对较多的天数,因此观察应以这三天为主;二是样本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即选择的地点应保证在实际使用中且使用频率大;三是对样本的调研与本小组的实际调研时间和能力相匹配。
基于以上原则,我们选择浙江大学紫金港小区东一楼厕所、西一、二楼的厕所为主体观察对象。
通过分派各成员分别在小课间和大课间观察男女厕所使用情况,具体包括总使用人数,排队人数峰值及厕所使用情况对使用者的影响(如是否有同学因为厕所人多而选择等待下次课间再上厕所或跨楼层寻找厕位等);进行多人多次观察,提高该方法的信度。
2)问卷调查的形式为线上问卷,充分发挥我们小组成员组成的多样化特色(男生、女生;大一学生、大二学生及留学生;专业跨度大,文科理科工科皆有),依据性别年级、学科、国籍进行样本选择,使得样本具有广泛代表性。
在正式发放问卷前进行试调研,提高问卷的效度。
正式问卷预期收回30-50份有效问卷进行之后的数据分析。
3)访谈:选择本科生中的两男三女,对其进行访谈,通过开放式提问拓阔对该问题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分析方法:1)对于实地调查收集到的原始数据是零散的、不系统的,只能反映表象而无法深入研究本质和规律性,因此要对实地调查取得的男女厕所的使用情况进行加工汇总,利用表格或excel图表的方式呈现趋势和变化,形成同一时间段男女厕所使用情况、不同时间段同一厕所使用情况、总使用人数与排队人峰值等对比。
2)对于问卷收集的数据首先进行数据审核,保证数据的真实性,然后结合调查分析目的,对各答案类别进行整理归纳,突出分析重点;使用excel录入数据进行频率/频数分析、描述统计分析等,并可通过图表等方式直观显示。
如有必要,也可使用专业的社会调查分析软件spss。
3)查阅文献。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主题研究的文献查阅设计调查问卷、进行模型分析,并对照比较校园内男女厕所使用存在问题的可能原因。
(五)调研时间及人员安排第一阶段:实地试调研,观察所选教学楼男女厕所使用情况,根据实际情况修订调研方案。
参与者:全体任务:1)每人根据自己的上课地点选择邻近厕所观察厕所使用情况,时间为两个半天,观察时间为5分钟的小课间和15分钟的大课间。
2)填写观察记录表,记录时间、地点、厕所使用总人数及使用过程中的一些状况(比如排队高峰期的人数、排队者的表现等)第二阶段:查阅文献和国内外相关调查和实验结果,预估调研过程中的难点和突破点任务:1)查阅文献,了解相关调查如何展开,选择调研形式,如是否采取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实地调查等。
2)结合校园实际预估小组调研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难点,准备应急方法。
第三阶段:设计线上调查问卷并进行试调研;发放线上问卷并回收,分析数据;收集实地观察数据;获取分析所用数据,如教室排课情况及浙大本科生男女比例(东1,西1教学楼主要作为本科生的上课教室);进行个体访谈。
任务:1)设计问卷并进行试调研,根据试填问卷者的反馈修改问卷;使用“问卷星”软件发放及回收问卷。
2)再次进行实地调研回收问卷,调查记录表格同试调研记录表格。
3)通过向相关部门询问教室排课情况及教室使用的实际人数收集数据用于模型分析。
4)通过对男生、女生、厕所清洁阿姨的访谈,了解他们对男女生厕所使用情况的具体态度。
第四阶段:整理讨论并撰写课题报告任务:1)将撰写课题报告分为问卷整理、访谈整理、模型分析、理论分析、成稿、ppt制作及展示这几大环节进行分配和协调(六)调研预算经费预算:无人力预算:每周每人约2小时的调研时间及1小时的总结时间(七)应急预案及特别提醒1.发放调查问卷时要注意样本的广泛代表性,男女比例应接近1:1,样本中既要有大陆学生,也应有港澳台学生和留学生2.访谈过程中应注意受访者的表情及动作,理解其真实意义,使分析结果更为准确真实。
三、课题研究总结(一)工作过程总结选题:选取课题对我们实施调研工作是极为关键的一步,直接影响着调研的方向、目的及意义。
在小组讨论会中,我们首先畅所欲言,提出了多个方案:“校车使用现状及改进措施”、“男女厕所使用现状”、“东西区教学楼间增设小白车的可能性”、“探究下课时间东1教学楼车库出口处拥堵的原因及改进措施”以及“增设专业教室的可行性分析”。
经过激烈的讨论,我们认为:1.“增设专业教室的可行性分析”涉及人群较有限,许多人文社科专业并不需要专业教室,需要但目前没有专业教室的专业较少,且紫金港闲置教室较多,研究该问题的意义不大;2.东1教学楼车库在下课时间的拥堵虽然有目共睹,但这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东区每一幢教学楼都配有地下车库,理论上来说车库是完全够用的,东1车库出口处的拥挤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同学们贪图方便就近停车造成的,而且据了解,以往也有很多小组做过类似课题,但并未取得实质性突破;3.“在东西区教学楼之间增设小白车“的构想是基于很多同学有跨东西区教学楼的课,步行和骑车都显得有些赶,但经过讨论,我们认为“增设小白车”虽然便利了步行的同学,但另一方面增加了道路拥挤状况,虽然不排除增设小白车后,部分同学会选择不骑车而改乘小白车,但毕竟小白车的载客量有限,总体而言,自行车和小白车“抢路”的情况会比较明显,也许会对缓解“东西区赶课”起到反作用。
4.“校车使用现状及改进措施”方案的提出者希望改善现行校车使用需要校车票,而校车票不足的情况。
但小组其他成员认为校车使用涉及到的人群有限,且校车的使用本身存在“僧多粥少”的问题,为了高效经济地利用校车,使用校车票无可厚非,并且也有利于规范校车的使用,让校车服务于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