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九遵守法律规范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试题库一、选择题1.法律关系是( )。
A.社会关系B.同志关系C.人与人关系D.权利义务关系2.接受教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
A.权利B.义务C.权利和义务3.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的同时,要承担相应的义务B.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C.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立的D.任何人不得享有法内或法外特权4.强调社会的()对权利的制约和决定作用,是马克思主义权利观与其他权利观的根本区别。
A.物质生活条件B.社会文化条件C.教育条件D.思想条件5.法律权利由()保障其实现,是其区别于其他权利的根本所在。
A.道德力量B.国家强制力C.司法机关6.下列哪种权利是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A.婚姻自由权B.物权C.受教育权D.债权7.下列哪种属于公民的人身权利()A.人格尊严权 B.继承权C.劳动权 D.选举权8.下列哪种权利属于实体性权利( )A、上诉权B、代理权C、辩护权D、经营权9.()年11月1日,我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人的人权状况》白皮书,首次以政府文件的形式肯定了人权概念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中的地位。
A.1988 B.1976 C.1990 D.199110.()年我国修改宪法,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A.2000 B.2004 C.2008 D.201011.人权是个体人权和集体人权的统一,下列哪个属于个体人权?()A. 环境权B. 生命权C. 种族平等权D. 发展权12.下列哪种关于人权的说法是错误的?()A.人权的评价标准应该是世界统一的B.人权的保障水平和实现程度取决于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C.发达国家不能按照自己的评判标准来看待发展中国家的人权保障D.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人权内容和其实现方式是不同的13.我国宪法规定:我国公民年满()岁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A.16周岁 B.17周岁 C.18周岁 D.20周岁14.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公民人格尊严的基本内容?()A.名誉权 B.肖像权 C.健康权 D.隐私权15.继承法中规定的第一顺序继承人为( )、子女和父母A.兄弟姐妹 B.配偶 C.祖父母 D.外祖父母16.在我国,劳动法规定的最低就业年龄为()周岁?A.14 B.15 C.16 D.1817.以下哪种不属于我国公民的权利救济方式? ( )A.行政救济 B.司法救济 C.自力救济 D.社会救济18.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尊重他人权利只是一项法律义务B.尊重他人权利只是一项道德义务C.尊重他人权利既是一项法律义务,也是一项道德义务D. 尊重他人权利既非法律义务,也非道德义务19.公民权利行使的方式不包括()A.口头方式 B.书面方式 C.行为方式 D.录音方式20.对我国公民来说,受教育()A.只是一种权利,但不是义务B.只是一种义务,但不是权利C.既是义务,也是权利D.自己的事,无所谓权利和义务二、辨析题1.尊重他人权利本身就是一项义务。
2.法律义务是固定的,不会因为一些情形的变化而变化。
3.集体人权比个体人权更为重要。
4.法律权利中的普通权利是指宪法及宪法性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如物权、债权、婚姻自由权和宗教信仰自由。
5.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同时承担相应的义务。
6.法律权利可以概括为,权利主体依法要求义务主体作出某种行为的资格。
7.一般主体享有的权利是指全体公民普遍享有的权利;特定主体享有的权利是指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教师、医生等特定人群专门享有的权利。
8.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传统会对法律义务的设定发生重要影响。
9.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平等,是现代法治的基本原则。
10.言论自由,是指公民享有通过各种语言形式表达、传播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的自由,是指一个人有“说”的权利。
三、材料分析题1、材料:在我国,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请依据下列情境回答问题:情境一:某单位选民在投票选举人大代表。
情境二:8岁的小红继承了父亲的5万元存款。
情境三:成年子女从物质上和精神上关心、体贴父母。
(1)上述情境各表明公民享有什么权利,履行了什么义务?(2)简要说明公民应该怎样正确行使权利?(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自觉履行义务?2、请阅读以下材料后回答问题:材料1:《义务教育法》规定:“凡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对这个规定,有人认为,儿童入学是家长和学校的事,家长和学校让上学就上,不让上学就不上。
又有人认为,上学是我们自己的事,既是我们对国家和社会的义务,也是我们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依法执行。
不能让上学就上,不让上学就不上。
材料2:我国的选举理论认为,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统一的,公民有选举权就有被选举权,二者不可分离。
请回答:(1)材料1中你赞同哪种说法?为什么?(2)结合材料1和2,谈谈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具有哪些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3)结合材料1和2,请谈谈你是怎样理解法律规定的我们所享受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之间的关系。
3、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根据《教育法》规定,学校作为法人即具备权利主体能力:一方面是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即权利能力;另一方面是独立地、以自己的行为实现权利和义务的能力,即行为能力。
其主表现为:(1)办学自主性。
(2)财产的独立性。
(3)机构的公益性。
学校的权利有:按照章程自主管理;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招收学生或其它受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聘任教师及其他员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学校的义务有:遵守法律、法规;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学校不得侵犯受教育者的隐私权、名誉权等合法权益;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依法接受监督。
材料2:某校一学生在学习上比较懒惰,从不按时完成作业,也不爱参加各种活动。
任课教师当着其他同学的面说他是“弱智、白痴、大傻仔”,该生思想压力很大,整天郁郁寡欢,后来换上精神分裂症。
学校因此劝其退学。
请回答:(1)结合材料1,谈谈学校侵犯了学生的哪些权利?(2)结合材料1和2,谈谈这样的学生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参考答案:一、选择题DCCAB CADDB BACCB CDCCC二、辨析题1.对。
权利实现的内在动力是人们彼此间对各自权利的相互尊重,尊重是权利实现的保证。
只有尊重他人权利,每个权利才能真正获得并最终实现自我权利。
2.错。
公民和社会组织承担的法律义务,在履行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一些特殊情形的出现而出现转化、派生或免除。
债务人欠债权人的钱财,由于债权人在法定期限内没有行使索要的权利,债务人原来承担的强制归还义务就转化为自愿归还义务。
3.错。
人权是个体人权和集体人权的统一,二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4.错。
宗教信仰自由不属于公民的普通权利,而是属于基本权利。
5.对。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不允许任何人只享受法律权利,不履行法律义务。
6.错。
法律权利不仅仅是指权利主体依法要求义务主体作出某种行为的资格,还包括权利主体依法要求义务主体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资格。
7.错。
一般主体享有的权利是指全体公民普遍享有的权利这是正确的。
特定主体享有的权利是指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等特定人群专门享有的权利,不包括医生、教师。
8.对。
法律义务源于现实需要。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制度性质、历史传统、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安全形势等因素,会对法律义务的设定发生重要影响。
9.对。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平等,是现代法治的基本原则,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方面。
10.错。
言论自由,是指公民享有通过各种语言形式表达、传播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的自由,这是正确的。
但它不单单是指一个人有“说”的权利,同时指其他人有“听”的权利。
三、材料分析题1、(1)表明公民享有选举权,财产继承权;履行成年子女赡养和扶助父母的义务。
(2)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④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3)①、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②、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③、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2、(1)材料1中,前者的说法是错误的。
我国宪法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受教育既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的义务,受不受教育不是个人的事情,是受到法律保护的。
(2)法律权利和义务具有广泛性、公平性和真实性,表现在:权利与义务的主体为全体公民,权利范围涵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权利与义务为公民平等地享有或履行;国家从制度上、法律上、物质上保障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实现。
(3)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密不可分,相互依存,互利共赢。
首先,法律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的,法律权利的实现必须以相应法律义务的履行为条件,法律义务的设定和履行也必须以法律权利的行使为依据。
其次,法律权利与义务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离开了法律权利,法律义务就失去了履行的价值和动力。
离开了法律义务,法律权利也形同虚设。
最后,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还具有两重性的关系,即一个行为可以同时是权利和义务行为。
3、(1)学校侵犯了学生人身权中的身心健康权、隐私权和侮辱了学生的人格尊严。
同时,学校又侵犯了该学生的受教育的平等权利。
案例中,学校个别教师当众多次侮辱该学生是“弱智、白痴、大傻仔”,这严重侵犯了他的人格尊严权,由此而导致他患上精神分裂症,又是对他身心健康权的侵犯。
学校把学生的隐私公布于众,这是对他隐私权的严重侵犯。
《教育法》第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案例中的学校以各种理由,企图剥夺该名学生接受适当的教育的权利,这也是对他受教育权的侵犯。
(2)这样的学生可以通过法律的手段来保护自己。
该生监护人可以依法对学校和个别教师提起诉讼,争取自己的合法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