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11竹制品加工厂火灾战评

4.11竹制品加工厂火灾战评

“4.11”竹制品加工厂
火灾扑救战评
一、受理火警、调度力量和出动情况
2011年4月11日凌晨2点33分,中队接到110指挥中心的调度命令:“安成铺往北一公里住户家源自着火”。

接到出动命令后,我中队立即出动两辆水罐车,14名官兵赶赴现场处置。

到达现场后,发现着火地点是一处私人竹制品加工作坊,过火面积近500平方米。

根据现在复杂情况,中队又请求支队增援,支队调派特勤中队2辆大功率水罐车前往增援。

经过全体参战官兵近两个小时的英勇奋战,成功处置了这起加工点着火事故。

二、现场基本情况
(一)事故现场情况。

事故现场位于安成镇十字路口往北约一公里处,四周为农田,着火地点为私人加工作坊。

(二)事故地点情况
着火作坊面积大约500平方米,为露天堆垛,院内堆积大量成品及半成品竹制物品,因发现较晚,院内形成大面积燃烧。

另外院内西北侧有一台变压器,高压线已经烧断,断线处有大量火花冒出,可断定为带电燃烧。

一处着火堆垛紧邻住宅房,引燃了一楼和二楼的窗户。

(三)现场水源情况。

由于该路段较为偏僻,无法就近取水。

根据木材加工厂和露天堆垛火灾特点及扑救事项:
火灾特点:
一、竹木属易燃物。

用水浇灌时会产生大量的烟雾。

二、露天的堆垛因规划问题大部分堆垛密、间距小。

发生火灾时,堆垛坍塌,连成一片,蔓延途径多、火势发展猛,而且会堵塞消防通道,使消防人员和车辆很难进入有利阵地。

三、发生火灾时竹木制品有很显著的燃烧特性即阴燃和复燃现象。

四、扑救时间长、用水量多。

注意事项:
一、及时组织侦查、掌握火场情况。

查明燃烧的部位、燃烧范围及火势发展蔓延的主要方向。

查明进攻通道。

二、对堆垛组织翻垛灭火时,要尽可能的调集人员和工具实施翻垛,加快灭火进程。

同时要边翻、边扒、边射水,防止留下残火,造成复燃。

三、在多个堆垛同时燃烧的火场上,部署好下风方向堵截力量后,应组织力量对火场实施穿插分割,控制火势。

四、战斗员要做好个人防护,佩戴空气呼吸器。

不要轻易爬到已燃烧一段时间或火势尚未完全控制的堆垛顶上设置水枪阵地,防止垛心烧空坠入或倒塌伤人。

五、现场有电线、变压器发生燃烧的,要及时联系供电部门,切断电源,防止触电。

三、战斗部署和指挥情况
第一阶段:火情侦察,疏散群众,设置警戒区,控制火势。

2点43分中队官兵到达现场,指挥员命令一班车停靠在上风方向,迅速进到前方进行火情侦察,起火的是作坊院内的竹制品堆垛,并且因灾害发生在夜间,报警人发现较晚,已经形成大面积燃烧,院内电线和变压器同时发生燃烧,情况十分危急。

中队指挥员一面向指挥中心报告现场情况,并请求增援,一面联系供电部门切断现场电力。

同时果断命令战斗班长吴帆、战斗员孙仲武、汪文祥带温斌杰、李松儒两名战斗员佩戴空气呼吸器迅速铺设水带干线出三支水枪,对着火堆垛及下风方向进行火势的控制。

另外,派出疏散小组疏散周围群众。

在铺设水带的过程中,高压线被火烧断,并有耀眼火花闪现。

中队指挥员见状立即命令战斗员停止铺设,后撤至安全距离。

在经过仔细观察,确定不会产生触电事件后,指挥员再次命令五名战斗员进入战斗位置。

第二阶段:分割现场火势,扑灭小堆垛火势,控制猛烈燃烧部位。

3点时15分左右,增援力量特勤中队赶到现场,向我中队一班车供水,同时组织人员利用工具对堆垛进行翻、扒。

指挥员命令1号枪控制变压器下猛烈燃烧的堆垛,2号和3号枪加快扑灭小堆垛火势,约30分钟后,小堆垛火势完全消除。

第三阶段:集中力量,发起总攻。

中队三支水枪扑救大堆垛火势,同时命令2名战斗员利用火钩、铁锹等工具将堆垛翻开,4点05分,现场明火被扑灭。

为防止复燃,指挥员命令继续向堆垛浇水,4点15分,在经过反复确认危险被排除后,参战官兵撤离现场。

四、协同作战和战斗保障情况
根据支队调度命令,特勤中队前来增援。

大家在作战过程中能够通力协作,团结战斗,为火灾扑救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五、主要经验教训
1、支队高度重视、增援力量及时。

根据现场需要,支队及时调派特勤中队2辆大功率水罐车到现场支援,为事故的成功处置奠定了基础。

2、出动迅速,战术得当。

我中队作为辖区中队,反应迅速。

中队官兵到达火场后,经火情侦察,了解燃烧物质后,明确处置注意事项,采取分割包围的战术措施,处置得力,控制了火灾的进一步扩大。

3、参战官兵英勇顽强,发扬了勇敢作战的战斗精神,这是这次火灾得以成功处置的重要因素。

现场火势猛烈,温度高,夜间人员极度疲劳,但参战官兵英勇顽强,克服高温带来的不利影响,始终战斗在第一线,特别是吴帆、孙仲武、汪文祥、温斌杰和李松儒等五名同志,一直坚守在水枪阵地的第一线。

不足之处:
1. 辖区中队车辆较少,现场无水源,灭火前期只能采取
消防车运水的方式进行供水,一度出现供水中断现象。

2、和社会联动力量沟通不够,电力部门切断电源不够及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灭火战斗的展开。

武警淮南市消防支队泉山中队
二〇一一年六月二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