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省高等学校分类建设总体框架

广东省高等学校分类建设总体框架

广东省高等学校分类建设总体框架①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征求意见稿)一、分类建设框架的研制背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

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推进高等教育分类发展、合理布局。

推动地方开展高等学校分类管理改革试点,以人才培养定位为基础建立高等教育分类体系,研究制定高校分类设置、分类指导、分类拨款、分类评估等制度,努力形成高等学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的局面。

”《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实行高等学校科学定位和分类指导。

完善高等学校的分类定位与指导。

建立与高等学校分类定位、分类指导、分类发展、分类评估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促进高等学校科学定位。

到2015年,形成各类型院校定位明确、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分类发展格局”。

《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提出:“推进高等教育分类体系建设。

①该研究报告已经征求过省教育厅相关处室,以及厦门大学副校长邬大光教授、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方展画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卢晓中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张民选教授和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荣长海教授等专家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建立健全高校分类定位标准和分类指导、分类发展、分类评估机制,开展高校分类管理改革试点。

整合高等教育资源,建立完善以办学绩效为导向,适应高校分类发展的办学资源配置机制,引导各高校在本层次本类型中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大力促进全省高校整体水平的提升。

”二、分类建设框架的功能广东省高等学校分类框架采用二维分类法,将定量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根据社会和人的发展需求及广东高等学校发展的基本现状,在纵向上将广东省高等学校分为3个大型、7个小型,在横向上将广东省高等学校分为4个大类,并拟从办学定位、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与服务、现代大学制度、校园文化建设等多维度确定各类型高等学校的建设标准,一方面为政府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等学校的办学定位、发展目标与方向、重点与特色等制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另一方面引导各高校根据自身特色进行合理定位,选择发展路径,形成定位合理、竞争有序的高等教育系统。

三、分类建设框架的原则以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及省相关教育规划为依据,遵循高等学校办学规律,坚持科学性、引导性、适应性、开放性和动态性原则,构建体现国际水平、国家需要、广东特色的高等学校分类建设框架。

(一)科学性原则。

全面掌握高等学校分类建设方面具有代—2—表性的理论、观点、方法和实践探索,系统搜集并掌握全省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科学合理制定广东省高等学校分类建设框架。

(二)引导性原则。

分类框架旨在引导各高校明确办学定位,并根据学校发展历史与现状、特点与优势等适时调整发展方向,科学谋划与确定近期、中期、远期发展战略,在同类型高校中争创一流。

(三)适应性原则。

统筹考虑广东省高等教育发展历史和现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人口规模与政策需求等因素,以使分类框架与广东社会需求、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传承和教育改革的客观需要相适应。

(四)开放性原则。

为促进分类建设框架在国内外得到充分理解,推动广东省高等学校参与国际对话和国内交流,我省高等学校分类框架将吸收与借鉴美、英、德、日、法、澳等国家和我国上海、江苏、山东等省(市)高等学校分类建设的主要做法与经验,从国际视野构建具有广东特色的高等学校分类基本框架。

(五)动态性原则。

分类框架在保持一定稳定性的同时,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与需求进行适当调整,以保证其合理性和有效性。

四、分类建设的基本思路(一)纵向上分“型”:分为一流大学与高水平大学、应用型本科学校和技术技能型院校三类。

—3—1.一流大学与高水平大学。

理论层面上,一流大学与高水平大学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支撑,是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核心力量。

产业层面上,根据《广东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总体规划(2010—2015年)》相关战略部署,到2015年,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基本形成“三、二、一”产业结构,服务业增加值达33000亿元,比重超过50%。

到2020年,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传统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达到10%以上、34%、23%、12.5%和约13%。

因此,未来广东无论是新兴产业发展还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都需要建设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研究型大学。

政策层面上,2015年4月—9月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意见》并遴选出17所高校整体或部分学科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培育计划。

2015年9月14日,省政府举行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共建协议签署仪式,省教育厅分别与深圳、佛山、东莞市政府签署省市共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协议。

2016年1 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强理工科大学和理工类学科建设服务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明确将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东莞理工学院等5所高校列入首批建设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学。

2015年11月《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中提出“引导和支持具备一定实力的高水平大学和—4—高水平学科瞄准世界一流,汇聚优质资源,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加快走向世界一流”。

因此将高水平大学作为单独一类进行划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贯彻落实国家及省相关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

实践层面上,受发展基础和政策支持力度等因素的影响,全国包括广东,乃至全世界高水平大学的发展差别也非常大。

通过长期政策支持和制度推动,广东高水平大学内部业已形成一定的层次,既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2所“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有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4所“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含“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此外还有一定数量的省属或市属重点建设高校。

这从我省拟培育的14所高水平大学、5所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含2所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可见一斑,例如深圳大学、广州大学等综合类院校与中山大学相差甚远,广东工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理工类院校与华南理工大学相差较远,并且这些差别将长期存在。

因此,这些在我省具有打造国内“双一流”潜力的大学不宜采取统一的建设思路和方法,应将这些大学划分成一流大学与高水平大学。

2.应用型本科学校。

理论层面上,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化,社会和企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和细化,这就要求大学要为工农业生产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产业层面上,从产业发展看,根据相关产业规划,未来我国—5—将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广东省将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建设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主体产业群,形成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的现代产业体系。

现代服务业、传统优势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等产业发展需要一大批面向生产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清华大学一项大型调查的结果表明:当前明确需求应用型人才的企业占66.2%,需求创新型人才的企业占13.7%,既需要应用型人才又需要创新型人才的企业占9.8%①。

政策层面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2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其中提出创新职业教育模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等战略部署。

2014年4月26日,由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和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的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2014年春季论坛的178所高等学校共同发布的《驻马店共识》指出,认真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战略部署,以产教融合发展为主题,共同探讨“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和“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之路”。

2015年11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①李巧兰,孙文莲.多向性、应用型中文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意义[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5). —6—见》,根据此意见,省政府正在积极制订《关于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推动省域内部分普通本科学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型。

高校层面上,经过长期发展,广东已经形成一大批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应用型本科学校,并且随着政策出台及扶持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本科高校正在向应用型本科学校转型。

实践层面上,与高水平大学相类似,应用型本科学校这一类型内部也存在很大差别,既有可以招收专业硕士甚至博士的高校存在,也有大量仅招收本科甚至还招收少量专科生的高校存在。

因此,在分类框架中应该将其进行区分,划分成引领型和提升型为宜。

3.技术技能型院校。

理论层面上,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后,工业化大生产促使科技进步与生产关系越来越密切,人才的类型和层次结构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除了高层次理论研究型人才外,社会需要更多的是多类型、多层次、高质量的职业型人才。

教育的对象已从少数“精英”扩大到培养有知识、掌握一定科技技能的劳动者。

职业技术教育完全不同于普通教育,承担着传授职业技术技能和推进继续教育的重要使命,因此要求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产业层面上,根据《广东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总体规划(2010—2015年)》,广东省围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目标定位,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7—为核心的六大主体产业。

广东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时期,必须从实际需要出发,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同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同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结合起来,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职业教育布局和层次结构,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构建具有广东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政策层面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目标。

《广东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提出,到“2018年,建成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先进省,形成具有广东特色、适应发展需要、基本达到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到“2020年,建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高等职业教育纵向衔接、职业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横向贯通、学校企业社会相互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