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 第一章 感觉和知觉.

心理学 第一章 感觉和知觉.


听分析器(外耳、中耳、 内耳)—听神经—颞叶 中枢。 3 听觉的特性:我们 听到的声音有两种: 乐音:比较和谐而有规 律的声音,既周期性的 声波振动。 噪音:杂乱不规则的声 音,非周期性的声波振 动。一般在80分贝以 上。两者都有浓厚的情 绪色彩。
(三)皮肤觉:皮肤受到刺激而产生的感觉。是触、压、
三 感觉的种类 通常,根据感受器的部位和刺激物的来源,将感
觉分为: 外部感觉:感受器位于体表,接受外部刺激,有 视、听、嗅、味、触。 内部感觉:感受器位于各组织深处和内部器官表 面,接受机体内部刺激。有运动、平衡、机体等 感觉。 (一)视觉 1 可见光谱:人最重要的感觉。视觉的刺激物是 电磁波。人眼的可见光谱只占所有光谱的1/72, 既380毫微米—760毫微米的波长。这就是视觉 的适宜刺激。
三 知觉的理解性
人在知觉中总是用过去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当前的
知觉对象,并用词把它表示出来。 如:“盲人摸象” 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 1 知识经验:有关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其知觉就 越深刻、丰富、精确。如一目十行 2 言语的指导作用。指引思考的方向和知觉的内 容。 3 实践活动的任务。知觉服从于当前的活动任务。 实践任务不同,知觉的效果也不同。
(六)运用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的规律
不同感觉之间相互作用,教学中尽量运用多种感
官同时参与活动,提高直观效果。 二 观察力极其培养 观察是知觉的特殊形式。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 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也被 称为“有目的的知觉”或“思维的知觉”。 观察力是指观察的能力,是指善于觉察事物的细 微而重要的特征差异的能力。既发现“同中之异” 和“异中之同”的能力。是人重要的心理品质。
(二)感觉的对比
两种不同的刺激物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使感受性
发生变化的现象。 1 同时对比:当刺激物同时作用某一分析器而产 生的对比现象。 2 继时对比:当刺激物先后作用于某一分析器而 产生的对比现象。
第三节 知觉的特征
一 知觉的选择性
从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把某些事物区分出来予以




温度、痛觉的总称。感受器遍布于全身。是重要的认识 器官。“生理零度”:不能引起冷热感的温度。 触点多分布于手掌、指头、嘴唇等。 温觉有冷点和热点,冷点比热点多。 触、压、温觉到一定强度就是痛觉,有安全意义。 (四)味觉和嗅觉。 味觉的适宜刺激是溶于水的化学物质,味觉的感受器是 分布在舌面各种乳突内的味蕾。基本的味觉有酸、甜、 苦、咸。甜在舌尖,苦在舌根,酸在两侧,咸在舌前部, 其他味觉是这四种感觉加触觉、温度觉综合的结果。 嗅觉是由各种气味的物质微粒作用于鼻腔上部的嗅细胞 所引起的。人的嗅觉不及动物灵敏,但不可缺少。

三 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
同一分析器内所产生的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 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一)感觉的适应
适应是指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使感受性 发生变化(提高或下降)的现象。
适应现象存在于人的各种感觉中。在视觉中最明显。
1 视觉的适应
明适应:从黑暗处走向光亮处,由于一系列的强
二 感觉与知觉的意义
1 感知觉是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开端。
人只有通过感知觉,才能认识物质世界的颜色、
声音、气味、滋味等属性,同时,才能了解自身 的运动、姿势、饥饱、干渴、和内脏器官工作是 否正常等。 2 感知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没有感知觉提供外界事物的各种信息,不仅不能 维持正常的心理活动,而且还会导致心理活动的 紊乱。 3、感知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对象各部分的组合;对象的活动性。 2 主观因素:需要;兴趣;经验;情绪。
二 知觉的整体性 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把对象的各种属性和各个
部分,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反映的特性。
这是由于事物本身的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是有机
结合在一起的整体,是一个复合的刺激物。当分 析器对其进行多次加工处理后,建立起巩固的暂 时神经联系系统,以后可根据某一个别属性或部 分对事物产生整体的反映。 事物的各部分在知觉中的作用不同,强的部分的 作用大于弱的部分。 在知觉中,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同样的一些部分处于不同的关系中就成为不同的 知觉整体。
四 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的时候,知觉的
映象仍然保持不变的现象。 在视知觉领域研究比较多。主要有: 1 颜色恒常性:在不同照明下,人的颜色知觉映 象仍然相对稳定。 2 大小恒常性:对物体大小的知觉不因距离的不 同而改变。 3 形状恒常性。物体的形状不因位置的变化而变 化。 知觉的恒常性是知识经验对知觉效果的一种调节。 在生活和工作中有重要的意义。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差别感觉阈 限。 二者是反比关系。 韦伯定律: I(增加的刺激量) K = ——(K为常数,I为原 I 刺激量) 韦伯定律适用于人的各种感觉,并适用于中等强 度的刺激。
二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一)不同感觉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
某一分析器受微弱刺激时,可以提高同时受到
优先反映,而对其他事物不加理会或不予注意。 被优先反映的事物成为知觉的对象,人对它的反 映格外清晰;被我们模糊地感知着的事物,就成 为衬托这种对象的背景。 对象和背景不是固定不变的,依一定的主客观条 件而互相转换。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
1 客观因素:对象和背景差别越大,越容易区分;
四 知觉的分类 知觉由多种感官联合活动而产生的,故有多种分
类法。 按起主导作用的感官: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 等。 按知觉反映事物的特性: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 运动知觉。 空间处理物体的大小、形状、方位和距离的信息 时间知觉处理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 运动知觉处理物体在空间的位移等 按知觉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正确的知觉,错误 的知觉(错觉)
人的每种感觉都有两类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一)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那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
绝对感受性是指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限。 二者成反比关系。 I E = ——(E绝对感受性,R感觉阈限) R
(二)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
差别感觉阈限是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差异量的能力。
第四节 感知规律与教学

一 直观教学中感知规律的运用。 实物直观,实物、标本、实验、测量、参观。 模象直观,图片、模型、幻灯、电影等。 语言直观,形象化语言、生动描述、合理夸张。 (一) 第一印象及其作用 陌生人之间第一次见面所获得的印象,也叫首因效应。 构成第一印象的主要因素有外表和言语。 (二)感知的强度依存性规律 依据感受性规律,作用于感官的强度必须达到一定强度, 才能被清楚感知。教学中,教具的大小、教师语言、板 书等要达到一定强度。
(三)利用知觉的选择性规律 依据对象和背景的差异越大,就愈易于被感知的
原理,在教学中尽量扩大对象和背景之间的差别。 在教具制作中,注意线条鲜明;在语言运用中的 轻重缓急和抑扬顿挫;板书重点突出等。 (四)运用对比规律 性质和强度上对比的刺激物,同时或相继作用于 感官时,使人对它们的差异感知得更清晰。要注 意教具的对比度。 (五)运用活动规律 活动、变化的刺激物比静止的刺激物更易被优先 感知。在教学中多运用活动教具、板画、现代化 教学设备。
你有第六感觉吗?
很多人把除了视、听、嗅、味、触五个基本感觉
外的一种神秘的对未来的预感称作第六感觉。 在生理学家看来,第六感觉并没有那么神秘,甚 至还有第七、第八感觉。即机体觉、平衡觉和运 动觉。 机体觉:即内脏感觉,是机体内部进行的各种过 程引起内感受器受到刺激时而产生的感觉。没有 专门的感受器,而是有内脏组织壁上的“感觉末 梢”的神经元发出,传至丘脑和中枢。但一般不 象机体表面感觉那样清晰,而带有模糊的性质, 缺乏准确的定位。在正常的胜利条件下,被外感 受器的工作所掩蔽,只有在强烈或经常不断刺激 下,才有明显的感觉。
刺激的其他分析器的感受性;反之,某一分析 器受到强烈刺激时,可以降低同时受到刺激的 其他分析器的感受性。 (二)感觉的补偿作用 当人的某种感觉发生缺失时,可以由其他感觉 来补偿。年龄越小,补偿能力越强。
(三)联觉
一种刺激可以产生多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例: “尖酸的气味”
“沉重的乐曲” “甜美的嗓音” 颜色的冷热、远近、轻重感觉。 联觉是人普遍的心理现象,在绘画和生产上广泛 运用。
错觉的种类

1 2 3 4 5 6 7
图形错觉 形重错觉 大小错觉 方位错觉 时间错觉 运动错觉 颜色错觉
第二节 感觉的一般规律
人有各种感觉,各种感觉的发生、发展具有一
些共同的规律。
一 感受性极其变化 感受性:人的感受器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其大小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测定和表示。 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 激量。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呈反比。
3 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相同点:感觉和知觉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与感官的产物, 都是对事物的直接认知,同属于感性认识过程。 区别:感觉和知觉是不同的心理过程。首先,它们认知的 具体内容不同;其次,二者赖以产生的因素不同;再 次,知觉要比感觉复杂得多。 联系:都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脱离个别属性的空间整体是不 存在的,感觉越丰富、正确,知觉就越精确、完善。 知觉并不是各种感觉的简单相加,而是各种感觉的有 机结合。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 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
பைடு நூலகம்
4 视觉后象:当刺激停止后,视觉并不立即消失,刺激 的痕迹在头脑中仍保留短暂的时间的现象。 正后象: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同 负后象: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反。彩色多为负后象。 5、闪光融合: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增加,人们会得到 融合的感觉,这种现象叫闪光融合。 视敏度: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二)听觉 仅次于视觉。尤在分辨言语声音中,听觉的作用是独有 的。 1 适宜刺激:听觉的刺激物是声波,每秒振动16— 20000次范围内的声波,都是听觉的适宜刺激。 2 听觉的产生:听觉的器官是听分析器,包括耳朵、传 入神经、皮下中枢及皮层的颞叶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