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家在使用桥博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些问题

大家在使用桥博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些问题

桥梁博士计算桥梁上部结构一、截面几何特性和冲击系数:0、桥博内裂缝输出单位为mm,内力输出单位为KN,弯矩输出单位KN.m,应力输出单位Mpa。

1、从CAD中往桥博里面导入截面或者模型时,CAD里面的坐标系必须是大地坐标系。

2、桥博里面整体坐标系是向上为正,所以我们在输荷载的时候如果于整体坐标系相反就要输入负值。

3、从CAD往桥博里导截面时,将截面放入同一图层里面,不同区域用不同颜色区分之。

4、桥博使用阶段活载反力未计入冲击系数。

5、桥博使用阶段活载反力分已计入1.2的剪力系数。

6、计算横向力分布系数时桥面中线距首梁距离:对于杠杆法和刚性横梁法为桥面的中线到首梁的梁位线处的距离;对于刚接板梁法则为桥面中线到首梁左侧悬臂板外端的距离,用于确定各种活载在影响线上移动的位置。

7、当构件为混凝土构件时,自重系数输入1.04。

(钢筋混凝土构件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容重为25KN.m3,但实际上为26 KN.m3,则自重系数为26/25=1.04。

素混凝土构件填1即可)8、桥博里通过截面修改来修改截面钢筋时,需将“添加普通钢筋”勾选去掉,在截面里输入需要替换的钢筋就可以把钢筋替换掉。

9、在施工阶段输入施工荷载后,可以通过查看菜单中的“显示内容设定”将显示永久荷载勾选上,这样就可以看看输入的荷载位置、方向是否正确。

10、桥博提供自定义截面,但是当使用自定义截面后,显示和计算都很慢,需要耐心。

11、桥博提供材料库定义,建议大家定义前先做一下统一,否则模型拷贝到其他电脑上时材料不认到那时就头疼了。

12、有效宽度输入是比较繁琐的事情,大家可以用脚本数据文件,事先在excel中把有效宽度计算好,用Ultraedit列选模式往里面粘贴,很方便!!14、当采用直线编辑器中的抛物线建立模型时,需要3个控制截面,第一个控制截面向后抛物线,后两个控制截面向前抛物线,桥博里面默认的是二次抛物线!!15、当采用直线编辑器建立模型时,控制截面要求点数必须一致,否则告诉你截面不一致。

16、修改斜拉索面积时用斜拉索单元编辑器,在拉锁面积里需要输入拉索个数×单根拉索的面积。

17、挂篮操作的基本原理:挂篮的基本操作为:安装挂篮(挂篮参与结构受力同时计入自重效应)、挂篮加载(浇筑混凝土)、转移锚固(挂篮退出结构受力、释放挂篮内力及转移拉索索力)和拆除挂篮(消除其自重效应)。

具体计算过程如下:1)前支点挂篮:(一般用于斜拉桥悬臂施工)2)如果挂篮被拆除,则挂篮单元退出工作,消除其自重效应。

3)如果挂篮转移锚固,则挂篮单元退出工作,释放挂篮内力,并将拉索索力转到主梁上。

4)如果安装挂篮,则将挂篮单元置为工作单元并与主梁联结,计算挂篮自重产生的结构效应。

5)如果挂篮上有加载,则计算加载量值,并计算其结构效应。

(挂篮加载时,挂篮必须为工作状态);一般施工过程:安装空挂篮、调索、浇筑部分砼、调索、浇筑全部混凝土、调索、拉索锚固转移、移动挂篮,其中移动挂篮过程采用在同一阶段拆除和安装挂篮来模拟。

6)后支点挂篮:(一般用于无索结构的悬臂施工,如连续梁、T构等)7)如果挂篮被拆除,则挂篮单元退出工作,消除其自重效应。

如果挂篮转移锚固,则挂篮单元退出工作,释放挂篮内力。

如果安装挂篮,则将挂篮单元置为工作单元并与主梁联结,计算挂篮自重产生的结构效应。

如果挂篮上有加载,则计算加载量值,并计算其结构效应。

(挂篮加载时,挂篮必须为工作状态)。

一般施工过程:安装空挂篮、浇筑砼、张拉预应力、释放挂篮、移动挂篮,其中移动挂篮过程采用在同一阶段拆除和安装挂篮来模拟。

18、桥博计算速度很慢,有可能是因为自定义截面,或者是没有定义运算步长(不定义步长则按相邻支撑点之间的最小距离1/50)19、当横向力分布系数输入1时,则计算出的活载反力为单列车活载反力,单列车活载反力对于我们计算下部时经常用到。

20、大家在计算桥面是双面坡的连续梁时,由于桥博梯度温度默认是从截面最高点往下开始计算的,所以梯度温度计算的偏小,解决的办法就是将主梁做成平坡,梁高取平均梁高来计算。

二、计算截面几何特性1、CAD查取:在AUTOCAD中有一个命令massprop可以计算截面的面积、周长、质心、惯性矩,操作简介:(1)首先在CAD中画出如下图的图形;(2)用region命令将图形转化成内外两个区域;(3)用subtract命令求内外区域的差集;(4)用move命令将图形移动至(0,0,0),用scale 命令将图形单位调整为米;(5)用massprop命令计算截面性质(可惜这个命令不能计算抗扭惯距)。

2、采用桥博计算截面惯距操作简介:本人使用的是桥博3.03,大家可以新建一个项目组,在新建项目上右键选择截面设计,选择C:\Program Files\TongHao\DoctorBridge30\EXAMPLES\Tool\DbDebug2.sds,当前任务类型选择截面几何特征,在截面描述中清除当前截面(包括附加截面还有主截面里面的钢筋),选择“斜腹板单箱单室”(大家在可根据自己计算的截面选择相应的截面,如果桥博内置的截面没有的话,可以选用从CAD中导入,CAD导入将在后面的教程中介绍)输入截面相应的数据(附图)。

3、第三种方法:采用midas/SPC计算截面性质,也是编者向大家推荐采用的方法!!他不仅可以计算抗弯惯距而且可以计算抗扭惯距!!操作简介:首先需要大家把画好的截面存成dxf文件格式(需要把截面的内外区域放到一个图层里,截面单位与刚进SPC里选用的单位统一,本教程选用的单位为米,坐标系为大地坐标系)。

(2)在File菜单中选择import/AUTOCAD.DXF,然后选择文件,这时候大家就可以看到你画的截面就被导入SPC中了;(3)选择model菜单中Section/Generate,用鼠标框选截面(被选择后线型变成红色);这一步最关键,在apply正上方,有一个Caculate Properties Now复选框,勾选他,然后选择Aplly;选择Property菜单中的Display可以查阅Asx和Asy(抗剪面积)、Ixx和Iyy(这两项是抗弯惯距)、Ixy、J(抗扭惯距)。

也可以用List列表查询,或者输出成文本文件,下面列出的就是文本文件:A——1.273881453070;Asx——0.706829629623;Asy——0.470480363253;Ixx——0.394983378948(抗弯惯距);Iyy——0.792165028718;Ixy——0.000000000000J——0.446936754149(抗扭惯距)。

4、第四种方法是简化计算截面来计算抗扭惯矩:对于像简支转连续这种小箱梁,计算截面抗扭惯距时,闭合截面以外的板可以忽略不计,大约为总扭矩的1%左右,结果主梁简化成为一个对称的梯形,简化图形见附件简化截面:计算公式:It1=4×b^2×h1^2/(2×h/t+b/t1+b/t2)其中:t,t1,t2为各板厚度h,b为板沿中心线长度,h为上下板中心线距离It1= 4×((1.605+0.865)/2)^2×1.48^2/(2×1.5255/0.1746+0.865/0.18+1.605/0.22)=0.4518 m4计算出抗扭惯矩为0.4518,而用midas计算抗扭惯矩0.4469,两者之间相差不多!!完全可以用简化模型计算二、横向分布系数:1、预制梁(板梁、T梁、箱梁)这一类也可分为简支梁和简支转连续2、现浇梁(主要是箱梁)首先我们来讲一下现浇箱梁:一个单箱三室跨径27+34+27米的连续梁,梁高1.55米,桥宽12.95米。

1)支点采用计算方法为为偏压法(刚性横梁法)mi=P/n±P×e×ai/(∑ai*ai)2)跨中采用计算方法为修正偏压法(大家注意两者的公式,只不过多了一个β)mi=P/n±P×e×ai×β/(∑ai * ai)β---抗扭修正系数,β=1/(1+L^2×G×∑It/(12×E×∑ai^2 Ii)其中:∑It---全截面抗扭惯距;Ii---主梁抗弯惯距,Ii=K Ii` K为抗弯刚度修正系数,L---计算跨径;G---剪切模量,G=0.4E,旧规范为0.43E;P---外荷载之合力;e---P对桥轴线的偏心距;ai--主梁I至桥轴线的距离。

或者采用简化截面计算界面的抗扭,下面就介绍一下这种大箱梁是如何简化截面的:简化后箱梁高度按边肋中线处截面高度(1.55m)计算,悬臂比拟为等厚度板。

①矩形部分(不计中肋):计算公式:It1=4×b^2×h1^2/(2×h/t+b/t1+b/t2)其中:t,t1,t2为各板厚度;b为板沿中心线长度;h为上下板中心线距离It1=4×((8.096+7.281)/2)^2×1.34^2/(2×1.401/0.603+8.097/0.22+7.281/0.2)=5.454 m4②悬臂部分计算公式:It2=∑C i b i t i3其中:ti,bi为单个矩形截面宽度、厚度Ci为矩形截面抗扭刚度系数,按下式计算:Ci=1/3×(1-0.63×ti/bi + 0.052×(ti/bi)^5)=1/3×(1-0.63×0.26/2.2+0.052×(0.26/2.2)^5) =0.3098It2=2×0.309×2.2×0.26^3=0.0239 m4③截面总的抗扭惯距It= It1+ It2=5.454+0.0239=5.4779 m4大家可以用midas计算对比一下看看简化计算和实际能差多少??先计算一下全截面的抗弯和中性轴,下面拆分主梁需要用的到采用<<桥梁博士>>V2.9版中的截面设计模块计算全截面抗弯惯距,输出结果如下:<<桥梁博士>>---截面设计系统输出M文档文件: D: \27+34+27.sds文档描述: 桥梁博士截面设计调试任务标识: 组合截面几何特征任务类型: 截面几何特征计算截面高度: 1.55 m计算结果:基准材料: 50号混凝土基准弹性模量: 3.5e+04 Mpa换算面积:7.37 m2换算惯矩: 2.24 m4中性轴高度: 0.913 m沿截面高度方向 5 点换算静矩(自上而下):主截面:点号: 高度(m): 静矩(m3):1 1.55 0.02 1.16 1.773 0.775 1.834 0.388 1.585 0.0 0.0计算成功完成结果:I全= 2.24 m4 中性轴高度H=0.913m下面来讲一下主梁拆分的原则:将截面划分为τ梁和I梁,保持将两截面中性轴与全截面中性轴位置一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