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2高考上海语文卷详解及解题指导(附古诗文详译)

2022高考上海语文卷详解及解题指导(附古诗文详译)

2022高考上海语文卷详解及解题指导(附古诗文详译)
一、积累应用10分
1.默写。

(5分)
(1)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_。

(司马迁《屈原列传》)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苏轼《赤壁赋》或《前赤壁赋》)(3)杜甫《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_”一联由眼前之景联想到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

(考古诗文默写:首先,彻理解诗文的内容,背熟要求我们背诵的古诗文及文学常识;其次,认真审读题干及出处,特别理解性默写;最后,默写时做到不多字、不少字、不颠倒,不写错别字。

如本题中“虽、纵、苇、如、赋、常”等字要正确书写,“可也”不能少等。

评分说明:每空1分,多字、少字、错别字,都不得分。


2.选择题。

(5分)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D )(2分)
创新是数字劳动的重要推动力,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提供更高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持续创新创造成为必然要求。

①信息的流动速度实在太快
②及时深入地洞悉顾客需求和期望
③它包括对产品、系统、流程、营销和人的持续改善
④有价值的技术和创意转瞬即逝
A.③④①②
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
D.③①④②
(考语意连贯。

我们首先据提供的首尾语句及其余4句,可知这是一段有关“创新”的文字。

第一种方法,从选项看,第一空在③④中选,明显应选③,因为③跟语段开首句构成了创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而语段的最后一空是从①②中选,我们应选②,因为②中“及时深入地洞悉”是为了“提供……服务”。

确定了首尾句,那中间是①④还是④①呢?我们从“转瞬即逝”这词语可判断①应在④前,①④两句构成因果关系。

故选D。

第二种方法,就从而①④两句构成因果关系看,①④两句后面应跟②,因为④句的“转瞬即逝”,所以我们要“及时…洞悉…”。

确定了①④②顺序,再看③就是阐述“创新”的外延,所以应放在“创新是数字劳动的重要推动力”后面,构成一个完整的创新概念。

所以我们应该选 D。

)(2)学校组织“《红楼梦》演出季”活动,某学生小组改编“宝玉挨打”的情节参加演出,他们力求台词符合原著中人物的身份与性格。

以下台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C)(3分)
A.黛玉对宝玉说:早就对你说过,你真是执迷不悟啊!
B.宝钗对宝玉说:这次活该你挨打,就是自食其果!
C.贾母对贾政说:你想想,你父亲是怎么管教你的?
D.王夫人对贾政说:我现在就死给你看,一了百了!
(考语言的运用,其实也是考我们对《红楼梦》主要人物性格的了解。

A项有直接责备之意。

不符合黛玉委婉的性格。

黛玉与宝玉都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两人心意相通,黛玉是绝对不会这么说的。

原文中黛玉是“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
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B项有点幸灾乐祸。

宝钗是那个社会中的乖乖女,有教养且真心疼爱宝玉,不会这么无情地说。

在原文中“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

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

”D是威逼要挟的话。

王夫人是封建家庭中的贤妻良母,他怎么会威逼、要挟其丈夫呢?所以不会说这句。

原文中“再看看王夫人,‘儿’一声,‘肉’一声,‘你替珠儿早死了,留着珠儿,免你父亲生气,我也不白操这半世的心了。

这会子你倘或有个好歹,丢下我,叫我靠那一个!’数落一场,又哭‘不争气的儿’”。

C贾母在原文中有“我说一句话,你就禁不起,你那样下死手的板子,难道宝玉就禁得起了?你说教训儿子是光宗耀祖,当初你父亲怎么教训你来!”说着,不觉就滚下泪来”所以我们要选C。


(二篇现代文阅读调整在后面)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

(8分)
城中闲游(唐)刘禹锡
借问池台主,多居要路津。

千金买绝境,永日属闲人。

竹径萦纡入,花林委曲巡。

斜阳众客散,空锁一园春。

译文:我打听到洛城中池台的主人们,他们大多位居显要的职位。

池台的主人虽花费重金买到风景绝佳之所,却整日把它们托付给闲散之人,自己没时间来欣赏。

人们可沿着池台长满竹子的曲折小径、开满鲜花的盘曲树林间往来欣赏。

夕阳西下,一众宾客散去,园中只剩下满园落寞的春色,热闹不在。

【注】本诗作于使人被贬归来,闲居洛阳时。

①城中:指洛阳城。

②借问:询问,打听。

③池台:池苑楼台。

④要路津:重要的道路和渡口,喻显要的职位。

⑤千金:一千斤金(古时以黄铜为金)。

⑥绝境:风景绝佳处。

⑦永日:整天,终日。

⑧属:交付,托付。

⑨萦纡:盘旋弯曲,回旋曲折。

⑩巡:查看
12.下列诗歌选集中,可能收录本诗的一项是( C )(1分)
A.《古诗源》
B.《乐府诗集》
C.《唐宋近体诗集》
D.《万首唐人绝句》(考诗歌的常识---体裁。

中国古典诗歌中诗有古体诗和近体诗之分。

古体诗较少格律限制,又叫“古风”。

古体诗形式不定,篇无定句,句无定字,用韵灵活,一般不讲对仗和平仄。

有四言古诗,如《诗经》,五言古诗,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杂言古诗等。

还有歌行体,即诗歌标题中往往有“歌”“行”“吟”“引”“曲”等,如《梦游天姥吟留别》。

近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体诗,是绝句、律诗和排律的统称。

近体诗篇有定句,句有定字。

除排律外,每首句数固定,律诗八句,绝句四句。

每句或五字或七字。

韵有定位。

偶数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全诗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讲究对仗和平仄。

每两句为一联,律诗四联,依次为首联、颌联、颈联、尾联。

颌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近体诗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

据此判断这首诗歌是近体诗中五律。

A《古诗源》是清人沈德潜选编的先秦到隋代的古诗选集;B《乐府诗集》是北宋文学家郭茂倩编撰的上古至唐、五代的乐府诗歌总集,成书于北宋时期。

全书共一百卷,以辑录汉魏至唐的乐府诗为
主;C《唐宋近体诗集》是收录唐宋近体诗的诗集。

D《万首唐人绝句》是宋人洪迈编撰的,第一次对唐人绝句诗歌大规模的收集、整理。

所以这首诗只能收录于《唐宋近体诗集》,即选C项。


13.以下对本诗风格评价贴切的一项是( B )(2分)
A.深沉哀怨
B.清雅委婉
C.瑰奇明丽
D.高古淡远
(考诗歌风格。

古典诗词风格有很多:雄浑壮丽有曹操的《观沧海》,犷豪放有李白的《将进酒》,激越高亢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壮慷慨有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郁顿挫有杜甫的《登高》,丽飘逸有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奇明丽有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淡远有陶渊明的《饮酒》,深沉哀怨有李清照的《声声慢》,清雅委婉有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蓄委婉有朱庆馀的《闺意献张水部》,新明丽有周邦彦的《苏幕遮》,平实质朴有贾岛的《访隐者不遇》,刺有章碣的《焚书坑》……我们可据“竹径萦纡入,花林委曲巡”“空锁一园春”判断,诗歌语言较为优美,意境幽雅,另外诗歌抒情较为委婉曲折,因此用“清雅委婉”评价诗歌风格较为合适。

故选B)
14.结合全诗,具体分析诗题中“闲游”所寄寓的情感。

(5分)
诗人被贬归来,春日闲游城中。

首颔二联写池台主人身居要津,却无暇欣赏美景,对比自己投闲置散的处境,暗含自嘲;颈联写诗人流连园景,透露出他得闲情和一丝寂寞;尾联借斜阳客散,春色空锁,暗寓诗人怀才不遇,遭受冷落的不平和无奈。

(考诗歌情感。

题干要求“结合全诗”谈“‘闲游’所寄寓的情感”,是5分题。

所以,我们首先要写出诗歌的主要内容,接着分析每一联所寄寓的情感。

由“借问池台主,多居要路津。

千金买绝境,永日属闲人”可知,这里写诗人被贬后有许多时间闲游,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池台主人身居要职,但是没有时间赏玩美景;诗人说“永日属闲人”,属于像自己一样无所事事的闲人,看似豁达,实则满含辛酸无奈;由“竹径萦纡入,花林委曲巡”可知,这里写的是园中的清幽之景,有闲适之情,也暗含诗人落寞之怀;再看“斜阳众客散,空锁一园春”可知,尾联写夕阳西下,众多客人散去,满院的美景又无人欣赏了,此时更加感觉到落寞孤独;结合注解“本诗作于使人被贬归来,闲居洛阳时”的写作背景,可知,诗题中“闲游”寄寓了诗人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因被贬的感伤及怀才不遇,遭遇冷落的无奈之情。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