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读后感最新10篇一、读后感的写法1、引述材料围绕感点,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2、概括文章内容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
3、分析材料,亮明基本观点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
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
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
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
4、总结全文总结全文,升华感点,读的内容不放松。
二、经济学原理读后感10篇《经济学原理》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上下两分册,遵循了从微观到宏观的叙述线路,上册为《微观经济学分册》,下册为《宏观经济学分册》。
下面给您带来经济学原理读后感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经济学原理读后感1我这个经济学零基础的人,一直想找本书学学经济学。
于是选了这本《经济学原理》。
读下来,这本书是极好的入门书籍,基本上不需要任何基础,没有数学公式(其实偶尔还是有一两个),定性的内容比较多,定量分析较少,有利于形成一些经济学的概念。
对我来说,有概念,也就达到看这本书的目的了。
学习总结如下:1. 需求与供给。
供求关系贯穿全文。
用书中的一句话来说,“掌握了供求关系,连一只鹦鹉都可以做经济学家”。
的确,供求关系可以解释大多数经济现象。
在我们不知道任何经济学之前,其实已经了解了供求关系,例如,天下大雨,青菜产量下降,青菜价格自然上升。
供求关系实际就是那只“看不见的手”,在“看不见的手”的牵引下,市场总是能够有效的配置资源,创造最大的剩余价值。
通过供求曲线,分析了税收对经济福利的影响:税收会降低经济总福利;还分析了进出口对经济总福利的影响,总的来说,进出口会增加一国的经济总福利,也验证了开篇的十大经济学原理之一的,“贸易使人们生活变好”。
2. 十大经济学原理之一,理性人考虑边际成本,边际效益。
这一点体会尤深。
比如说,当你在家吃饭时,还剩下一点,但是你已经感觉饱了,再吃就过了,你会选择吃完不浪费,还是不吃?理性的选择应该是不吃,因为此时你吃下一口饭的边际效益为零或者负(如果你一定要说你的边际效益是少浪费一口粮食的话,但是那种精神上的满足已经不是讨论范畴了)。
3. 价格歧视可以解释团购、抵用券等现实经济活动。
价格歧视的另一个常见的地方是精装书和平装书,其实二者差别不是很大,但价格差异常常是几倍。
因为二者的销售对象不一样:前者是作者的fans 或对钱不敏感的土豪;后者针对的是普通消费群体。
4.作者总是建议让市场自己来调整经济,即让“看不见的手”来调整经济,而不鼓励政府过多的宏观调整。
原因很简单,市场总是能有效率的配置资源,找到供求平衡点,而人为力量的插入,会打破平衡点,经济总福利会减少。
关于这点,总容易让我们联想到中国的经济状况。
我对中国的经济并不是很了解,只是听说政府调控较多,但是很难说政府调控是好还是不好,至少,我目前还没有分析好坏的能力。
5. 公地悲剧。
人是自私的,公有的东西大家都不会努力去珍惜,比如河里的鱼,野生动物,因为谁捕鱼多,或者谁猎杀得多,谁将会拥有更多的利益,一个人不会去关心这种动物会不会灭绝,只关心我不猎杀,其他人也会猎杀,因此我尽最大的力量去猎杀。
因此能够私有化的东西就私有化,比如一片森林属于某个人,他就会考虑猎杀多少动物,能达到利益最高,而不会颟頇地赶尽杀绝。
作者举了个例子,黄牛和大象在很多年前,数量都很多,现在黄牛还是很多,大象因为象牙不断被偷猎,数量越来越少。
黄牛多的原因是,黄牛肉可以合法交易,很多人养殖黄牛,通过出售黄牛肉来获取利益。
而象牙交易非法,大象不是私有的,人们不会努力保护大象,就算你发现有人偷猎,你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作者提出,如果象牙交易合法(有地方已经这样做了),人们可以通过出售象牙获取利益,再将大象私有化,人们就会像养殖黄牛一样养殖大象,只要有利可图,大象就不会绝种,反而数量可能增加。
6.宏观经济学概念。
GDP,CPI,GDP平减指数,通货膨胀率等概念,以及这些宏观指标如何计算。
GDP就是全国生产的总蛋糕:一部分给人民吃掉(消费)、一部分不吃,留着以后再吃(投资)、一部分给政府吃(政府购买)、一部分卖给外国人吃(净出口)。
GDP=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宏观经济指标常常分为真实的和名义的。
比如真实GDP和名义GDP。
真实GDP是不涉及到物价水平,它假设物价跟基年(用来比较的年份)的物价一样,也就是只跟国家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综合。
名义GDP的计算采用当年的物价水平。
通过真实GDP和名义GDP可以计算GDP平减指数,从而计算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的另一个计算方式是采用CPI。
真实利率和名义利率。
这个比较好理解。
例如今年的名义利率(银行给你的利率)是5%,但是今年的通货膨胀率为2%,所以真实利率只有3%。
7. 货币量与利率是宏观调控的神器。
利率高了,人们就偏向与存钱,人们消费的钱就少了;同时企业向银行贷款的代价也大了,企业用于投资的钱少了,社会总需求减少。
反过来,利率低了,社会总需求增加。
书中所讲,美国调整利率的方法是主要是通过调整货币量来实现的,政府用现金赎回政府债券,货币流向金融机构(银行),银行准备金增加,利率降低。
有些东西看了就忘,有些东西没记住也没忘,有些东西暂时记住了,还有些东西已经记住了。
细节容易被遗忘,但是思维方式、思想只要当时明了,就不容易被遗忘。
看了一本书,总会被“潜移默化”的。
经济学原理读后感2《经济学原理》的微观经济学分册中,向读者先阐述了经济学的十大原理,紧接着就向我们介绍如何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仿佛是赋予读者一个经济学家或者说研究者的身份,更深地去体会这本书的奥义。
然后曼昆从不同对象看待经济学的不同角度来深入阐述,这个角色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
同时,大量的举例也让我更好地去理解。
书的左右侧还特意留出了一块对一些名词作专门的解释,好像划重点一样,读起来也是很方便,且回头再复习、检索也更容易。
供需理论、弹性分析、剩余福利......这些概念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意思的经济学分析结论,如由于粮价的低弹性,科技进步带来的农业发展往往却牺牲了农民的收益;又如,无论商品税收是向消费者还是向生产者征收,其最终版本的转嫁结果都是一样的等等。
当然,不同的人读这本书肯定有不同的见解,我在网上也不乏看到一些反驳曼昆观点的论据。
那么我对于《经济学原理》这本书读过之后,印象里最深刻的一点就是经济学可以让我学会做决策。
我引用书里对一篇新闻的摘录中一句话:“我想象不出对于公司CEO、国会议员或美国总统来说,什么专业比经济学更好。
”说学好数理化是走遍天下都不怕,是因为你会有很多对于生活细节上的知识以及更强的逻辑能力,被扔到一个荒岛上理科学的好得或许可以比文科学的好的多活好久等等。
但经济学是一种系统的、经过严格训练的思维方式,只要不出现被扔到荒岛上的这种特殊情况,我觉得经济学更能使我终生受益。
经济学原理读后感3经典自是经典。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是我所读过的最大众化的经济学专著。
称之为大众化,是因为这本书是为大学生编写的教材,作者意图使读者通过本书学习能掌握经济学词汇,理解现实经济现象;称之为专著,是因为自高中以来,所接受的经济学教育简直对理解现在的经济生活一无所用。
在此先回顾一下子高中以来所学的政治经济学,那是一本小册子,先从商品讲起,再就是交换,货币,再就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然后是资本,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再就是竞争和垄断,资本的全球化,通货膨胀,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资本主义经济的固有矛盾,经济危机。
社会主义经济以及共产主义经济的特点及优越性。
这些概念,用于激发劳资矛盾,加深社会主义必定战胜资本主义的信心,鼓舞无产阶级埋葬资产阶级的热情,无疑是对的。
经济学不仅仅是学者坐在书斋里写写的学问,更重要的是要指导社会生活,并在社会生活中接受检验以证明其真理性。
正如物理学要学习欧姆定律,牛顿定律等一样,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也介绍了十条最基本的原理,并从这些原理出发,进行了演绎和发挥。
原理1,经济资源是有限的,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这一条还需要证明吗?谁都能理解。
那么按需分配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了。
正是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我们才会在生活中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选择。
曼昆说:“也许一个人一生中没有一种取舍比工作和闲暇之间的权衡取舍更明显和更重要。
”。
尤其对于个人来说,时间是最大的稀缺性资源。
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要是把时间都用在怨天尤人上,你就放弃了学会改变境遇的奋斗和追求。
更多的把时间用在投机取巧上,就缺少了踏实工作的时间。
人在生活中,会面临抉择,因为资源是有限的,而欲望却是无穷的。
如何抉择,就得按照理性人的思维模式了。
也必须在“公平”与“效率”间作出合理的选择,所以就有了我们经常见到的我国提出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实际上就是选择了“效率”,当然会在必要的时候会采取一些措施来缩小差距,但不管怎样,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势力是绝对超过中西部地区的。
这种选择是非常科学的。
第四条原理将会给一个充分的理由。
原理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我们想工作多挣钱,必然放弃闲暇时间。
要想人前显贵,必须背后流泪;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听院士讲座的时候王选曾说过,开发激光照排系统时没有周末节假日,一律工作,当然回报也是巨大的。
原理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经济生活中的人都是理性的,不要认为别人傻,出现了意想不到理解不了的事情,实际上有很多不知道的内幕。
投标时你的价格低反而落标,肯定不是对方傻,宁选贵的,不选对的。
处理很多事情时往往考量更多的是边际量,而非yes or no。
原理4,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由于人是理性的,天然趋利避害,提高存款利率,就会加快货币回笼,存款增多。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所谓乱世用重典原理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同,人的天生条件和后续教育的不同,中东出产石油,巴西出铁矿,澳洲出羊毛,日本人会造电器,德国人会造机械,法国人会造香水,意大利人会造衣服,美国人会造电影,每个人都具有比较优势,所以分工提高了效率,贸易促进了福利。
在这里让我们回顾一下李斯《谏逐客令〉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tuò)之鼓。
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悦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jué tí),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悦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夫击瓮叩缶(fǒu),弹筝搏髀(bì),而歌呼鸣鸣,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