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条形码识别技术发展历程

条形码识别技术发展历程



我国在发展方面,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和国际发 展趋势,制定了一些码制标准和编码标准,对推 动我国条码技术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 不足,比如标准比较零散,没有形成体系,标准 的版本也比较陈旧等。目前,我国已成立了自动 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SC31 China),专门负责我国自动识别技术方面的标准 化工作。
发达国家条码应用发展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自动结算 第二阶段自动结算企业内部管理 第三阶段应用于整个供应链管理、物流配送、连 锁经营和电子商务。 我国对条码技术的应用,目前处于第二阶段或 第三阶段的初期,虽然经过30年的长足发展,但 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

我国条码技术推广和应用是从20世纪80年代 开始的,目前已从商业零售领域向运输、物流、 电子商务、和产品追溯等多领域拓展,并初步带 动了条码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目前,我国商品条码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食品、 日化行业,而在医疗保健、服装服饰、农副产品、 化工、建材、家具、玩具、机械与电子、服务等 行业的应用,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此外在对国 民经济有重大影响,却对条码技术有着迫切需求 的食品、服装家电、汽车等行业,条码技术的应 用只是初步的,大都用于供应链末端POS零售。
二、条码识别技术在国外的发展情况

1970年,美国超级市场Ad Hoc委员会制定通用商 品代码—UPC码,与此同时,许多团体也提出各 种条码符号方案(如图)。



1971年,布莱希公司研制出布莱希码及相应的自 动识别系统,用语库存盘点,这是条码技术第一 次在仓库管理系统中的实际应用。 1972年,蒙那奇· 马金等人研制出德巴码,至此美 国条码技术计入新发展阶段。 1973年,美国统一编码协会(UCC)建立UPC条 码系统,实现标准化。
条形码识别技术发展历程
Leabharlann 一、条码识别技术的起源 二、条码识别技术在国外的发展情况 三、条码识别技术在国内的发展情况

四、条形码的应用
一、条码识别技术的起源
条形码最早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由乔〃 伍德兰德(Joe Wood Land)和贝尼〃西尔佛 (BenySilver)两位设计师研究;在美国的20世纪50年 代就有关于铁路车辆采用条形码的报道;在1959年吉拉 德〃费伊赛尔等人申请了一项条形码专利;20世纪60 年代后期,西尔沃尼亚(Sylvania)发明了一种被北 美铁路系统所采纳的条形码;1970年,美国超级市 场委员会制定了通用商品代码UPC码;1974年, Intermec公司的戴维〃阿利尔博士颜值出三九条码; 1977年,正式成立了欧洲物品编码协会(EAN)。



1974年,美国迈腾公司的戴维· 阿里尔博士研制 39码,很快被买过国防部采纳,作为军用条码码 制。 1976年,美国和加拿大UPC码的成功应用给以人 们很大的鼓舞,尤其欧洲人对此产生了很大的兴 趣。 1977年,欧共体在UPC-A码的基础上制定出欧洲 物品编码EAN-13和EAN-8码,签署了《欧洲物品 编码协议备忘录》,并正式成立欧洲编码协会 (EAN)。

日本,从1974年开始建立POS系统,研究标准化 及信息技术输入方式、印制技术等。并在EAN基 础上,于1978年,制定日本物品编码—JAN。并 童年加入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开始进行厂家登记, 并全面转入条码技术及其系列产品的开发工作, 10年后,成为最大的EAN用户。
三、条码识别技术在国内的发展情况

条码技术的应用必须以信息分类编码为基础,而 当前我国的物品编码体系很不完善,除了应用的 商品条码的代码体系外,其他编码系统大都拓展 性差、互不兼容、缺乏通用交换平台,影响了行 业、企业间的信息交换。当前,中国物品编码中 心正在积极筹建全国物品编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致力于建立我国物品编码体系,这将极大地推动 我国信息化建设。
谢谢!
虽然条码技术最早出现在20世纪四十年代, 但是得到实际的应用和发展还是70年代左右。现 在,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已普遍使用条码技 术,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并逐步渗透到许多 技术领域。 如今,印刷品外包装上的条码,像一条条经 济信息的纽带,将世界各地的生产制造商、出口 商、批发商、零售商和顾客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