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静电引起甲苯装卸槽车爆炸起火事故
• 三、事故原因分析 (1) 直接原因是装卸作业没有按规定装设 静电接地装置,使装卸产生的静电火花无法 及时导出,造成静电积聚过高产生静电火花, 引发事故。 (2) 间接原因高温作业未采取必要的安全 措施,因而引发爆炸事故。 事发时气温超过35℃。当汽车完成第一车装 卸任务并返回火车装卸站时,汽车槽罐内残 留的甲苯经途中30多分钟的太阳暴晒,已挥 发到相当高的浓度,但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 施,直接灌装甲苯。
• ④管道内壁越粗糙,流经的弯头阀门越 多,产生静电电压越高。油品在输转中 含有水分时,比不含水分产生的电压高 几倍到几十倍。 • ⑤非金属管道,如帆布、橡胶、石棉、 水泥、塑料等管道比金属管道更容易产 生静电。 • ⑥管道上安装滤网其栅网越密,产生静 电电压越高。过滤网产生的静电电压更 高。
化工工艺生产过程中常见引发静 电的工序:
静电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主讲:金飞翼
2016年5月
,影响物质点燃的各种因素均 处于最敏感的条件下,点燃该物 质所需的最小电气能量。
无水乙醇的最小点火电流75mA,最小点 燃能量(无资料) 氢气的最小点火电流21mA,最小点燃能 量0.019mJ
什么是静电呢?
•
静电引起甲苯装卸槽车爆炸起火事故
4根自流式装卸管全部放进汽车槽罐后,槽 车顶上的装卸工因天气太热,便爬下汽车去 喝水。人刚走离汽车约2m远,汽车槽车靠近 尾部的装卸孔突然发生爆炸起火。爆炸冲击 波将2根塑料管抛出车外,喷洒出来的甲苯致 使汽车槽车周边一片大火,2名装卸工当场被 炸死。约10min后,消防车赶到。经10多分 钟的扑救,大火全部扑灭,阻止了事故进一 步的扩大,火车槽基本没有受损害,但汽车 已全部烧毁。
15
人体与静电(三)
• 电击感觉是由于人体静电瞬间释放造成 的
人体带电量 1,000V 3,000V 5,000V 7,000V 10,000V 电击程度 完全没有感觉 感到刺痛 手掌甚至手腕感到发麻 手掌感到强烈疼痛、麻痹 整个手都觉得痛,并且感到触电
16
12,000V 感到整个手受到强烈冲击
影响静电产生的主要因素:
• 具体分析如下: • (1)醋酸乙烯是无色液体,有挥发性,曝光容易 聚合成固体。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火星、高热、氧化剂有火灾危险。闪点:7.78℃;爆炸极限:2.6%-13.4%。属于易燃液 体。 • (2)物料在管道输送过程中有静电积聚现象,塑 料管由于其导电性能差,使静电积聚情况更加严重, 物料中及塑料管壁上含有高位静电。 • (3)醋酸乙烯蒸气与空气形成可燃性混合气体。 • (4)当带有高位静电的塑料管接触到铁桶时,形 成放电,产生火花,引爆可燃性混合气体。
事故二:2002年12月,在江苏丹阳某厂浆料
车间,工人用真空泵吸醋酸乙烯到反应釜,桶中约剩 下30kg时,突然发生了爆炸。工人自行扑灭了大火, 1名工人被烧伤。经现场察看,未发现任何曾发生事故 的痕迹,电器开关、照明灯具都是全新的防爆电器。 吸料的塑料管悬在半空,管子上及附近无接地装置, 有一只底部被炸裂的铁桶。 此案例为较典型的静电事故,此次爆炸事故的原 因是:醋酸乙烯的物料在快速流经塑料管道时产生静 电积聚,当塑料管接触到零电位桶时,形成高底压电 位差放电,产生火花引爆了空气中的醋酸乙烯蒸气。
RH 65-90% 15,000V 250V
在工作台上操作
包说明书的已烯树脂封皮 从工作台上拿普通塑料袋 从垫有聚氨基甲酸泡沫的 工作椅上站起
6,000V
7,000V 20,000V 18,000V
100V
600V 1,200V 1,500V
14
人体与静电(二)
尽管携带了令人吃惊的静 电电位,但由于并未瞬间 释放,因此人体并无感觉 。
12
产生静电的方式(四)
• 另一种常见的起电是感应起电。 除物体接触后分离能起电外,当 带电物体接近不带电物体时会在 不带电的导体的两端分别感应出 负电和正电
13
人体与静电(一)
人体活动 在地毯上走动 在已烯树脂地板上行走 环境湿度 RH(湿度) 10-20% 35,000V 12,000V
静电电位
1. 材料性质包括材料内在化学组成,物质内 部结构、应力应变力学特征、材料形状和 导电性等。 2. 周围环境条件包括接触物体(材料)周围 气体组成与压力、温度、湿度等。 3. 机械作用情况包括两种材料接触的类型、 接触时间、接触面积、分离速度以及材料 作用力的性质等。 4. 材料配合种类不同材料间的摩擦,会产生 不同极性的静电。不同材料附有不同的静 电强度。
静电对健康有什么危害?
• 人体长期在静电辐射下,会使人焦躁不安、 头痛、胸闷、呼吸困难、咳嗽。在家庭生活 当中,静电不仅化纤衣服有,脚下的地毯、 日常的塑料用具、锃亮的油漆家具及至各种 家电均可能出现静电现象,静电可吸附空气 中大量的尘埃而且带电性越大、吸附尘埃的 数量就越多,而尘埃中往往含有多种有毒物 质和病菌,轻则刺激皮肤,影响皮肤的光泽 和细嫩,重则使皮肤起癍生疮,更严重的还 会引发支气管哮喘和心律失常等病症。
静电并不是静止时的电,是宏观暂 时停留在某处的电,静电现象是一种 常见的带电现象。日常生活中,用塑 料梳子梳头发或脱下合成纤维衣料的 衣服时,有时能听到轻微的“噼啪” 声,在黑暗中可见到放电的闪光,这 些都是静电现象。
当两种不同物体接触或摩擦时,一 种物体带负电荷的电子就会越过界 面,进入另一种物体内,这种物质 把电子传给另一种物质而带上正电, 另一种物质得到电子带负电,这种 电它不能象电线中的电荷那样定向 移动,人们称之为静电荷, 简称静 电 。静电的常用参数为电压,单位 是“千伏”(KV)
静电的特点:
1、电压高。当电量不变,电压和电容成反比,由于 工艺过程中电容变化很大,使静电电位可以高达数 千伏至上万伏; 2、能量不大。一般不超过数豪焦耳,少数达数十 豪焦耳; 3、尖端放电。导体尖端,曲率最大。电荷密度大, 容易发生电晕放电和发展成火花放电; 4、感应放电。将导体移入带电与接地体之间,可 感应静电,并对带电体和接地体产生火花放电; 5、绝缘体上静电泄漏很慢。静电泄漏的快慢决定 于材料介电常数和电阻率的乘积。而绝缘体的介电 常数和电阻率都很大,所以静电泄漏很慢,保留危 险状态时间长。
• 当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就会使得一个物 体失去一些电荷如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其 带正电,而另一个体得到一些剩余电子的物体 而带负电。若在分离的过程中电荷难以中和, 电荷就会积累使物体带上静电。所以物体与其 它物体接触后分离就会带上静电。通常在从一 个物体上剥离一张塑料薄膜时就是一种典型的 “接触分离”起电,在日常生活中脱衣服产生 的静电也是“接触分离”起电。
• 我们都知道摩擦起电而很少听说接触起电。 实质上摩擦起电是一种接触又分离的造成正 负电荷不平衡的过程。摩擦是一个不断接触 与分离的过程。因此摩擦起电实质上是接触 分离起电。在日常生活,各类物体都可能由 于移动或摩擦而产生静电:工作桌面、地板、 椅子、衣服、纸张、卷宗、包装材料、流动 空气、流动的液体、漏斗等。
• • • • • • • • • •
磨擦起电 冲流起电 喷射起电 剥离起电 沉降起电 溅泼起电 喷雾起电 破裂起电 碰撞起电 滴下起电
化工生产中静电事故案例:
• 静电引起甲苯装卸槽车爆炸起火事故
• 某年7月22日9时50分左右,某化工厂租用某运输 公司一辆汽车槽车,到铁路专线上装卸外购的46.5t 甲苯,并指派仓库副主任、厂安全员及2名装卸工执 行卸车任务。约7时20分,开始装卸第一车。由于 火车与汽车槽车约有4m高的位差,装卸直接采用自 流方式,即用4条塑料管(两头橡胶管)分别插入火 车和汽车槽车,依靠高度差,使甲苯从火车罐车经 塑料管流入汽车罐车。约8时30分,第一车甲苯约 13.5t被拉回仓库。约9时50分,汽车开始装卸第二 车。汽车司机将车停放在预定位置后与安全员到离 装卸点20m的站台上休息,1名装卸工爬上汽车槽 车,接过地上装卸工递上来的装卸管,打开汽车槽 车前后2个装卸孔盖,在每个装卸孔内放入2根自流 式装卸管。
生活中静电的预防措施
• 6、到自然环境中去。有条件的话,在地上赤足运动一下, 因为常见的鞋底都属绝缘体,身体无法和大地直接接触,也 就无法释放身上积累的静电。 • 7、尽量少穿化纤类衣物,或者选用经过防静电处理的衣物 。贴身衣服、被褥一定要选用纯棉制品或真丝制品。同时, 远离化纤地毯。 • 8、秋冬季要保持一定的室内湿度,这样静电就不容易积累 。室内放上一盆清水或摆放些花草,可以缓解空气中的静电 积累和灰尘吸附。 • 9、长时间用电脑或看电视后,要及时清洗裸露的皮肤,多 洗手、勤洗脸,对消除皮肤上的静电很有好处。 • 10、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酸奶,同时补充钙质和维生 素c,减轻静电对人带来的影响 ,最后少穿胶底的鞋,胶底的 鞋基本于地绝缘了,静电无法释放。
10
产生静电的方式(二)
• 固体、液体甚至气体都会因接触分离而 带上静电。为什么气体也会产生静电呢? 因为气体也是由分子、原子组成,当空 气流动时分子、原子也会发生“接触分 离”而起电。所以在我们的周围环境甚 至我们的身上都会带有不同程度的静电, 当静电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放电。
11
产生静电的方式(三)
静电引起甲苯装卸槽车爆炸起火事故
• 二、背景材料 据调查,事发时气温超过35℃。当汽车完 成第一车装卸任务并返回火车装卸站时,汽 车槽罐内残留的甲苯经途中30多分钟的太 阳暴晒,已挥发到相当高的浓度,但未采取 必要的安全措施,直接灌装甲苯。 没有严格执行易燃、易爆气体灌装操作规程, 灌装前槽车通地导线没有接地,也没有检测 罐内温度。
• (1)流动带电——利用管道输送液体时,由于液体与 配管等固体接触,在液体和固体的接触面上形成双电 层。随着液体流动双电层中一部分电荷被带走,产生 静电; • (2)摩擦静电——由于物体相互摩擦,发生接触位置 的移动和电荷的分离,从而产生静电; • (3)玻璃带电——相互密切结合的物体剥离时引起电 荷分离产生静电; • (4)喷出带电——液体、气体和粉尘从截面很小的开 口部位喷出时他们越喷面的 摩擦以及相互之间的 撞击, 变成飞溅的飞沫而产生大量的静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