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考研政治马原部分易错题整理第一章(上)2016考研政治马原政经部分,一般出现在论述题和材料题部分的频率较低,大部分分值都会在选择题和辨析题中出现,因此,对政经部分的选择题练习需要考生在冲刺阶段多加练习,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易考又易错的选择题,并有详细的命题解析,希望能够帮助考生更好的备考,预祝大家能够取得好成绩!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单选在小规模范围内,以货币为交换媒介,以满足私人利益需要为目的,交换商品以满足自身使用价值的需要。
这种经济形态是指:A.自然经济B.简单商品经济C.发达商品经济D.市场经济[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两个阶段。
商品经济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阶段。
首先,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是商品经济的特征。
自然经济是与较低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形态,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封闭保守的经济,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劳动以自然分工为基础。
发达的商品经济阶段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与机器大生产、发达的科技相联系,生产和交换的目的不仅为了交换自己需要的使用价值,更为了获得更多的价值,使价值增殖。
而市场经济是市场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
因此,ACD均为错误选项。
只有简单的商品经济才是在小规模范围内,以货币为交换媒介,以满足私人利益需要为目的,交换商品以满足自身使用价值的需要的经济形态。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这段话说明:A.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C.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表现在二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缺一不可。
第一,商品必须具有使用价值。
一个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人需要,就不能成为商品,即使在它身上耗费再多的劳动,这些劳动也不能形成价值。
所以,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就不能形成价值。
第二,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
一个物品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如阳光、空气等,就不具有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
第三,商品必须是用来交换的。
商品作为劳动产品,生产出来以后,其使用价值是为了满足别人的需要,而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
不进行交换,使用价值就不能满足别人的需要,生产时耗费的劳动也不能形成价值。
总之,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包含在商品化中的劳动不是有用劳动,则不能形成价值。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交换价值好像是一种偶然的、纯粹相对的东西,也就是说,商品固有的、内在的交换价值似乎是一个形容语的矛盾。
”马克思的这句话说明:A.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B.两种不同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比例是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不断改变C.两种不同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比例是随意确定的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交换价值的特点。
一种商品在与其他多种商品相交换时,会形成不同的数量比例关系,因而可以有多种交换价值。
一种商品的交换价值会随时间和地点的变化而变化,但在相同的时间和地点,它大体上是既定的。
一般来说,在同一时间的同一市场上,每一种商品都有为众多交易者共同认可的同一交换价值。
但是交换价值表现为有差别的交换比例,并不是说这种比例是随意决定的,交换价值是价值表现形式,这种交换比例的确定是由交换双方的价值来决定的。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简单劳动为尺度。
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化为复杂程度相同的劳动,是通过将复杂劳动换算为简单劳动来实现的。
这种换算的比例是:A.由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B.由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C.由商品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之间共同协商决定的D.在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实践中,经过自发地反复多次调整,逐渐确定并为社会所公认的[命题分析] 这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确定。
个别劳动时间折算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只能在同一行业、同一工种之间进行。
对于不同的行业和工种来说,还需要进行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折算。
实际上,商品价值量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作为尺度单位的(因为简单劳动是最为普遍的劳动),再把不同复杂程度的劳动换算为多倍的简单劳动。
所谓简单劳动,是指那些事先不需要经过任何特殊的训练或学习,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够从事的劳动。
它在性质上虽然在不同的国家或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是不一样的,但如果从一个既定的社会来看,它又是一定的。
而复杂劳动是指那些需要经过专门学习或训练的人才能从事的劳动。
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复杂劳动只能看做是强化的或倍加的简单劳动。
因而少量的复杂劳动可以和大量的简单劳动相等。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之间的比例完全是一个在商品生产背后的社会过程中自发地确定的。
而且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劳动的复杂程度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因此,正确答案是D选项。
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的劳动从社会分工来看是:A.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C.社会劳动D.私人劳动[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商品生产者劳动的社会性质。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二重性,这是由私有制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所决定的。
一方面,因为这种商品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的,每个商品生产者的生产完全是私人的事情。
他作为生产资料的私有者,独立地进行生产,生产什么,怎样生产,生产多少,都由私人所决定,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归私人自行支配。
这就决定了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私人的性质,是私人劳动。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商品经济是建立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的,各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
他作为社会分工体系中的一员,是为满足社会需要而生产的,是为社会而劳动的,他的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
这就决定了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又具有社会的性质,是社会劳动。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劳动生产率是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商品的效率,它特指的是:A.具体劳动的生产率B.抽象劳动的生产率C.个别劳动的生产率D.社会劳动的生产率[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劳动生产率的含义。
劳动生产率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
劳动生产率总是具体劳动的生产率,它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一是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生产资料(特别是其中的生产工具)的规模和效能,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及其在再生产中的应用,劳动者技术的平均熟练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组织程度以及自然条件等。
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必然引起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从而引起商品价值量的变化。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同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里创造出来的商品的价值量:A.增加B.减少C.不变D.增减不定[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是两种使用价值相互交换的基础,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商品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同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相同时间内创造的商品的价值总量相等。
劳动生产率提高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但不能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信用货币的产生是随着货币的哪一项职能的发展而出现的:A.价值尺度B.支付手段C.流通手段D.贮藏手段[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信用货币的产生。
随着商品经济和信用制度的发展,又产生了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是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信用证券,包括现代的普通银行券、商业期票、银行支票等,这些都可以在市场交易中起流通媒介的作用。
信用货币是直接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中产生的。
各种信用货币的流通加速了资金的周转。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加深了商品经济运用中的矛盾。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马克思指出:“商品价格对商品价值的不断背离是一个必要的条件,只有在这个条件下并由于这个条件,商品价值才能存在。
”这说明:A.商品价值是在价格波动中决定的B.商品价格和价值由供求关系决定C.商品价格在供求关系影响下围绕价值波动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D.价值是价格的内容和客观基础,价值和供求关系共同决定价格[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要发生作用跟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密切相联系的。
价格根据供求上下波动,它本身就成为了一种反映市场供求状况的真实市场信号。
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价格与价值的偏离不会长时期持续下去,供求关系不平衡也不会始终不变。
但是,各种商品价格的波动,又是围绕着一个重心来进行的,这个重心就是商品的价值。
马克思明确说过:“商品按照它们的价值来出售这个假定,当然只是意味着:它们的价值是它们的价格围绕着运动的重心,而且价格的不断涨落也是围绕这个重心来拉平的。
”市场价格的不断波动,即它的涨落,会互相补偿,彼此抵消,并且还原为平均价格,而平均价格是市场价格的内在规则。
因此,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着价值波动,正表明价值规律的贯彻。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仅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相反,正是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2002年理科第4题)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A.剩余价值学说B.生产价格理论C.劳动二重性学说D.劳动力商品理论[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在劳动与价值的关系问题上,在运用劳动价值论分析全部社会经济关系和经济运行中,马克思的理论具有惊人的彻底性。
这种彻底性的理论基础,就是马克思创立的劳动二重性学说。
劳动的二重性问题是指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要懂得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必须从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生产商品中的各自的作用把握两者的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有对立统一关系。
首先,统一指的是商品生产者在进行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支出了抽象劳动,它们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种劳动。
劳动的这两种二重性是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二因素的决定条件。
其次,对立指的是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的是社会生产关系,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的。
理解抽象劳动和理解价值紧密相关,重要的是把握住它们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