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家长、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因为孩子们的缘分,我们走进了枣阳二中,走进了高一(13)班这个大家庭,首先,对各位家长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这次家长会表示衷心的感谢!您的到来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支持!召开这次家长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老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学生之间的联系,相互交流一下学生在校及在家的情况,以便老师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实施教育,家长能够更好教育自己的子女做人与成材。
今天的会议有十项议程:1.班级介绍2.月考汇报3.每天作息时间安排4.学校各项收费政策及项目5.家长配合6.科任老师发言7.学生代表发言8.感恩教育9.老师与个别学生家长进行个别交流;10、班主任宣布家长会结束。
一、班级基本情况介绍1、学生老师情况介绍我们班共有学生80人,其中男生45人,女生35人。
语文:杨浦老师数学:龚金国老师英语:周清华老师物理:陈红梅老师化学:王星元老师生物:周洁老师政治:郑小焕老师历史:高京平老师地理:郭欢老师我对我们班级学生的总体表现评价是:心理状态较好,积极乐观向上,总体来说都比较乖巧听话。
班干部团队:班长——贾晗;副班长——高凡;文娱委员——吴劲威、体育委员——高新建、团委书记——刘家兴;卫生委员---李庭安,宣传委员----张坤。
班干部表现出对班级工作的极其负责和对同学关心爱护,使得我班现在一切基本情况良好。
特别是在刚刚结束的枣阳二中第37界体育节中,我们班的花环表演获得了入场式第一名的好成绩!校运会上,我班也摘取了年级第三的桂冠!每天的值日班长认真负责,学生帮助学生做好自我管理。
2、班级管理理念班级是学校最基层的组织单位,也是学生成长成才最直接的环境。
我们紧密配合学校的中心工作,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教师的服务意识,尽心培养良好的班级作风,促进班级建设。
我提出的带班原则是倾注真情,关爱每一个学生;关注细节,注重个人习惯培养。
有一句话,叫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叶圣陶先生曾深刻地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认识到习惯很重要,正确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思维习惯、行为习惯、会使孩子终身受益。
特别对于高一新生,我非常关注习惯的养成,比如说:早读、值日、作业情况、按时到校、请假制度、发言、讨论等要注意习惯的养成,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让学生在近一个学期中能改变原先那些不好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良好的习惯,学习的成绩必然会跟着上来。
3.我们的学校生活。
(见ppt)二、月考成绩分析及学生在校的表现的汇报下面我向各位家长汇报,在刚刚结束的9月月考中,我班在12个平行班名列第九,虽然成绩不太好,但与前面的班级差距并不大。
各科的情况是这样的:语文名列第6,数学第10,英语第2,政治第一,历史第一,物理第9,化学第4,生物第11.下面表扬一下在这次考试中表现突出的前10位同学:第一名解辉玲,第二名赵明,第三名王一帆,第四名梁伏,第五名:马星辰,第六名:徐继新,第七名:张莹迎,第八名:姜巍,第九名:赵鹏,第十名:高凡。
更值得庆贺的是,我班有4位同学已经拥有了坐在奥赛班的资格!他们是:名列年级16的解辉玲,名列58的赵明,名列92的王一帆,名列112的梁伏,恭喜这4位同学,希望你们戒骄戒躁,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庆祝我们的成功!除了这些同学之外,还有不少同学也取得了很大进步。
柏海玲同学,进班成绩33名,这次11名,进步了22名,曹晓婷,进班26名,这次12名,进步了14个名次,吴云,13名,进步了12个名次。
孔俐彾19名,进步了21名,刘洋20名,进步了24个名次,邓浩22名进步了25名,孙梦婷32名,进步了10名,琚运池34名,进步了10名,付晶晶37名,进步了23名,汪佳鑫39名,进步了25名,李双惠进步了13名,蔡伟文进步了28名,刘玉超进步了17名,吴劲威进步了12名,张一帆进步了11名。
让我们也对他们表示祝贺。
在期中考试中反映出了一些问题,我们要引起重视,也希望家长配合教育。
主要问题有:1、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作风散漫拖拉,时间观念差。
个别同学上课睡觉,坐姿不端正,书写潦草,自习课效率低,小毛病多,认识偏激,顶撞老师,缺乏刻苦精神等等,这些都是制约我们实现目标的因素。
就拿时间观念来说,有不少同学缺乏珍惜时间的意识,屡次迟到,要么就是踏着铃声进入教室,不善于抓点滴时间。
理由是出去吃饭或洗澡。
虽然我也几十次的强调宁可早到10分钟不可迟到1秒钟,但是还是有些同学做不到。
不守时就是不守信。
为此我也惩罚过他们,希望增强时间观念,做诚实守信的人。
2、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有些同学不知道为何而学,怎么学,如何学。
自习课无所事事,总是需要老师去督促,他们又不喜欢别人去管,自己又管不住自己。
他们不愿意老师和家长指导,认为自己长大了,但是好多方面比较幼稚,所以怎样让我们的好心被他们接受,对他们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是值得我和各位家长认真考虑的问题。
3、意志品质需提高。
其实造成成绩不佳是多方面的,智力水平差异不是最主要的,以前的知识基础也不是决定性的,我认为最关键是意志品质的问题。
我也向同学们提出这样的观点,学习差只是各种意志品质差的集中反映。
缺乏毅力,定的目标和计划不能坚持到底,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生活习惯不科学,我通过抓教室卫生、增强时间观念等让同学们培养认真细致有规律的生活习惯,然后在学习上养成认真、全面、规范的好习惯,取得了一定成效。
另外不能坚持下去这是造成成绩差的最重要的原因,谁都会订计划有的人能坚持三天,有的人一个月,有的人一年,有的人始终如一的奋斗了三年。
执行力差,也是造成成绩差的原因,不能按老师的要求不打折扣,百分之百的完成,总是少做一点。
有些事,比如开会时不要写字看书,至少提醒过近百次,不要迟到也有几十次。
所以我们老师们在总结那些成绩好的在共同特征时会有同样的结论:这些学生听老师的话。
这里听话不代表缺少自己的思想,惟命是从。
而是他们信任老师,相信这样做是正确的,并能坚持下去,成绩自然会非常优异。
这里我也告诉家长们几条我总结的高考成绩不理想同学的特征:1、不听老师话,自以为是,执行能力差;2、和班主任老师及科任老师关系不好;3、早恋; 4,玩手机,上网。
只要有其中一条的学生,高考必然失败。
三、每天作息时间安排。
(见ppt)早上6:00起床6:05操前读书6:15跑操6:30早自习7:50上课12:00放学下午2:10分上课5:25放学6:10--6:30晚读6:40晚自习10:20下自习10:35就寝四. 学校各项收费政策及项目. (见ppt)五、对家长的希望及建议;有这样一个比喻,老师好比医生,父母好比护士,医生开药后,护士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教育永远离不开正确的家庭教育,假如没有良好、正确、合理的家庭教育相配合,再好的教师、再好的学校也不可能产生好的教育效果。
家庭教育的失败,往往导致学校教育事倍功半。
为此,我们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形成共识。
1、协助学校落实学生行为规范(头发、项链、MP3、手机等)。
请家长把孩子的手机带回家。
我常把手机比成炸弹,会把学生的前途炸飞的。
我强烈请求各位家长,会后请把孩子的手机带回家,会后请把孩子的手机带回家,谢谢,谢谢了!谢谢您的理解与支持!2.爱子要理智,“爱自己的孩子连母鸡都会”关键在于怎么爱。
有些家长宁可刻薄自己,一日三餐吃或不吃,也要让孩子吃饱吃好;宁可自己的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也要让孩子穿得体体面面、漂漂亮亮。
这种“忍辱负重”的爱,除了能表达父母的慈爱之心之外,实在不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任何好处。
3.教子比爱子重要。
爱子乃人之常情,但仅有爱是不够的。
父母之爱的力量或许无法估量,但缺少教育的爱,不是真正的爱,而是一种“伤害”。
天下父母一定要深深懂得教子比爱子更重要的真谛。
要多教给孩子一点谦让、宽容、仁爱;多灌输一点理想、道德、情操;多一份理智和引导,这才是真正的爱子。
4.要让孩子学会爱。
父母爱孩子天经地义,子女爱父母更是理所应当。
父母不仅要关爱孩子,而且要设法让孩子学会爱。
父母对孩子的爱不仅要保持节制,而且要努力获得报答,使孩子在报答的过程中,学会爱父母,爱他人,爱家庭,爱学校,爱祖国,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使他们成为具有同情心、爱心、良心等优良心理品格的现代人。
5.给予理解和信任。
先说理解:我们成年人都渴望理解,呼唤“理解万岁”,其实我们认为,孩子才是最应该受到理解的。
现在孩子面临着许多压力,有来自学校的,有来自周围社会环境的,还有来自同伴的。
例如,现在学校免不了要搞竞赛、排名次,孩子会感受到压力;当孩子学习成绩下降的时候,其实这时候孩子是最伤心,最需要理解的时候,相反,我们不少家长不仅不理解孩子面临的处境,不设法给孩子减轻压力,反而是提出一个又一个目标,孩子就会逐渐失去学习、生活的乐趣。
因此,孩子需要家长的理解,当然,更需要教师和社会的理解。
又如,现在很多人都抱怨孩子身上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比如自私、孤僻等等。
殊不知,这与孩子的成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这与以往多生子女的成长环境有着极大的不同。
以往多生子女在家里共同生活,共同游戏,共同分享父母的爱与期待,他们之间形成了一个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里他们学会了怎样与人相处,懂得了权利与义务,不会感受到父母特别的关注。
现在则不同,独生子女在家里没有玩友,没有竞争的对手,只能与成人为伴。
这样,他就很容易受到过多的呵护,或者被过多的期望所压迫,很难有一个和谐自由的人格发展空间。
因此,孩子身上出现了毛病,大人不应大惊小怪,而是要给予充分的理解。
6)正确看待高考。
高考就是孩子们成人以来人生的第一个大考,是综合素质的考试——知识、心理、意志力的全面考查。
不是说考上大学或者考上名牌大学就注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也不是说考不上大学就注定对社会无用,事情没有这样绝对的划分。
但必须承认,我们的社会没有发展到人人都能享受高等教育,高考成了到目前为止我们社会都能普遍接受的一种较为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
换句话说,高考仍旧是人生的分水岭。
如果我们承认多数时候受教育的高低确实决定着人的成长,决定着人生质量的高低,那我们就理所应当地要让自己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尽可能多地接受教育。
高考其实就是在决定谁可以继续接受教育,我们为自己争取的其实就是进一步受教育的机会。
机会面前人人平等。
一天,央视主播徐莉听到一位高考母亲说,他的儿子在一次大考中虽然只考了三百多分,但是她当妈妈的无所谓,因为她认为中国的高考并不能检验出一个学生的真才实学,是纯粹为考而考,所以不考也罢。
当时徐莉对这位高考妈妈说了这样一番话:即便是为考而考,终究大家机会均等,这场考试考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成绩,更考验一个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品格,一个在头绪纷繁的学习任务重压之下,科学掌握学习方法、科学调试自我心态的综合能力,一个不断打倒自己又肯定自己、终究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