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守电话的母亲邓迎雪①母亲拿着手机,愁眉苦脸地走进家门。
手机不知怎么就静音了,来电话没有铃声,刚才找人修,也没有修好。
②“这多耽误事啊。
”母亲坐在窗前的老藤椅上望着暮色沉沉的窗外,懊恼地自言自语。
③千里之外的儿子几乎每晚都会给她打电话,这手机不响,怎么能接到他的电话?接儿子的电话,她来说是一天中最幸福的事了。
儿走千里母担忧,儿子无论多大,在她心里都是孩子。
虽然想念他,挂念他,但她很少打电话。
儿子工作忙,有时晚上还加班她怕打电话耽误他正事。
于是,每天晚上,她就像一只待在巢里的老鸟,期盼着那动听的铃声。
其实在电话里娘儿俩每天也总是聊那些内容,她问他今天怎样,累不累,工作还顺吗。
儿子总会嘱咐她在家保重身体。
这样的话每天说,她依旧是津津有味。
儿子的电话让她踏实、心安。
④“唉!可真倒霉!”母亲摊开粗糙的手掌,看那个出了毛病的手机,眉头紧皱。
⑤坐了一会儿,眼看天慢慢黑了,她赶紧起身去厨房。
⑥吃饭的时候,天已经黑透了。
母亲把手机摆饭桌上,边吃饭,边盯着手机,这样一来电话,她就知道。
往常她总是看着电视,吃着饭,如今一心不能三用,盯手机就是她的主要任务。
吃完了一碗饭,她起身匆匆去厨房盛饭,走几步又扭头看看,等她盛了饭出来,眼睛就像探照灯似的,“唰”的一下,先找手机看看有没有动静。
⑦吃过饭,她紧握手机,斜倚在沙发上看电。
往日这个时候,是她最悠闲清净的时光,边看电视等儿子电话。
可今天她的心都在手机上,根本没心思看电视,以至于电视剧演半天了,她也没看懂剧情。
这让她有点心烦意乱,起身关了电视。
⑧今晚,客厅里的灯好像格外亮,雪白的光线倾洒下来,房间里像落了一层雪。
她忽然意识到,光线是亮,来电话时手机屏幕的亮度也许不够。
她庆幸自己及早想到这一点,干脆起来关了灯,房间就倏忽一下陷在黑暗里了。
⑨母亲摸索着走到阳台,又坐在老藤椅上。
坐在这里,她才听到外面不知什么时候下起了雨,雨声淅淅沥沥,透着初冬的些许凉意。
她把手机放在膝盖上,盯着手机,一动也不动。
窗外昏黄、湿亮的灯光照进来,使她看上去像一尊雕塑。
⑩下雨的日子里,人最爱怀旧。
母亲又回忆起儿子小时候,她最喜欢把他搂在怀里,给他讲故事。
儿子每次都听得入迷,黑亮的眼睛望着她,圆圆的小脸上全是专注。
后来,她会的故事都讲完了,就给儿子现编,往往那故事编得漏洞百出,儿子也听不出来,仍旧听得津津有味。
想到这里,她笑了。
时间过得真快啊,多少年过去了,儿子长大成人,展翅高飞了,而她也已走入暮年。
⑪正这样东想西想,手机屏幕忽然亮起来。
母亲就像个百米冲刺的运动员,以迅疾的速度按下接听键。
高兴地叫着儿子的小名:“小暄啊,吃过饭了吗?”⑫儿子有些奇怪:“妈,你今天怎么接电话这么快,我刚拨通你就接了。
”⑬“那是赶巧了。
”母亲笑盈盈地说,手中的手机好像会变魔术似的,让她顷刻间眉开眼笑,满脸的皱褶一下子绽放开来。
⑭两人在电话里聊了些家常,母亲就催促儿子赶紧挂电话,说今天忙活一天了,早点休息,注意身体。
⑮挂了电话,母亲才觉轻松了许多,不用再惦记着接电话的事。
她回到客厅打开灯,打开电视。
电视剧正插播广告,母亲躺在沙发上,听着电视里的声音,有些犯困,眼睛渐渐闭上了。
在进入梦乡前,她心里迷迷糊糊地想,明天要去买个新手机,不能误了电话……(1)根据提示,补全相关内容。
手机出现故障,母亲懊恼——________,________——阳台怀旧,母亲感慨时间匆匆——________,________(2)结合文章内容,从记叙顺序的角度分析第③段的表达效果。
(3)结合上下文,按要求赏析句子。
①吃完了一碗饭,她起身匆匆去厨房盛饭,走几步又扭头看看,等她盛了饭出来,眼睛就像探照灯似的,“唰”的一下,先找手机,看看有没有动静。
(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②手中的手机好像会变魔术似的,让她顷刻间眉开眼笑,满脸的皱褶一下子绽放开来。
(从划线词语运用角度赏析)(4)选文第⑥⑦段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请结合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1)等待电话;母亲心烦意乱;接通电话;母亲高兴轻松(2)插叙,写出手机对母亲的重要性,是母亲平时交流感情的重要工具,交代了手机出故障后母亲懊恼的原因,也为下文她的一系列行为做铺垫,突出了她对儿子的爱。
(3)①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担心接不到儿子电话的紧张状态,表达母亲对儿子的爱和牵挂。
②“顷刻间”表示时间短暂,“绽放”让人想到花儿开放,在这里指母亲因高兴脸上的皱纹舒展,细致地表达出母亲接通电话后的喜悦心情。
(4)对比手法,写母亲今晚的状态,同时写她往常此时的生活习惯,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她担心错过孩子电话而心烦意乱的情绪,表现了她对儿子的爱。
【解析】【分析】(1)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干中给出的情节提示,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然后再根据两个情节之间的段落概括出剩余的情节,还要根据情节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
本文第①②段写母亲的手机手机出现故障,母亲懊恼;第④到⑧段写母亲紧张第等待儿子的电话,此时她心烦意乱,连电视也看不进去;第⑨到⑩写阳台怀旧,母亲感慨时间匆匆;第⑪到⑮段写母亲终于等到了儿子的电话,接完电话后,母亲非常高兴轻松。
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2)这篇文章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先是母亲的手机出现故障,然后是母亲等儿子的电话,接着写母亲接儿子的电话,最后写接电话后母亲睡着了。
但第③段很显然不是当晚发生的事,属于插叙。
这一段主要写儿子在外地,每晚都会给她打电话,通话的内容虽然没有什么变化,但却让母亲踏实心安,概括来说就是写出手机对母亲的重要性,是母亲平时交流感情的重要工具,交代了手机出故障后母亲懊恼的原因;结合下文分析,下文写母亲在等电话过程中坐立不安,吃饭、看电视不能专心致志,连屋里的灯光也觉得太亮等,因此这段话也为下文她的一系列行为做铺垫,从而突出了她对儿子的爱。
(3)①首先要分析句子使用的描写方法,然后再结合语境分析句子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母亲什么感情。
这句话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结合语境分析,母亲的手机静音了,她怕错过儿子的电话,因此连吃饭、盛饭时非常的紧张,因此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担心接不到儿子电话的紧张状态,表达母亲对儿子的爱和牵挂。
②首先要理解划线词语的意思,然后再结合语境分析划线词语表现的人物的感情。
“顷刻间”表示时间短暂,“绽放”让人想到花儿开放,结合语境分析,母亲整晚都在紧张地等儿子的电话,儿子的电话终于来了,母亲格外的开心和高兴。
因此,这两个词语在这里指母亲因高兴脸上的皱纹舒展,细致地表达出母亲接通电话后的喜悦心情。
(4)首先要结合语段的内容分析其使用的表现手法,然后分析运用这种方法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认真阅读这两个段落,这两个段落写母亲吃饭和看电视的时候等儿子电话的状态,并把母亲今晚的状态和她往常此时的生活习惯进行对比,通过对比,突出她担心错过孩子电话而心烦意乱的情绪,表现了她对儿子的爱。
故答案为:⑴等待电话;母亲心烦意乱;接通电话;母亲高兴轻松⑵插叙,写出手机对母亲的重要性,是母亲平时交流感情的重要工具,交代了手机出故障后母亲懊恼的原因,也为下文她的一系列行为做铺垫,突出了她对儿子的爱。
⑶①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担心接不到儿子电话的紧张状态,表达母亲对儿子的爱和牵挂。
②“顷刻间”表示时间短暂,“绽放”让人想到花儿开放,在这里指母亲因高兴脸上的皱纹舒展,细致地表达出母亲接通电话后的喜悦心情。
⑷对比手法,写母亲今晚的状态,同时写她往常此时的生活习惯,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她担心错过孩子电话而心烦意乱的情绪,表现了她对儿子的爱。
【点评】⑴本题考查梳理文章情节的能力以及理解人物情感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围绕文章线索按从前往后的顺序从文章中提取关键语句,能用原文的就用原文回答,不能用的就用简洁、恰当的语言归纳概括文章的情节和人物的情感态度。
⑵本题考查理解插叙作用的能力。
插叙的作用有:①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②使文章脉络清晰;③推动情节发展,更好的突出人物的性格;④ 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⑤让文章结构富有变化,避免平铺直叙;⑥使结构紧凑。
做这样的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插叙的作用。
⑶本题考查对文章重点词句的赏析能力。
解答语言的赏析类题,我们应该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
平时要掌握一些答题模式,答题模式为该句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
⑷本题考查探究文章表现手法的能力。
文章的表现手法有:象征、侧面描写、联想想象、先抑后扬、借物喻人、寄情于景、虚实结合、动静相衬、以小见大、渲染烘托等。
解答此题,要掌握文章常用的表现手法及其特征。
答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再仔细分析文章内容与表现文章主旨的关系即可知道文章使用的表现手法。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传递①夜色凄冷,阵阵江风袭来,她不禁打了个寒战。
②一年前,她禁不住好友的怂恿,拿出所有的积蓄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火锅店。
生意本来红红火火,不料厨师的一次失误,导致两位顾客食物中毒。
尽管她们第一时间为对方治疗,火锅店的声誉还是受到了影响,顾客开始越来越少。
关键时刻,好友撤资,一走了之,她内心十分痛苦。
③风更大了,她走到自己的汽车前面,竟发现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趴在车前睡着了,手里拿着一个脏兮兮的蛇皮口袋,看样子是捡废品的。
④她轻轻摇醒小男孩:“你怎么趴在这里睡觉?”男孩揉揉眼睛问:“阿姨,您丢东西了吗?”她下意识地一摸口袋,手机居然不见了!小男孩见状,拿出一部手机,笑着说:“这是您的吗?”原来,小男孩捡废品时,在汽车旁边发现了这部手机,为了物归原主,他耐心等待,竟睡着了。
⑤真是个好孩子!他要捡多少废品才能换一部手机?她非常感动,问道:“天晚了,你一个人在这儿不怕吗?”男孩笑着说:“没啥怕的,每天放学后我都来,为了赚学费呀!”⑥原来,男孩的母亲是聋哑人,他还有一个妹妹,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打零工维持。
男孩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利用放学的时间出来捡废品。
她看了看他的蛇皮口袋,里面放着几个饮料瓶子。
她忽然想起来,放在汽车后备厢里的空饮料瓶还在。
她赶快从后备厢里搬出来,又找出车内散落的旧报纸和杂志,全倒在男孩的蛇皮口袋里。
男孩开心地笑了。
⑦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
不久,重拾希望的她关了原先的店,筹钱开了一家新的火锅店。
从那时开始,不管生意好坏,她都坚持资助小男孩上学,直到他大学毕业。
男孩能自食其力了,他走过很多地方,尝试过很多工作,不管收入如何,他都会拿出一笔钱打到她的账户中。
她把那些钱又重新汇给男孩,并打电话告诉他不必这样做,因为她出资援助他,完全是因为他的善良,根本不求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