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题:名词解释(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灌溉制度:是在一定的气候、土壤、水资源等自然条件下和一定的农业技术措施下,为获得高产稳产所制定的的一整套向田间灌水的制度。
2、渠系水利用系数:灌溉渠系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称为渠系水利用系数。
渠道水利用系数:渠道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称为该渠道水的利用系数。
灌溉水利用系数:是实际灌入农田的有效水量和渠首引入水量的比值,它是评价渠系工作状况、灌水技术水平和灌区管理水平的综合指标。
3、重现期:所谓重现期就是指平均多少年重复出现一次,或多少年一遇的意思。
4、渗灌:灌溉水在地表以下,通过渗灌管管壁上微孔渗出,进入土壤湿润作物根系层的地下灌水方法。
5、排涝模数:单位面积上的排涝流量。
6、作物需水量:把作物生育期内的作物蒸发蒸腾量之和称之为作物需水量。
地下水临界深度: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农业技术措施条件下,为了保证土壤不产生盐碱化和作物不受盐害所要求保持的地下水最小埋藏深度,叫做地下水临界深度。
水力最佳断面:在渠道比降i和渠床糙率n一定的条件下,通过设计流量所需要的最小过水断面称为水力最佳断面。
田间工程:通常指最末一级固定渠道和固定沟道之间的调田范围内的临时渠道、排水小沟、田间道路、稻田的格田和田埂、旱地的灌水畦和灌水沟、小型建筑物以及土地平整等农田建设工程。
二大题:判断题(共20题,每空1.0分,共20分)1、对于旱作物,湿润年份及南方地区的灌水次数少,灌溉定额小;干旱年份及北方地区的灌水次数多,灌溉定额大。
(T)2、机组式喷灌系统应该选在丘陵地区。
3、畦灌是灌溉水沿畦田长边方向成薄水层流动,在流动中主要借重力作用湿润土壤的一种灌水方法。
(T)4、沟灌适用于窄行距的中耕作物。
(F)5、灌溉水有效利用率是指灌水后,储存于计划湿润层内的水量与实际灌入田间的水量的比值。
(F)6、多风地区发展喷灌较好。
7、单位换算:1m3/亩=1.5mm。
(T)8、选择喷灌系统时应不必考虑作物种类、耕作方式因素。
(F)9、影响作物灌溉制度的因素有作物种类、品种,自然条件,农业技术措施。
田间水利用系数小于渠系水利用系数小于灌溉水利用系数。
10、灌溉渠系由灌溉渠道和排水沟组成。
(F)11、最小流量可校核对下一级渠道水位控制条件和确定修建节制闸的位置等。
(T)12、灌水器是微灌设备中最关键的部件,是直接向作物施水的设备,其作用是消减压力,将水流变为水滴或细流或喷洒状施入土壤。
13、微灌包括喷灌、滴灌(地表与地下滴灌)、微喷灌、涌泉灌(小管出流灌)、重力滴灌、渗灌几种灌溉形式。
(T)14、喷灌工程不适用于地面坡度变化复杂的农田使用()15、非充分灌溉时,作物的产量因实际腾发量减少而减少,其净效益随之下降。
()16、地膜覆盖后,棵间蒸发减少,而植株蒸腾不变,因而可以节水。
()在农田排水规划设计中,防洪除涝排水和控制地下水位排水对排水沟道的要求相同。
17、畦灌适用于小麦、谷子等窄行密播作物以及牧草等的灌溉。
18、沟灌优点是大大减少了深层渗漏节省水量,不会造成表土板结而破坏土壤结构,整地工作量比畦田大,先平后做沟。
(T)19、渠道的灌水工作方式分为轮灌和续灌两种。
(T)20、渠系的净流量为:同时工作的农渠净流量之和。
21、地面灌水方法中,畦灌的技术要素有畦面坡度、畦长、畦宽、畦流量、改水成数。
(T)22、沟灌技术要素有灌水沟间距、灌水沟坡度、灌水沟长度。
(T)23、直接测定作物田间需水量时,对于旱地作物,主要测定作物各时段的前后土壤含水率(变化)。
24、对于水稻田,直接测定作物田间需水量时,主要测定每日的灌水量、排水量、消耗水量。
(T)25、农作物灌溉制度主要的内容包括灌水时间、灌水次数、灌水定额和灌溉定额。
(T)26、拟订旱地作物灌溉制度所需的基本资料包括: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适宜含水率、允许最大含水率、允许最小含水率、有效降雨量、地下水补给量、由于计划湿润层增加而增加的水量等,水稻灌溉制度确定是以淹水层深度变化为依据。
(T)三大题:选择题(1-10为单项选择,每题1.5分,11-15题为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计25分)1、什么叫作物需水关键期? DA、作物最需要灌水的生长时期。
B、作物生长最关键的生育阶段。
C、对作物产量影响最大的生长阶段。
D、水分亏缺对作物产量影响最敏感最严重的生育时期。
2、什么叫作物系数Kc? DA、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规律。
B、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百分比。
C、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的大小。
D、作物系数Kc 是作物本身生理学特性的反映,它与作物种类、品种、生育期、作物群体叶面积有关,Kc = ETc/ETo。
3、什么叫平均喷灌强度? BA、单位时间内喷洒在某一点的水深B、是指单位时间内喷洒范围内各点喷灌强度的算术平均值(mm/h)。
C、喷灌雨点的大小D、单位时间内喷灌水量的大小4、什么叫喷灌均匀度? CA、喷灌范围内纵横两个方向的水量分布B、喷洒范围内的水量大小C、是指在喷灌面积上水量分布的均匀程度D、喷灌范围内的水滴的大小5、什么叫斗农渠系的灌排相邻布置? CA、灌溉渠道与排水沟道的规划布置B、田间各级渠道规划布置的形式C、田间灌排渠系并行相邻的布置形式。
D、田间灌排渠系交错的布置形式。
6、渠道的输水损失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DA、干渠、支渠、斗渠及农渠等四级渠道的水量损失。
B、渠床土质、地下水埋深、渠道的工作制度及输水时间。
C、自由渗流、顶托渗流、渠床土质、与渠道的工作制度等。
D、渠道水面蒸发损失、渠床渗漏损失、闸门漏水与渠道退水等。
7、在渠道规划设计中,渠道最小流量有何作用? DA、用以校核对下一级渠道的水位控制条件。
B、用以校核渠道不淤条件。
C、用以确定修建节制闸的位置D、用以校核对下一级渠道的水位控制条件和确定修建节制闸的位置,并按最小流量验算渠道不淤条件。
8、地下水临界深度是指? CA、地下水埋藏深度B、一定的自然条件和农业技术措施条件下,为了保证土壤不产生渍害,所要求保持的地下水最小埋深。
C、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农业技术措施条件下,为了保证土壤不产生盐碱化和作物不受盐害,所要求保持的地下水最小埋深。
D、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农业技术措施条件下,为了保证土壤不产生盐碱化和作物不受盐害,所要求保持的地下水最大埋深。
9、对于控制一定地下水位要求的农田排水系统,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A、在同一排水沟深度的情况下,排水沟的间距愈大,地下水位下降速度愈快,在一定时间内地下水位的下降值愈大,在规定时间内地下水位的下降值也愈大。
B、在允许的时间内要求达到的地下水埋藏深度ΔH一定时,排水沟的间距愈大,需要的深度也愈大。
C、在允许的时间内要求达到的地下水埋藏深度ΔH一定时,排水沟的间距愈小,需要的深度也愈大。
D、在同一排水沟间距的情况下,排水沟的深度愈小,地下水位下降速度愈快,在一定时间内地下水位的下降值愈大,在规定时间内地下水位的下降值也愈大。
10、设计排涝标准时,需选择发生一定重现期的暴雨,一般选择标准是? CA、1-5年B、5-10年C、10-15年D、15-20年11、对渍害最不敏感的作物是? DA、小麦;B、玉米;C、高粱;D、水稻。
12、特别适宜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农田排水方式是? BA、明沟排水;B、竖井排水;C、暗管排水;D、暗沟排水。
13、在进行排水沟设计时,用来校核排水沟的最小流速的设计流量是? BA、排涝设计流量;B、排渍设计流量;C、日常排水设计流量;D、排涝模数。
14、农田长期渍水不会造成下列后果? BA、土壤的透气性很差。
B、土层都处于强烈的氧化状态。
C、利于硫化氢等硫化物的形成,对作物根系产生永久性伤害。
D、有机质矿化程度低,分解释放的有效养分少,不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
15、下面的灌溉方法中,哪种方法的灌溉水既可以向上运动,又可以向下运动。
A 沟灌 B渗灌 C 喷灌 D 滴灌16、渠道的不冲流速应该()A.等于设计流速 B. 大于设计流速C. 小于设计流速D. 与设计流速无关17、涝灾是指 ( A )A. 地面水过多B. 土壤水过多C. 地下水过多D. 承压水过多18、低压管道系统的压力一般不超过( C )A. 0.10MPaB. 0.15 MpaC. 0.20 MpaD. 0.25 Mpa19、微喷灌主要适用于()A. 高秆作物B. 水稻C. 大田作物D. 经济作物20、什么叫田间水的有效利用率? DA、最末一级田间渠道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
B、储存于作物根系土壤区内的灌溉水量与水源工程引入的总水量的比值C、作物对灌溉水量的利用程度D、储存于作物根系土壤区内的水量与实际灌入田间的总水量的比值。
21、滴灌系统的组成包括( ABCDE )。
A:首部枢纽: B:水源工程C:控制、量测和保护装置D:滴头E:输配水管网22、微灌按所用设备(灌水器)及出流方式不同,主要有( ABCDE )。
A:滴灌B:微喷灌C:小管出流灌D:重力滴灌E:渗灌23、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按系统移动程度分为( ACE )A:固定式B:滚动式C:移动式D:半移动式E:半固定式24、按喷头的工作压力分为(ABC )。
A:低压喷头B:中压喷头C:高压喷头D:微压喷头25喷灌喷头的组合方式有( ABCD )等方式。
A:正方形B:矩形C:正三角形D:三角形和扇形四大题、计算题(共1小题,共13分)1、根据下列资料,计算棉花花蕾(21/6-30/6和1/7-10/7)和棉花全生育期的灌溉制度(填表)。
(1)土壤。
灌区土壤为粘壤土,经测定0-80cm土层内的干密度为ρ干土=1460㎏/m3,孔隙率为n=44.7%,田间持水率为β田=24.1%(占干土重的%),播种时的土壤含水率为β0=21.7%(占干土重的%)。
(2)水文地质。
灌区地下水埋深多在4.5-5.3之间,地下水出流通畅,地下水补给量可忽略不记。
(3)气象。
早霜10月中旬,晚霜4月中旬,无霜期177d。
灌溉设计保证率采用P=75%,经频率计算,选定设计典型年为1984年,该年棉花生长期的降雨量如表1所示,降雨有效系数采用0.8。
(4)作物。
典型年(P=75%)棉花全生育期的总需水量为675mm(450 m3/亩),各生育阶段的作物系数Kci与计划湿润层深度如表2所示。
允许最大和允许最小含水率分别为β田和0.6β田。
(5)当地群众灌水经验。
中等干旱年一般灌水3-4次,灌水时间一般为现蕾期、开花期、结铃初和吐絮初,灌水定额40-50 m3/亩。
播前灌水定额80 m3/亩,使播种时0.4m土层内的含水率保持在0.9β田,0.4m以下土层中的含水率保持在β田。
表1 设计年棉花生长期降雨量(单位:mm)表2 棉花各生育阶段计划湿润层深度及作物系数表3 棉花生育期灌溉制度计算表 (单位:m3/亩)2、某灌区冬小麦田采用畦灌,畦长70m,畦宽2.4m,灌水定额50m3/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