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模拟试题1一、最佳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最佳选项,共20分,每题1分)1、有关药动学的研究内容正确的是:A. 药动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B. 药动学是研究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C. 药动学研究药物剂量与效应之间关系及其机制D. 药动学研究的是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2、大多数药物在体内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A.主动转运B.被动转运C.胞饮D.膜孔滤过3、下列情况可称为首关效应的是:A. 苯巴比妥钠肌注被肝药酶代谢,使血中浓度降低B. 硝酸甘油舌下给药,自口腔粘膜吸收,经肝代谢后药效降低C. 青霉素口服后被胃酸破坏,使吸入血的药量减少D. 普萘洛尔口服,经肝脏灭活代谢,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4、关于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叙述正确的是:A. 结合是牢固的B. 结合后药效增强C. 结合后暂时失去活性D. 结合率高的药物排泄快5、I相代谢反应不包括以下哪个反应:A. 氧化反应B. 还原反应C. 结合反应D. 水解反应6、在酸性尿液中弱碱性药物:A. 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B. 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C. 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D. 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慢7、有关表观分布容积陈述错误的为:A. 表观分布容积是当血浆和组织内药物分布达到平衡时,体内药物按血浆药物浓度在体内分布所需体液容积B. 可以间接反映药物在体内分布的状态C. 表观分布容积与生理容积空间是一致的D. 当药物分布容积远远大于体液总容积时,说明药物在某一组织或器官中浓聚8、已知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上午8时测其血药浓度为100μg/L,晚上8时其血药浓度为12.5μg/L,该药的t1/2为A. 6hB. 2hC. 4hD. 8h9、下列有关生物利用度的叙述错误的是A. 首关消除对其有影响B. 与曲线下面积成正比C. 与药物的作用强度无关D. 口服吸收的量与服药量之比10、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t1/2A. 随给药次数而变B. 随给药方法而变C. 随给药剂量而变D. 固定不变11、药物产生副作用的主要原因是:A. 药物的选择性低B. 用药剂量过大C. 用药剂量过小D. 用药时间过长12、几种药物相比较时,药物的LD50越大,则其:A. 治疗指数越高B. 不良反应越大C. 半数有效量越大D. 毒性越小13、药物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可能激动受体,也可能阻断受体,这取决于:A. 药物的剂量大小B. 药物是否具有亲和力C. 药物是否具有内在活性D. 药物的作用强度14、青霉素导致的过敏性休克属于何种不良反应?A. 停药反应B. 特异质反应C. 副反应D. 变态反应15、药物A和药物B具有共同的作用机制,10mg/kg的药物A和100mg/kg的药物B产生的药理效应相同,下列正确的是A. 药物A较药物B毒性更小B. 药物A是个更好的药物C. 药物A较药物B效价更强D. 药物A较药物B更有效16、五种同类药物的LD50和ED50值如下所示,哪种药物最安全?A. LD50 50mg/kg, ED50 15mg/kgB. LD50 50mg/kg, ED50 25mg/kgC. LD50 25mg/kg, ED50 5mg/kgD. LD50 25mg/kg, ED50 15 mg/kg17、某儿童,经一疗程链霉素治疗后,听力明显下降,此现象属于A. 药物的后遗效应B. 药物的副作用C. 药物的毒性反应D. 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18、长期应用β-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突然停药出现反跳现象的原因是A. β-受体被破坏B. β-受体被占领C. β-受体增敏D. β-受体脱敏19、有机磷酸酯类中毒,必须马上用胆碱酯酶复活药抢救,是因为:A. 需要立即对抗乙酰胆碱作用B. 被抑制的胆碱酯酶很快“老化”C. 胆碱酯酶复活药起效慢D. 胆碱酯酶不易复活20、具有明显首过消除的给药途径是A. 舌下含服B. 吸入给药C. 口服给药D. 直肠给药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Ⅹ”,共20分,每题1分)1.M胆碱受体激动时,可引起心率加快。
2.抢救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应尽快使用解毒药,阿托品和碘解磷定两药合用。
3.α受体阻断药如酚妥拉明可以使肾上腺素的升高血压作用变为降压。
4.支气管哮喘患者禁用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5.抢救心跳骤停的首选药物是肾上腺素。
6.地西泮具有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抗癫痫、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
7.氯丙嗪通过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质通路的多巴胺受体发挥抗精神病作用。
8.卡托普利降血压的作用机制是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
9.硝酸甘油的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10.糖皮质激素的具有抗病毒的药理作用。
11.肝素在体内、体外均具有抗凝血作用。
12.阿司匹林可促进内皮细胞中TXA2的合成,抑制血栓的形成。
13.胰岛素可抑制糖原分解和糖异生。
14.磺酰脲类降血糖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是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
15.吗啡的中枢药理作用有:镇痛、镇静、抑制呼吸、镇咳。
16.阿司匹林解热作用机制是:抑制环氧酶(COX2),减少PG合成。
17.P糖蛋白是药物外排性转运体。
18.紫杉醇抗肿瘤机制是干扰肿瘤细胞DNA的转录和复制。
19.心理因素对药效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20.滥用抗生素与病原菌耐药性的产生无关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1. 光敏反应;2. 基因毒性3. 耐药性(抗药性);4. 抗菌谱;5. 抗菌活性四、问答题(共15分)1. 何谓治疗指数,有何意义?(5分)2. 简述抗恶性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
(5分)3. 氯丙嗪的降温作用与阿司匹林的解热作用有何不同?(5分)五、案例分析题(共10分)1928年9月的一天早晨,英国伦敦圣玛丽医院的细菌学家弗莱明像往常一样,来到了实验室。
逐个检查着培养器皿中细菌的变化,发现所盛放的培养基发了霉,长出一团青色的霉花。
他的助手赶紧过来说:“这是被杂菌污染了,别再用它了,让我倒掉它吧。
”弗莱明没有马上把这培养器交给助手,而是仔细观察了一会儿。
使他感到惊奇的是:在青色霉菌的周围,有一小圈空白的区域,原来生长的葡萄球菌消失了。
难道是这种青霉菌的分泌物把葡萄球菌杀灭了吗?想到这里,弗莱明兴奋地把它放到了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结果发现,青霉菌附近的葡萄球菌已经全部死去。
可是,这种青霉菌液体对动物是否有害呢?弗莱明小心地把它注射进了兔子的血管,然后紧张地观察他们的反应,结果发现兔子安然无恙,没有任何异常反应。
这证明这种青霉菌液体没有毒性。
1940年,在牛津大学主持病理研究工作的澳大利亚病理学家佛罗理,仔细阅读了弗莱明关于青霉素的论文,对这种能杀灭多种病菌的物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佛罗理邀请了一些生物学家、生物化学家和病理学家,组成了一个联合实验组, 这之中,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是他最主要和得力的助手。
联合实验组选择了50只小白鼠来进行试验;把每只都注射了同样数量,足以致死的链状球菌,然后给其中25只注射青霉素,另外25只不注射。
实验结果,不注射青霉素的白鼠全部死亡,而注射的只有一只死去。
1941年6月,佛罗理不顾钱恩的反对,带着青霉素样品来到不受战火影响的美国。
他马上与美国的科学家们开始合作。
经过共同努力,终于提炼出了的大量高纯度的青霉素,从而很快开始了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一些传染病的死亡率大大下降,无数人的生命得到了拯救。
1845年,弗莱明、佛罗理和钱恩三人,因在青霉素发现利用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金。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药理学研究在新药研发过程中的作用?药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你所获得的启示。
(10分)药理学模拟试题1答案一、最佳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最佳选项,共20分,每题1分)1-5 ABDCC 6-10 BCCCD 11-15 ADCDC 16-20 CCCBC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Ⅹ”,共20分,每题1分)1-5Ⅹ√√√√ 6-10 √√√√Ⅹ 11-15 √Ⅹ√√√ 16-20 √√ⅩⅩⅩ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 光敏反应:药物暴露于阳光下产生的皮肤超敏反应。
2. 基因毒性:即三致反应,致畸、致癌、致突变。
3. 耐药性(抗药性):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敏感性降低。
4. 抗菌谱:抗菌药物的抗菌范围,分为窄谱与广谱。
5. 抗菌活性:药物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能力。
四、问答题(共15分)1. 答: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TI)为药物的安全性指标。
通常将半数致死量(LD50)与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
用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此值越大,证明药物安全性越高。
(5分)2. 答:①干扰核酸的生物合成(抗代谢药);②破坏DNA结构与功能;③抑制转录过程阻止RNA合成;④影响蛋白质合成与功能;⑤影响体内激素平衡;⑥抗肿瘤辅助治疗药物(5分)3.答:二者作用部位都在在中枢,通过抑制体温调节中枢;阿司匹林降低高热病人的体温,对正常人体温无影响。
氯丙嗪直接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功能,在物理降温配合下,可降低高热和正常体温。
(5分)五、案例分析题(共10分)答:从一个新药的发现到应用于临床,药理学研究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也是药物研发过程中的最关键步骤之一,药理学研究分为临床前的药理学研究和临床研究。
临床前的药理学研究包括药效学研究、药动学研究和新药毒理学研究。
临床研究包括Ⅰ、Ⅱ、Ⅲ和Ⅳ期临床实验,主要研究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临床如何合理用药。
(5分)启示:青霉素的发现使我们看到了科学的成功历程是多么漫长,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捷径,科学探究需要敏锐观察、不懈努力、团队合作。
(根据学生认识的深度,酌情给分)(5分)药理学模拟题2一、最佳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最佳选项,共30分,每题1分)1、毛果芸香碱的药理作用不包括A. 缩瞳B. 腺体分泌减少C. 降低眼内压D. 晶状体变凸, 屈光度增加2、关于新斯的明叙述,错误的是A.易逆性抗胆碱酯酶B.治疗重症肌无力C.难逆性抗胆碱酯酶D.可引起胆碱能危象3、碘解磷定解毒特点不包括A.可乙酰胆碱M受体B.对骨骼肌作用最明显C.不能对抗乙酰胆碱D.对老化酶无效4、阿托品的药理作用不包括A.抑制腺体分泌B.扩瞳C.引起内脏平滑肌痉挛D.可使眼内压升高5、选择性解除平滑肌痉挛,可用于内脏绞痛的药物A. 东莨菪碱B.新斯的明C.山莨菪碱D.毛果芸香碱6、关于肾上腺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使收缩压升高B.抢救心脏骤停C.局部止血D.诱发支气管哮喘7、下列哪种药物可引起局部组织缺血坏死?A. 肾上腺素B. 去甲肾上腺素C. 异丙肾上腺素D. 酚妥拉明8、酚妥拉明药理作用不包括A.舒张血管B.阻断血管平滑肌α1受体C.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D.升高血压9、属于普萘洛尔的药理作用的是A.舒张支气管平滑肌B.心收缩力减弱C.兴奋心脏β1,心率加快D.心肌耗氧量增加10、硝酸甘油采用哪种给药方式可避免首关效应?A.口服B.静脉注射C.舌下含服D.肌内注射11、久服可发生依赖性和成瘾的药物是A.地西泮 B. 氯丙嗪C. 糖皮质激素D.阿司匹林12、关于吗啡的药理作用,错误的是A.对持续性钝痛优于间断性锐痛B.久用不易产生依赖性C. 抑制呼吸D. 缩瞳13、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不包括A.解热作用B.无耐受性和成瘾性C. 对剧痛有效 D. 抑制炎症部位PG合成14、某药半衰期为6小时,一次给药后,药物在体内基本消除掉所需时间为A.12小时左右B.18小时左右C.24小时左右D.30小时左右15、有关生物利用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量B.达到峰浓度时体内的总药量C. 达到稳态浓度时体内的总药量D.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量和速度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Ⅹ”,共20分,每题1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1.药物在一定剂量下,可以转化成毒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