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总体方案山东省人民政府2007年6月目录一、指导思想 (2)二、目标任务 (2)三、基本原则 (4)四、整合重点 (5)五、步骤进度 (6)六、基本要求 (8)七、组织领导 (9)八、保障措施 (10)山东省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总体方案山东省矿产资源丰富,资源储量在全国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截至2005年底,全省已发现矿产150种,已查明矿产81种。
查明资源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矿产58种,保有查明储量居全国前3位的矿产24种。
全省已开发利用矿产(含亚矿种)87种,在建和生产矿山共9015个。
据《山东统计年鉴(2006)》,全省规模以上矿业总产值2254.9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6.37%。
矿业的开发拉动了钢铁、炼油、化工、建材等产业的发展,对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基础和支柱性作用。
2005年以来,山东省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严厉打击各类违法采矿,依法关闭污染严重、破坏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有效促进了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和矿山生态环境的好转。
治乱工作基本完成,治散工作初见成效,治本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但是,矿山数量多、规模小、布局不合理、经营粗放、集约化程度低等问题仍然存在。
为此,省政府于2006年6月印发了《关于搞好矿产资源整合实施集约化开采的意见》(鲁政办发[2006]52号), 对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做出安排。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108号),对推进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进行了统一部署。
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是集中解决矿山开发布局不合理,实现资源规模化、集约化开发的重要手段,是从源头有效治理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混乱的基础性工作,是调整矿业结构、促进矿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重大意义。
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也是我省调整产业结构、缓解资源压力、提高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
现根据国务院文件要求,制定山东省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总体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结合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按照矿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通过整合、收购、参股、兼并等方式,对矿山企业依法开采的矿产资源及矿山企业的生产要素进行重组,逐步形成以大型矿业集团为主体,大中小型矿山协调发展的矿产资源开发新格局,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矿山开发合理布局,增强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二、目标任务通过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使我省矿山开发布局趋于合理,矿山企业结构不断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明显提高,矿山安全生产条件和矿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一)矿业权设置科学合理。
按照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依据矿产资源赋存状况和矿产资源规划,合理编制矿业权设置方案。
通过整合,使重要矿种和重点矿区的矿业权设置符合规划要求,矿山企业产权明晰,矿区范围清楚。
整合后的矿山企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相应的资质条件,矿山开采规模必须与矿区资源储量服务年限相适应,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符合国家或省规定的最低开采规模标准。
(二)矿山开发布局趋于合理。
关闭矿产资源规划禁采区内的矿山,引导矿山企业向规划开采区聚集。
一个井田只设置一个采矿权,只能有一套生产系统,彻底解决大矿小开、一矿多开等问题。
国有大矿范围内布局不合理的小矿、矿区范围交叉重叠、矿产资源纠纷等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使全省各类矿产开发布局明显合理。
(三)矿业结构明显优化。
以优并劣,扶优扶强,使矿产资源向开采技术先进、开发利用水平高、安全生产装备条件好和矿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的优势企业集聚。
矿山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明显提高。
矿山生产规模明显扩大,生产系统明显优化,矿业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
矿山数量明显减少,“多、小、散”的局面得到根本扭转。
全省各类矿山总数比2005年底减少25%左右。
(四)开发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推广采用科学先进的采(选)矿方法和采(选)矿工艺,使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和选矿回收率达到规定要求。
综合利用共(伴)生矿产的矿山综合利用率明显提高,饰面石材开采荒料率提高10%以上。
(五)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
认真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强化安全监管监察,落实矿山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和从业人员安全素质,改善矿山安全生产条件,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消除因矿山开发布局不合理引起的安全隐患,矿山安全事故发生起数和伤亡人数明显下降。
(六)矿山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按照《山东省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方案》加强被破坏的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使矿山生态环境显著改善,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矿山生态治理率达到55%以上。
2007年底前,“三区两线”可视范围内70%的被毁山体得到有效治理。
各类矿山实施废弃物集中贮存、处置,污染物集中治理并达标排放,重点矿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得到预防与控制。
三、基本原则(一)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整合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矿产资源规划、国家对有关矿产资源总量控制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规划等规定,结合本省矿产资源和开发实际,科学制定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实施方案,有计划、分步骤有序实施。
(二)以大并小,以优并劣。
整合工作应根据资源自然赋存状况,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结合企业重组、改制、改造,以规模大和技术、管理、装备水平高的作为主体,整合其他矿山。
(三)突出重点,分类指导。
重点整合影响大矿统一规划开采的小矿、小矿密集区、对国民经济发展有较大影响的重要矿种和优势矿产;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矿种和矿山企业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整合工作。
(四)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以资源为基础,矿业权为纽带,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依法推进整合工作。
(五)统筹兼顾,公开公正。
兼顾各方利益,依法保护矿业权人的合法权益,积极稳妥推进,维护社会稳定;公开整合过程,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六)严格程序,依法行政。
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权限,按新设置矿业权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审批登记、颁发各类证照。
四、整合重点(一)整合的重点矿种:确定煤、金、铁、石膏、饰面石材、建筑用石材(石料)6种矿产为全省重点整合的矿种。
各市、县(市、区)根据本地资源和开发利用现状相应确定本地区重点整合矿种。
(二)整合的重点矿区:影响大矿统一规划开采的小矿矿区,一矿多开、大矿小开的矿区,小矿集中的矿区,矿区范围平面或立体交叉重叠的矿区,“三下”(铁路、水体、建筑物)开采、复采边角零星资源、地质水文资料不详以及受水威胁的矿区,位于地质环境脆弱区范围内的矿区。
根据调查摸底情况,全省共确定26个重点整合矿区。
其中煤矿区6个,金矿区3个,铁矿区1个,石膏矿区2个,饰面石材矿区8个,建筑石材(料)矿区6个,见附表1。
整合后最低开采规模:煤矿15万吨/年,岩金矿2万吨/年,铁矿2万吨/年,石膏矿10万吨/年,饰面石材1万米3/年,建筑石材(石料)1万米3/年,其他矿种标准见附表2。
(三)必须关闭整合的矿山:一是开采方法和技术装备落后,资源利用水平低、破坏浪费资源的矿山;二是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矿山;三是生产规模长期达不到设计要求,管理水平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差的矿山;四是各类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城市规划区内和铁路、重要公路沿线可视范围等禁采区内露天开采的石材矿山及其他破坏生态环境和污染严重的矿山。
五、步骤进度(一)工作步骤1、编制整合实施方案。
在省政府领导下,各市人民政府编制辖区内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实施方案。
跨市的整合矿区,由省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领导小组协调,相关市协商编制整合实施方案。
全省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实施方案由省整规办组织编制。
方案应包括本行政区和整合矿区矿产资源概况、已有矿业权设置情况、整合后拟设矿业权方案、整合工作进度及保障措施等内容。
各市总体方案必须由具有一定技术力量的单位组织编写,重要矿种的重点矿区及矿床规模为中型以上的矿区的资源整合方案必须由具有相应乙级以上矿山设计资质的单位编写。
全省和各市的实施方案由省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省发改委、省国土资源厅、安监局等省政府有关部门和煤炭、黄金、冶金、建材、地质等方面的专家进行审查,报省政府批准实施。
2、实施整合。
各市根据省政府批准的整合实施方案实施整合工作,按照所确定整合后的矿山企业主体,明确拟设采矿权的矿区范围,编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矿山整合技术改造设计方案,换发相关证照,实施矿山生产系统改造并按整合后的矿山生产技术方案组织生产。
3、检查验收。
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全省矿产资源整合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整合不到位或存在问题的矿区提出进一步整合完善的意见,并进行重点督查,确保按时完成国家和省确定的整合目标任务。
(二)进度安排2007年1月至2月。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国办发[2006]108号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制定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审查大纲,编制并修改完善市级矿产资源整合实施方案。
2007年3月至5月。
各市完成矿产资源整合实施方案的编制和修改工作。
省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专家对市级矿产资源整合实施方案进行审查、验收,并报省政府批准实施。
2007年6月至12月。
各市根据省政府批准的整合实施方案实施整合工作,12月底前基本完成全省重点矿种重点矿区的整合工作。
同时,全面开展石墨、滑石、耐火粘土、膨润土、建筑用砂、岩盐、地下卤水、地下热水、矿泉水及水泥用灰岩、水泥用大理岩、熔剂用白云岩、石英砂岩等矿种重点矿区的整合工作。
2008年1月至6月。
重点矿种重点矿区内实施资源整合的矿山达到按整合后新的开采系统、生产技术方案组织生产的要求。
完成石墨、滑石、耐火粘土、膨润土、建筑用砂、岩盐、地下卤水、地下热水、矿泉水及水泥用灰岩、水泥用大理岩、熔剂用白云岩、石英砂岩等矿种重点矿区的整合工作。
各市在6月底前向省政府报送整合工作总结。
2008年7月至9月。
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全省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向国务院和国土资源部报送整合工作总结,并做好迎接国家对山东省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检查验收的准备。
六、基本要求(一)用改革的思路和市场经济的办法,在资产评估、产权明晰的基础上,通过兼并、联营、参股、控股、收购、拍卖等多种形式对矿山企业依法开采的矿产资源及生产要素进行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