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院军事理论课程作业题一、选择题1、下列国家实行中立型国防政策的是()A、美国B、中国C、瑞典D、瑞士2、我国的兵役制度是()A、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B、志愿兵与民兵相结合、义务兵与预备役相结合C、职业兵与义务兵相结合、现役与预备役相结合D、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现役与预备役相结合3、国防精神的核心是()A、革命英雄主义精神B、艰苦奋斗精神C、爱国主义精神D、牺牲奉献精神4、陆军按其总体任务可区分为()A、预备役B、地方军C、正规军D、野战军5、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有()三支舰队和海军航空兵部。
A、北海B、黄海 C 、东海D、南海6、陆军的主要任务有()A、抗击外来侵略B、打赢保卫祖国的局部战争C、防止空中打击D、维护国家和平统一和社会稳定7、春秋末年,()的出现,标志我国古代军事思想进入成熟时期。
A、《六韬》B、《吴子》C、《孙膑兵法》D、《孙子兵法》8、()等军事著作均属于《武经七书》。
A、《练兵纪实》B、《尉缭子》C、《李卫公问对》D、《三略》9、1937年洛川会议的主要内容包括()。
A、提出抗日战争必须实行全面抗战路线B、确定八路军执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方针C、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提出创造根据地,牵制和相机歼灭敌人10、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需要完成的双重历史任务是()A、机械化B、智能化C、信息化D、系统化11、人民军队的三大民主是指()A、政治民主B、经济民主C、军事民主D、训练民主12、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的任务有()A、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B、保证人民军队的性质C、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D、保证全体指战员充分发挥为人民而战斗的积极性13、我国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
A、境外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民族分裂活动B 、美国的长期综合性威胁C、领土、领海争议问题D、我国两岸统一面临现实而严重的挑战14、下列哪项不属于军事信息技术()A、光电子B、微电子C、基因工程D、卫星通信15、导弹按照飞行弹道的特点可分为()A、飞航式导弹B、巡航式导弹C、弹道式导弹D、智能化导弹16、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本质核心是()A、信息化B、数字化C、综合集成化D、高科技化17、精确制导弹药可分为()A、末制导弹药B、制导炮弹C、制导炸弹D、末敏弹药18、军事伪装技术措施主要有()A、天然伪装B、迷彩伪装C、植物伪装D、假目标伪装19、搭乘“神舟6号”载人飞船升空的航天员是()A、杨利伟B、聂海胜C、费俊龙D、聂海龙20、按引导系统的特点,可将制导系统分为()等几类。
A、自控制导B、自主制导C、遥控制导D、自动寻的制导21、侦察卫星的轨道高度一般是()A、200至1000千米B、300至800千米C、500至1200千米D、500至1000千米22、C4ISR系统中的“S”指的是()A、指挥B、情报C、监视D、侦察23、微波雷达的工作波长通常为()A、1-10mB、1m以下C、0.1-10 mD、1-5m24、十七至十八世纪的人类战争形态是()A、冷兵器战争B、热兵器战争C、机械化战争D、高技术战争25、高技术战争萌芽阶段战争的代表是()A、朝鲜战争B、越南战争C、第五次中东战争D、马岛战争选择题答案:1.CD 2.A 3.C 4.BD 5.ACD 6.ABCD 7.D 8.BCD 9.ABD 10.AC 11.ABC 12.ABCD 13.ABCD14.CD 15.AC 16.A 17.AD 18.ABCD 19.BC 20.ACD 21.A 22.C 23. B 24.B 25.AB选择题:1、国防的目的是( B )A、制止武装颠覆B、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C、保卫国民的和平劳动D、维护国家的统一2、在秦汉时期,我国的兵役制度是( B )A、世兵制B、征兵制C、卫所兵役制D、府兵制3、下列实行中立国防政策的国家是( C )A、美国B、中国C、瑞典D、印度4、我国现役部队由( C )组成A、陆军、海军、空军、民兵B、陆军、海军、空军、武警C、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D、陆军、海军、空军5、地地远程战略导弹的射程通常为( A )A、7000千米以上B、8000千米以上C、6000千米以上D、5000千米以上6、下列哪项属于国防理论教育( A )A、国防知识教育B、参军参战教育C、战备演习教育D、爱护国防设施教育7、军事思想的精髓和灵魂是( D )。
A、国防建设思想B、作战思想C、军队建设思想D、战争观和方法论8、下列军事著作出现在汉代的是( D )A、《武经七书》B、《李卫公问对》C、《练兵纪实》D、《三略》9、美国里根政府时期的军事战略是( A )A、新灵活反应战略B、地区防务战略C、营造、反应和准备战略D、灵活反应战略10、根据克劳塞维茨的观点,战争与政治的关系是( A )A、战争是政治的继续B、战争产生政治C、战争决定政治D、政治从属于战争11、下列属于“非传统安全”因素的是( B )A、军事结盟B、恐怖主义C、武器扩散D、局部战争12、毛泽东下列军事著作中,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是( B )A、《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B 、《战争与战略问题》C、《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D、《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3、实行人民战争的骨干力量是( C )A、人民群众B、武装群众C、人民军队D、人民军队和武装群众14、在我军的“三化”建设中,( C )是中心。
A、革命化B、正规化C、现代化D、信息化15、新时期军队建设要解决好的两个历史性课题是( D )A、信息化、革命化B、打得赢、攻得上C、信息化、不变质D、打得赢、不变质16、新世纪之初国际战略安全形势的基本特征是( D )A、和平发展B、局部动荡C、冷战对峙D、稳而不定17、当前,美国在安全战略的重点上,突出的是( A )A、本土安全B、海外存在C、反恐D、全球存在18、俄罗斯认为,要制止外部大规模入侵,目前主要靠( B )A、常规威慑B、核遏制C、军事打击D、军事威慑19、在中国周边,与我直接接壤的邻国有( C )个。
A、12B、13C、14D、1520、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国策是( D )A、和平对话、武力后盾B、以武制独、以武促统C、经贸交流、逐步统一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1、军事变革的物质基础和内在动力是( A )A、创新的军事技术B、先进的军事理论C、科学的体制编制D、高素质的军事人才22、精确制导武器是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概率在( A )以上的武器。
A、50%B、60%C、80%D、90%23、C4ISR系统中的“I”指的是( B )A、指挥B、情报C、监视D、侦察24、实现电子战的主要手段是( B )A、电子侦察B、电子对抗C、电子干扰D、电子进攻25、侦察卫星的轨道高度一般是( C )A、500至2000千米B、300至2000千米C、200至1000千米D、500至1000千米26、信息化社会的主要战争形态是( C )A、核战争B、高技术战争C、信息化战争D、机械化战争27、下列哪项不属于雷达侦察的目的( D )A、实施告警B、引导干扰C、为摧毁提供坐标D、反侦察28、信息化战争的主导因素是( D )A、体能B、智能C、意志力D、信息29、以下关于信息安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信息安全是一种资源安全和战略安全B、信息安全就是军事安全C、信息安全就是政治安全D、信息安全是财产和军事安全30、我国的国防后备力量主要是指( A )A、民兵和预备役人员B、民兵和武警C、武警和预备役人员D、民兵二、判断题1、威慑是和平是时期国防的主要功能。
()2、军事法律和法规,只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制定。
()3、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对战争胜负起决定作用的是人而不是物。
()4、随着我军建设的发展,我国应把军事战略转变为攻防兼备型的战略。
()5、随着恐怖主义在全球的发展,它已经成为现代战争的主要根源。
()6、冷战时期,国际关系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和平与发展问题。
()7、在军事上,迷彩伪装是一种示假行动。
()8、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导致军事技术的进步。
()9、在信息化战争中,获取和保持信息优势将成为制胜的关键作战行动。
()10、小型化、一体化、多能化是未来军队体制编制的重要发展趋势。
()判断题答案:1.√2.Ⅹ3.√4.Ⅹ5.Ⅹ6.Ⅹ7.Ⅹ8.√9.√ 10. √三、名词解释1、国防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以下简称《国防法》)规定,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战略环境答:战略环境是一个国家制定和实施国家战略的客观依据,它包括世界战略格局、国际战略形势,尤其是周边安全和国内稳定的基本状况。
3、C4ISR系统答:又称指挥自动化系统。
是指在军事指挥体系中采用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技术与指挥人员相结合、对部队和武器实施指挥与控制的人-机系统。
C4ISR是外军的称呼,分别取系统要素的英语单词的第一个字母。
C4是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I指情报;S指为监视;R为侦察。
4、信息化战争答:信息化战争是信息化社会的主要战争形态。
它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大量装备和使用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信息化军队,以信息化战争理论为指导,在信息化网络化战场上展开的以夺取制信息权为核心目标,以信息对抗和知识对抗为主要对抗手段,附带杀伤破坏减到最低限度的多军兵种一体化战争。
四、问答题1、当前国际战略安全环境的主要特征有哪些?(本题满分8分,具体评分标准)答:新世纪之初,国际战略环境正发生着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的变化。
一方面,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将来仍打不起来,要安全、求合作、促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不懈追求。
但另一方面,世界总体和平与局部战争、总体缓和与局部紧张、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相伴相生,国际安全形势更加错综复杂,各种不确定因素有增无减,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反映以下四个方面特征。
(2分)一是局部战争已成为主要战争形态。
进入新世纪后,世界形势总体趋向缓和,世界大战打不起来,但全球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不断,“稳而不定”将是构成新世纪之初国际安全形势的最基本特征。
(2分)二是军事安全更加突出。
以美国为代表的少数国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不断抬头,使军事因素在国际事务和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所回升,军事安全问题更加突出。
冷战结束后,美国等西方国家依仗其经济、科技和军事上的优势地位,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威胁使用武力和直接进行军事干预的倾向明显加强,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进一步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