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基本知识资料
1899年7月29日海牙第二公约《陆战法规和惯例公约》 1907年10月18日海牙第四公约《陆战法规和惯例公约》 1949年8月12日日内瓦第四公约《关于战时保护平民的公约》
国际红十字标志
红新月
红十字
红水晶
救援伤兵国际委员会于1875年改名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Red Cross) ,并向外扩 张至伊斯兰国家,但由于十字是基督教的宗教符号,伊斯 教徒不愿意接受,1876年在奥斯曼帝国采用“红新月”标 志,波斯帝国采用古老的狮子和太阳图案。1929年国际红 十字会承认了这两个符号。伊朗霍梅尼政变取得政权后,
)的建设、管理。
•
6.红十字青少年。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建立红十字组织,发展会员,
开展红十字青少年活动进行精神文明教育及青少年的卫生健康教育,促进学
生的德育发展;开展国际红十青少年的友好交往。
•
7.台湾事务。为海峡两岸同胞服务,处理查人转信、探亲衍生等问题,
两岸红十字组织积极开展卫生救护交流、赈灾及红十字青少年活动。
与国家社会保障体系,服务于社会上最易受损害的群体。
•
4.宣传和传播。利用各种媒介、各种形式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
会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标志使用办法》,传播日内瓦公约及其附
加议定书,宣传红十字会的宗旨、任务。
•
5.推动无偿献血工作。宣传动员群众无偿献血,协助政府表彰奖励无偿
献血先进单位和个人。批准负责中国造血干细胞捐赠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
• 1864年,此时红十字会运动已经扩散至欧 洲12个国家,并于日内瓦首度签署了《改 善战地陆军伤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此 即第一条日内瓦公约。
战地公约
1864年8月22日日内瓦公约《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境遇的公约》 1906年7月6日日内瓦公约《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的公约》 1929年7月27日日内瓦第一公约《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的公约》 1949年8月12日日内瓦第一公约《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的公约》 海上保护
•
8.对外交往。中国红十字会根据独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原则,发展同
各国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友好合作关系,参加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工作。
•
Hale Waihona Puke 1.人道 Humanity: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的本意是要不加歧
视地救护战地伤员。在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努力防止并减轻人们的疾
苦,不论这种痛苦发生在什么地方。本运动的宗旨是保护人的生命和
意识形态的争论。
•
4.独立 Independence:本运动是独立的。虽然各国红十字会
1899年7月29日海牙第三公约《关于日内瓦公约的原则适用于海战的公约》 1907年10月18日海牙第十公约《关于日内瓦公约的原则适用于海战的公约》 1949年8月12日日内瓦第二公约《改善海上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及遇船难者境遇的
公约》
战俘待遇
1899年7月29日海牙第二公约《陆战法规和惯例公约》 1907年10月18日海牙第四公约《陆战法规和惯例公约》 1929年7月27日日内瓦第二公约《关于战俘待遇的公约》 1949年8月12日日内瓦第三公约《关于战俘待遇的公约》 保护平民
广元市昭化区白果乡小学2016年 公益性初级救护培训
2016年6月23日
四川省红十字会
红十字基本知识
主讲:辛罡
一个设想的由来
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的起源
1859年·法奥战 争 亨利 杜南
索尔弗利诺回忆录
5个人的组织
亨利-杜南、古斯塔·莫瓦尼埃、吉勒姆-亨 利·杜福尔、路易斯·阿皮亚、及西奥多·莫 诺瓦一同成立了“救援伤兵国际委员 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the Relief of the Wounded)。 1875—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中国红十字会建有区域性的和省级的备灾救灾中心,储备救灾物资,培训
救灾人员。
•
2.卫生救护。开展群众性初级卫生救护训练,培训初级卫生救护人员,
以减轻意外伤害造成的损害。
•
3.社区服务。各级红十字会组织广大红十字会会员和志愿工作者,对散
居在社会上的孤老病残,进行社会救助和社会服务。兴办社会福利事业,参
字会。1911年清朝覆灭,1912年将
大清红十字改为中国红十字会。
红十字会职责
·救灾 ·救助 ·救护(国家十二五规划)
红十字会职责
·推动无偿献血 ·捐献造血干细胞 ·器官遗体捐献
•
l、备灾与救灾。每当大的自然灾害发生,中国红十字会即开展社会募捐
活动,为灾区筹集赈济物资、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派出医疗队到灾区服务
门符号,红十字会正在讨论准备采取一种国际通用的,没 有宗教意义的红菱形符号。
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
•
清光绪帝30年(1904年)2月,日本
和沙皇俄国为争夺殖民地,在中国东
北发动了日俄战争,东北人民被铁蹄
和战火蹂躏。当时的社会名流对此十
分关注。工部尚书吕海寰约集上海官
绅及各国驻沪代表,倡议成立红十字
会。由海关道沈敦和等三位中国办事
健康;保障人类尊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友谊和合作;促
进持久和平。
•
2.公正 Impartiality:本运动不因国籍、种族、宗教信仰、阶级
偏见和政治见解而有所歧视,仅根据需要,努力减轻人们的疾苦,优
先救济困难最紧迫的人。
•
3.中立 Neutrality:为了继续得到所有人的信任,本运动在冲
突双方之间不采取立场,任何时候也不参与带有政治、种族、宗教或
总董与英、法、德、美等国人士组成
的外国办事总董们拟定了会章。同年
,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成立。红十
字会刚一建立,就利用各地绅商将劝
募的20余万两款银和清廷颁发的内帑
银10万两组派义务工作队赶赴东北,
救出难民数万人,并对他们进行了赈
济、救护、资遣和留养。1906年,清
政府签署承认了日内瓦公约。翌年,
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改为大清红十
废弃了红十字会的符号,和其他伊斯兰教世界一样采用红 新月会符号。国际红十字运动才于1986年改名为“红十字 与红新月运动”,而红十字会联合会则于1991年改名为“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后来以色列要求采用
红色犹太教符号,六角的“大卫之星”,没有被红十字会
批准,因为怕此例一开,各种团体都会要求自己的五花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