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习题4

习题4

习题(4)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方法一、单项选择题1.实物证据通常能证明()A.实物资产的所有权B.实物资产是否存在C.实物资产的计价准确性D.有关会计记录是否正确2.会计师事务所所接受委托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所形成的审计工作底稿,其所有权应归属于()A.会计师事务所B.被审计单位C.进行审计的注册会计师D.委托单位3.有关审计证据可靠性的下列表述中,审计人员认同的是:()A.书面证据与实物证据相比是一种辅助证据,可靠性较弱B.内部证据在外部流转并获得其他单位承认,则具有较强的可靠性C.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声明书有助于审计结论的形成,具有较强的可靠性D.环境证据比口头证据重要,属于基本证据,可靠性较强4.丙会计师事务所与D公司于2000年元月20日签订了2000年度会计报表审计业务约定书,作为审计档案,应当()A.至少保存至2002年B.至少保存至2006年C.至少保存至2011年D.长期保存5.审计人员执行会计报表审计业务获取的下列审计证据中,可靠性最强的证据是()A.购货发票B.销货发票C.采购定货单副本D.应收账款函证回函6.根据《审计工作底稿准则》的相关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泄露被审计单位商业秘密的是()A.未经委托人同意,允许法院查阅有关审计工作底稿B.未经委托人同意,允许政府审计部门派出的监察组查阅审计工作底稿C.未经委托人同意,允许注册会计师协会执业检查组查阅审计工作底稿D.未经委托人同意,允许审计其母公司的注册会计师调阅审计工作底稿7.审计人员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估计水平与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A.呈同向变动关系B.呈反向变动关系C.呈比例变动关系D.不存在关系8.审计人员为发现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中的重要比率及其趋势的异常变动,应采用()获取审计证据A.检查B.计算C.分析性程序D.估价9.一般情况下,实物证据不能证实的有()A.实物资产的数量B.实物资产的质量C.有价证券的数量D.现金的数量10.审计人员获取的下列审计证据中,证明力最弱的是()A.购货发票B.支票存根C.领料单D.律师声明书11.审计人员获取的下列书面证据中,证明力量最强的是()A.银行存款函证的回函B.购货发票C.销货发票D.应收账款明细账12.下列提法中,不正确的是()A.管理当局的可信赖程度越低,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越多B.被审计单位管理水平越高,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越多C.控制风险越低,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越少D.控制风险越高,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越多13.下面审计证据中,其证明能力由强到弱排列的顺序是()A.审计人员自编的分析表、购货发票、销货发票、管理当局声明书B.购货发票、销货发票、审计人员自编的分析表、管理当局声明书C.销货发票、管理当局声明书、购货发票、审计人员自编的分析表D.审计人员自编的分析表、销货发票、管理当局声明书、购货发票14.下列审计工作底稿中属于业务类工作底稿的有()A.企业营业执照B.审计调整分录汇总表C.审计报告书未定稿D.符合性测试时形成的工作底稿15.下列各项中,提法正确的是()A.内部控制越健全,固有风险越低B.内部控制越不健全,固有风险越高C.管理当局的可信赖程度越高,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越少D.管理当局的可信赖程度越低,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越少16.审计人员获取的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的口头答复所形成的书面记录,属于()A.书面证据B.口头证据C.实物证据D.环境证据17.下列审计程序中,不能获得书面证据的有()A.监盘B.分析性复核C.检查D.查询及函证18.有关当期档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期档案对以后的审计工作有重要影响B.当期档案有些记录的内容可供以后年度直接使用C.当期档案主要由综合类工作底稿和备查类工作底稿组成D.符合性测试工作底稿属于当期档案19.若要证实被审计单位对某些资产拥有所有权,审计人员一般应获取审计证据的类型是()A.实物证据B.书面证据C.口头证据D.环境证据20.下列事项中,难以通过观察的方法来获取审计证据的是()A.实物资产的存在B.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C.存货的所有权D.经营场所21.管理当局声明书作为内部书面证据,其所不具有的作用表现为()A.可以适当减少审计人员应实施的审计程序B.提醒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负有会计责任C.将管理当局回答的问题书面化,列入工作底稿中D.可作为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未来意图的证据22.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中,不能作为复核人的是()A.主任会计师、所长或指定代理人B.业务助理人员C.部门经理或签字注册会计师D.项目经理或项目负责人23.审计人员通常使用面询法取得( )。

A.实物证据B.书面证据C.口头证据D.环境证据24.选用的审计方法是否恰当( )。

A.直接影响审计工作的效率,但不影响审计工作的效果B.直接影响审计工作的效果,不影响审计工作效率C.只会影响审计人员所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D.直接影响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25.审计人员根据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结合自身的实际经验和观察能力,通过主观判断,有重点、有选择地从总体中选取一部分样本进行审查抽样方法是( )A.简单随机选样B.系统随机选样C.任意选样D.判断选样26.对存放于不同地点的存货要同时进行盘点,原因是()。

A.为了提高盘点效率B.为了防止被审单位移东补西C.为了统一编制存货盘点表D.审计人员较多时的一种正常分工27.根据随机原则,任意地从总体中选取部分样本。

这种选样方法称为()。

A.任意选样B.随意选样C.随机选样D.判断选样28.下列那种情况不宜采用抽样审计。

()A.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B.对账户余额的实质性测试C.对违反财经法纪行为的专案审计D.对应收账款的函证29.审计人员从1200张现金支票中采取等距抽样法抽取100张作样本进行审查,假设选择6个随机起点,则抽样间隔为()。

A.12B.72C.10D.2030.为获得有关应收账款真实性和可收回性的证据,主要应采用()。

A.盘点法B.核对法C.比较法D.函询法31.下列属于属性抽样的方法是()A.固定样本量抽样 B均值估计抽样 C差异估计抽样 D比率估计抽样32.下列各项风险中,对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都产生影响的是()A信赖过度风险 B信赖不足风险 C误受风险 D非抽样风险二、多项选择题1.审计人员运用专业判断确定已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时,应当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A.审计的成本与效益B.审计风险与具体审计项目的重要性C.审计经验D.审计证据的类型与获取途径2.审计人员在被审计单位收集的环境证据包括()A.被审计单位的声明书B.有关内部控制情况C.管理人员的素质D.各种管理条件和管理水平3.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搜集的环境证据包括的内容主要有()A.被审计单位的章程、合同、协议和营业执照B.被审计单位有关内部控制情况C.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的素质D.被审计单位各种管理条件和管理水平4.实物证据通常是证明实物资产是否存在的非常有力的证据,审计人员还应就其()另行审计A.报表披露B.所有权归属C.价值D.年末余额5.下列各项对审计证据充分性和适当性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有()A.审计证据的相关性越强,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可以减少B.审计证据的充分性较高,就可以降低审计证据的质量C.审计证据的可靠程度较低时,就需要更多的审计证据D.审计证据的质量越高,可以适当减少审计证据的数量6.备查类工作底稿时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其包括()A.重要会议记录B.公司章程原件C.与审计约定事项有关的重要经济合同和协议D.企业营业执照、批文等复印件7.在评价审计证据适当性时,审计人员一般应考虑()A.审计证据的相关性B.审计证据的充分性C.审计证据的来源和及时性D.审计证据的客观性8.外部证据是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组织机构或人士所编制的书面证据,其中包括()A.应收账款函证的回函B.收到的支票C.购货发票D.签发的支票9.会计师事务所对工作底稿进行复核的要点包括()A.所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恰当B.所引用的资料是否翔实可靠C.审计判断是否有理有据D.审计结论是否恰当10.下列证据中属于内部书面证据的有()A.会计记录B.客户盘点单C.董事会会议记录D.客户律师对审计询证函的回函11.下列各项审计证据中,属于内部审计证据的有()A.被审计单位已对外报送的会计报表B.被审计单位提供的销售合同C.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供应商开具的发票D.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声明书12.审计人员审计过程中获取实物证据的审计方法有()A.检查B.函证C.观察D.监盘13..有可能需要审计人员发函询证的审计业务有()。

A.银行存款的审计B.应收账款的审计C.应付账款的审计D.长期投资的审计14.下列各项中,与审计人员设计样本时所确定的样本存在反向变动关系的有()。

A.抽样风险B.可信赖程度C.可容忍误差D.预期总体误差15.下列项目的实质性审查中,一般需要审计人员进行实地盘点的有()。

A.现金的审查B.银行存款的审查C.存货的审查D.长期投资的审查16.导致审计结果偏离事实而演变为审计失败的抽样风险有()。

A 信赖过度风险B 信赖不足风险C 误拒风险D 误受风险三、判断题1.当期档案是指那些所记录内容经常变化,只供当期审计使用的审计档案。

()2.审计过程中,如果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错误或者舞弊行为,则审计人员一般应增加审计证据的数量。

( )3.当被审计单位面临财务困境时,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存在舞弊的可能性增加。

()4.实物证据是证实实物资产最有利的证据。

()5.审计工作底稿的记录内容只包括与审计意见有关的重要事项。

()6.审计人员应对各种重要的口头证据做成记录,必要时还应获得被询问者的钱明确认,从而形成书面证据。

()8.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完善程度对审计人员收集审计证据的数量有直接的影响。

()9.审计人员在获取审计证据时应考虑成本效益原则,通常应取得当时条件下最为妥当的证据。

()10.审计人员对固有风险的估计水平与所需证据的数量是反响变动。

()12.因为提供资料者应对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所以审计人员对获取的资料可直接作为自己的工作底稿使用。

()13.检查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所有事项的可靠程度的审阅与复核。

()14. 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并形成工作底稿,该工作底稿应归其所有。

()15. 审计人员发表的审计意见必须建立在有足够数量的审计证据基础之上,因此审计证据越多越好。

()16.当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不佳时,审计人员只需要提高审计证据的质量。

()17.获取审计证据时,可以考虑成本效率原则,也就是说,审计人员并不一定要获取质量最高的审计证据。

()18.口头证据往往需要得到其他相应证据的支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