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入门基础方剂(古籍教材版)第一节解表剂(一)辛温解表剂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药施,发热恶寒头项强,伤寒无汗煎服之。
桂枝汤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麻桂相合名各半,太阳如疟此为功。
大青龙汤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燥,寒热两解此方良。
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急,姜桂麻黄芍药草,细辛半夏五味齐。
葛根汤葛根汤内麻黄襄,二味加入桂枝汤,轻可去实因无汗,有汗加葛去麻黄。
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宜姜葱,阴虚气弱人禁用,加减临时再变通。
参苏饮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宜,葛根木香甘桔茯,内伤外感此方依。
人参败毒散人参败毒草茯苓,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川芎茶调散川芎茶调散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头昏鼻塞风攻上,正偏头疼悉平康。
(二)辛凉解表剂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欧薄荷饶,芦根为引轻清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银翘散银翘散主温热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清解法,辛凉平剂用时多。
麻杏石甘汤麻杏石甘汤法良,四药组合有擅长,肺热壅盛气喘急,辛凉疏泄效果彰。
第二节温中祛寒剂理中汤理中汤主理中乡,甘草人参术黑姜,呕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总扶阳。
真武汤真武汤壮肾中阳,茯苓术芍附生姜,少阴腹痛有水气,悸眩肉颤保安康。
四逆汤四逆汤中附草姜,四肢厥冷急煎尝,腹痛吐利脉沉微,救逆回阳赖此方,人参加入四逆内,益气固脱救阴伤。
或益姜葱参芍桔,通阳复脉力能当。
回阳救急汤回阳救急用六君,桂附干姜五味群,加麝三厘或胆汁,三阴寒厥见奇勋。
导气汤寒疝痛用导气汤,川楝茴香与木香,吴萸煎于长流水,散寒通气和小肠。
肾着汤肾着汤内用干姜,茯苓甘草白术襄,伤湿身痛与腰冷,亦名干姜苓术汤。
第三节清热泻火剂银花解毒饮解毒饮内金银花,防芷归陈草芍纳,贝母花粉加乳没,穿山皂刺酒煎佳,一功痈疽能溃散,溃后忌服用勿差。
黄芩汤黄芩汤内甘芍并,腹痛肠炎枣加烹,此方遂为治痢祖,后人加味或更名。
当归六黄汤当归六黄汗出治,芪柏芩连生熟地,泻火固表复滋阴,麻黄根加功更异。
黄连解毒汤黄连解毒汤四味,黄芩黄柏栀子备,狂躁大热呕不眠,吐衄斑黄均可为。
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甘草与党参,大枣和之治虚痞,法在降阳而和阴。
石膏知母汤石膏知母汤粳草,清热除烦止渴好,,亦有加入人参者,津气两伤应服早。
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呕逆因,甘草粳米和胃气,暑烦热渴脉虚寻。
凉膈散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竹叶蜜煎疗膈热,中焦燥实服之消。
清胃散清胃散用升麻连,当归生地丹皮全,更宜石膏清胃热,口疮吐衄及牙宣。
导赤散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般攻,口靡淋漓小肠火,引热同归小便中。
六一散六一滑石同甘草,解肌行水兼清躁,统治表里及三焦,热渴暑烦泻痢妙。
八正散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大黄滑石研,草梢瞿麦兼栀子,煎加灯草痛淋痊。
清营汤清营汤是护阴方,热入心包营血伤,犀角丹元连地麦,银翘竹叶煎服康。
清瘟败毒饮清温败毒地连苓,丹石栀甘竹叶寻,犀角玄翘知芍桔,清瘟泄毒亦滋阴。
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知地丹,阴分伏热此剂攀,夜热早凉无汗者,从里达表服之安。
牛黄清心丸牛黄清心丸最精,芩连栀子郁砂并,金箔雄犀珠冰麝,安宫开窍效最灵。
羚角钩藤汤熄风羚角钩藤汤,桑菊茯神鲜地黄,贝草竹茹同芍药,肝风内动急煎尝。
大定风珠大定风珠复脉商,再加三甲味鸡黄,脉虚抽搐时欲脱,邪少虚多是妙方。
第四节和解剂越鞠丸越鞠丸治六郁侵,气血痰火湿食因,芎苍香附兼曲栀,随诊加减要记真。
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四逆散四逆散内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属,此是阳郁成厥逆,清热散郁树规母。
黄连汤黄连汤内用干姜,半夏人参甘草藏,更用桂枝兼大枣,寒热平调呕痛方。
三仁汤三仁杏蔻薏苡仁,朴夏白通滑竹临,清热利湿兼畅中,湿温初起法堪循。
第五节消导健胃剂丁香柿蒂汤丁香柿蒂党参姜,呃逆因寒中气伤,济生参去仅三味,并加竹橘用皆良。
旋复代赭汤旋复代赭用党参,半夏姜草大枣存,噫气不除心下满,虚中实症此方尊。
平胃散平胃苍术厚朴和,陈皮甘草四药着,除湿健脾消胀满,调胃诸方从此扩。
保和丸保和神曲与山楂,苓夏陈翘菔子加,曲糊为丸麦汤下,也可方中用麦芽。
健脾丸健脾参术与陈皮,山楂麦芽并枳实,曲糊作丸米饮下,消补兼行胃弱吃。
第六节止咳祛痰剂二陈汤二陈汤用半夏陈,再加茯苓甘草临,利气调中兼去湿,一切痰饮此方行。
定喘汤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苏杏黄芩兼甘草,表寒肺热哮喘尝。
泻白散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拟,参茯知芩皆可入,肺热喘咳此方宜。
苏子降气汤苏子降气橘半归,前胡桂朴草姜依,下虚上盛痰咳喘,也有加参贵和机。
清气化痰丸清气化痰星夏橘,杏仁枳实瓜蒌实,芩苓姜汁糊为丸,气顺火消痰自失。
金沸草散金沸草散前胡辛,半夏荆甘赤茯苓,煎加姜枣除痰饮,肺感风寒咳嗽灵。
止嗽散止嗽散用桔梗草,荆芥紫菀白部调,白前陈皮共为末,一功痰嗽服之消。
第七节镇惊安神磁朱丸磁朱丸内用神曲,共为细末丸用蜜,肝阳上亢和癫痫,镇惊安神明目宜。
朱砂安神丸东垣朱砂安神丸,地草归连配合全,烦乱懊恼神不宁,怔忡失寐奏凯旋。
酸枣仁汤酸枣仁汤茯苓甘,川芎知母一同关,虚劳虚烦不得眠,久病虚弱服之安。
二加龙骨牡蛎汤二加龙牡芍附草,白薇生姜及大枣,温肾潜阳重镇剂,脉弱虚热自汗好。
钩藤散钩藤散用参犀角,甘草全蝎天麻找,急惊抽风壮热盛,服此诸症即时了。
第八节止血剂白芨枇杷丸白芨枇杷藕地胶,阴虚肺痨咳血消,咳剧肺胀不得宁,川贝紫菀兜铃交。
犀角地黄汤凉血犀角地黄汤,芍药丹皮四味襄,清热泻火能止血,热迫吐衄服之康。
黄土汤温脾止血黄土汤,胶附术草芩地黄,脉微肢冷减黄芩,加入参芪补虚强。
尿血散尿血散治尿血方,胶栀芩草车前襄,小便出血鲜红色,清热利尿心肾凉。
槐花散槐花散用百草霜,湿热下血服之康,血出多者应加味,地榆黄芩增入良。
第九节通便润燥剂大承气汤大承燥实痞满坚,枳朴硝磺四味先,未鞭去硝先试探,邪轻小承小实煎,调味承气硝磺草,坚实不满功效延。
温脾汤温脾汤中草干姜,人参附子共大黄,温中益气并泻下,寒积脉迟功效良。
润肠丸润肠丸用生地黄,当归枳壳桃麻襄,滋阴润肠缓下剂,虚人便秘功擅长。
第十节补益剂四君子汤四君子汤补中气,参术茯苓甘草比,益以陈夏名六君,祛痰补气阳虚益,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温胃脾。
补中益气汤补中参草术归陈,芪得升柴用更神,劳倦内伤功独善,阳虚外感也堪珍。
小健中汤小健中汤芍药多,桂姜甘草大枣和,更入饴糖补中气,虚劳腹冷服之瘥,增入黄芪名亦改,表虚身痛效更阔。
百合固金汤百合固金二地黄,元参贝母桔甘藏,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
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治肾虚,熟地山药及山萸,丹皮苓泽加附桂,引火归源热下趋,济生加入车牛膝,二便通调肿胀除,钱氏六味去桂附,专治小儿阳有余。
归脾丸归脾丸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及,酸枣木香龙眼内,煎加姜枣益心脾。
第十一节收涩剂四味止泻丸四味故纸吴茱萸,五味豆蔻四般须,大枣百枚姜八两,五更泄泻肾阳虚。
金锁固精丸金锁固精芡莲须,龙骨牡蛎需蒺藜,莲粉糊丸盐汤下,涩精固气治滑遗。
桑螵蛸散桑螵蛸散治尿数,参茯龙牡同龟壳,菖蒲远志及当归,补肾宁心健忘却。
第十二节妇科常用剂四物汤四物地芍与归芎,血家百病此方通,滋养肝肾血归经,临症加减要辨明。
胶艾汤胶艾汤中四物先,阿胶艾叶甘草连,妇人良方单胶艾,胎动血漏腹痛痊。
温经汤温经地芍桂萸芎,姜夏丹皮又麦冬,参草扶脾胶益血,调经亦可治崩中。
清经汤清经芍药地骨皮,青蒿茯苓与生地,黄柏丹皮清血热,月经先期此方宜。
芩连四物汤黄芩黄连四物全,血热内炽痛连连,经色紫黑气味臭,调经清火补虚验。
逍遥散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散郁除蒸功最捷,调经八味丹栀着。
易黄汤易黄白果与车前,山药芡实黄柏先,带下黄浊因湿热,故用甘淡与苦咸。
当归芍药散当归芍药术茯苓,川芎泽泻六味行,妊娠妇人腹中痛,调经疏瘀功效灵。
膈下逐瘀汤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元胡甘,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通乳饮通乳花粉瞿麦芽,芎归熟地通山甲,王不留行通经络,产后无乳此方佳。
翻气丸翻气丸药用枯矾,相须铜绿功亦专,桃仁雄黄五味子,妇阴疮肿痛痒安。
生化汤产后宜用生化汤,腹留瘀血痛难当,炮姜归草芎桃等,童便还需和酒尝。
四七汤四七汤理七情气,半夏厚朴苓苏齐,姜枣煎之舒郁结,痰涎呕痛服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