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15教学内容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15教学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40分)1.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是()。

A.神经元B.突触C.反射D.神经系统2.一个简单的反射弧是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A.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效应器、反馈、传出神经B.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C.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反馈D.感受器、传人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3.刚入学的儿童,写字时往往顾此失彼,这是因为注意的()不强。

A.广度B.稳定性C.分配D.转移4.在噪音的持续作用下,病人拔牙时不觉得很痛,这是由于()。

A.不同感觉相互作用B.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C.感觉的适应D.抑制作用5.在下列哪一项活动中,运用了再造想象?()A.作家塑造新的人物形象B.科技人员研制出了一台新机器C.舞蹈演员编排新动作D.建筑工人根据图纸想象新建筑物的形状6.古书《列子》上写韩娥唱歌之后,她的歌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是()。

A.记忆联想B.记忆表象C.幻想D.追忆7.逻辑思维也就是(),它强调思维过程有严密的逻辑推导,并采用一定的思维策略。

A.综合思维B.抽象思维C.分析思维D.形象思维8.小学生用学习过的原理,解答教师布置的作业或解决生活中的某一个问题的思维过程是()。

A.具体化B.抽象C.概括D.综合9.下列关于小学儿童情感的描述,哪个是不正确的?()A.小学儿童情感常有很大的情境性,容易受具体事物、具体情景支配B.随着儿童知识经验的丰富、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他们情感的稳定性也逐渐增强。

C.一般来说,小学儿童具有很强烈的“向师性”,对老师充满崇敬和热爱。

D.小学阶段,儿童情感已经发展到了比较好的水平,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丰富性、可控性。

10.根据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权威与维持社会秩序的道德阶段处于()。

A.后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可逆水平D.前习俗水平11.()是人际吸引中深层的稳定的因素。

A.仪表风度B.心理品质C.特点相似D.特点互补12.课堂里主要人际关系是()。

A.团结合作B.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C.和谐民主D.平等友爱13.由于数学老师讲课很生动,激发了某小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B.低级的动机C.高尚的动机D.远景的间接性动机14.自我意识的首要成分是()。

A.自我认识B.自我体验C.自我监控D.自我观察15.巴甫洛夫发现神经系统具有()三个基本特性。

A.强度、指向性和平衡性B.强度、指向性和灵活性C.强度、平衡性和稳定性D.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16.()是把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有关的部分联系起来,从而使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形成一种从属或总括关系的学习。

A.归属学习B.概念学习C.符号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17.狼孩等到了7岁才被发现获救,却再也达不到正常的语言发展水平,这体现了发展的()。

A.不可逆性B.阶段性C.关键期D.不平衡18.有研究表明,学习熟练程度达到()时,记忆效果最好。

A.100%左右B.150%左右C.200%左右D.250%左右19.()是知识应用过程中的首要环节。

A.联想B.知识理解C.审题D.课题类化2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句话反映了()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学校教育D.个体因素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__________是心理的内容,人的心理是__________的反映。

2.__________反射是先天固有的、不变的反射,由低级神经中枢控制,如新生儿生来就会吸吮,食物进入口中会分泌唾液,就属于此类反射。

3.__________指根据新任务,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转移的好坏在于转移的快慢。

4.__________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5.__________是把所需信息输入头脑的过程。

这是记忆的第一步。

6.__________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7.所谓__________,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8.__________是指人们在察觉他人情感时自己也体验到的与之相同的情感。

9.__________表现为是否自觉地、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以约束自己产生不利于完成任务的行为。

10.__________即及时地肯定不受欢迎的儿童表现出来的符合训练方向的行为,以期巩固他们交往的新行为模式。

11.小学儿童的活动需要包括对__________的需要和对运动活动的需要。

12.__________是关于将来做什么事、当什么人的有进步意义的意图和决心。

13.才能的高度发展即__________。

14.__________是人在从事某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心理品质的概括化,而__________则是来自于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15.__________是指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个体在活动中对各种事件所表现的态度、行为方式,以及他所处的历史条件与现实环境。

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找出其性格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

共30分)1.你若是低年级的教师,将怎样根据学生注意的特点组织好教学工作?2.教师应如何对班级中的小团体进行引导?3.简述性格的意志特征。

4.良好识记所依赖的条件有哪些?5.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四、论述题(10分)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的思维能力?一、单项选择题1.D【解析】神经系统是指由神经元构成的一个异常复杂的机能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要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来实现。

2.D【解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3.C【解析】注意分配指人们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或对象的能力。

刚入学的儿童,写字时往往顾此失彼,这是因为注意的分配不强。

4.A【解析】在噪音的持续作用下,病人拔牙时不觉得很痛,这是由于不同感觉相互作用。

5.D【解析】此题考查再造想象的含义。

6.B【解析】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出现时,在头脑中仍然能够再现出事物的形象是记忆表象。

7.C【解析】分析思维也叫逻辑思维,是指经过仔细研究、逐步分析,最后得出明确结论的思维方式。

8.A【解析】具体化是把概括出来的一般认识应用到具体的、特殊的事物上去的过程。

具体化是认识发展的重要环节。

它既可以使人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又可以使人更好地了解一般的东西(如原理、法则、规律等),使一般认识不断地扩大、丰富和深入。

9.D【解析】小学儿童的情感与成人相比,情感还不够稳定、不够丰富、不够深刻,情感的调控能力还是比较低的。

10.B【解析】根据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权威与维持社会秩序的道德阶段处于习俗水平。

11.B【解析】心理品质是人际吸引中深层的稳定的因素。

12.B【解析】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是课堂里主要的人际关系。

13.A【解析】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联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

14.A【解析】自我意识的首要成分或基础是自我认识。

15.D【解析】巴甫洛夫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神经系统具有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三个基本特征。

16.A【解析】归属学习,也叫“类属学习”,是指把新旧知识之间的有关部分联系起来,从而使新旧知识之间构成一种从属或总括关系的学习。

17.C【解析】人的身心的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发展现象,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

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对个体某一方面的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成效,并能充分发挥个体在这一方面的潜力。

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

18.B【解析】有研究表明,学习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19.c【解析】审题就是通过对课题的分析,明确课题的目的要求,弄清课题所给予的条件,从而了解课题的基本结构,并在头脑中建立起课题的映像。

审题是知识应用过程中的首要环节。

20.B【解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句话的意思是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

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

指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

二、填空题1.客观现实客观现实2.无条件3.注意转移4.复述策略5.识记6.想象7.变式8.移情9.自制性10.正向行为强化法11.游戏活动12.志向13.天才14.能力知识15.个案法16.遗传素质17.图像18.实物直观三、简答题1.你若是低年级的教师,将怎样根据学生注意的特点组织好教学工作?答:针对低年级小学生无意注意为主,而发展有意注意又为学习所必需,要做到:(1)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2)通过课内外活动帮助学生组织和发展有意注意。

(3)积极训练学生良好的注意习惯,提高注意品质。

2.教师应如何对班级中的小团体进行引导?答:首先,教师要在任何时候都了解自己班级中的小团体的活动状况、核心人物的态度以及人员的变迁。

同时,还要了解班级的大部分成员对这些小团体的评价。

其次,教师要做好小团体的核心人物的工作。

小团体的活动和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核心人物的态度。

因此,做好他们的工作,是把握小团体的关键。

第三,教师要善于在班级中创造良好的情感气氛,使班级的目标与小团体的目标在根本利益上是相容的,并努力使小团体的活动适应于班集体的活动。

同时,教师要善于在各种活动中充分调动小团体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特长,并注意提高他们的活动质量。

第四,教师要冷静地分析班集体中的舆论。

学生对某个小团体或某同学的态度和评论,对于教师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第五,如果某个小团体的活动影响了成员的学习、健康或违背了常规,教师必须及时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必要的限制,并向他们说明道理。

对于少数受社会不良分子影响而出现违法行为的小团体则要采取果断措施,切断他们的不良社会联系,并加强法制教育。

3.简述性格的意志特征。

答: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人自觉调节自己行为的方式和水平方面的个人特点,包括四个方面:(1)对行为目标明确程度的性格特征,如目的性、独立性、组织纪律性、冲动性及盲目性等;(2)对行为自觉控制水平的意志特征,如主动性、自制力等;(3)在紧急或困难条件下表现出的意志特征,如镇定、果断、勇敢等;(4)对贯彻执行行动方面的意志特征,如恒心、坚忍性等。

4.良好识记所依赖的条件有哪些?答:(1)识记的目的任务愈明确,识记效果愈好。

(2)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不同,识记的效果也不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