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哥德巴赫猜想ppt课件

哥德巴赫猜想ppt课件

陈景润毕生后选择研究数学这条异常 艰辛的人生道路,与沈元教授有关。在他那里, 陈景润第一次知道了哥德巴赫猜想,并立志去摘 取那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
THANK YOU
SUCCESS
2019/5/7
可编辑
大学毕业之后,陈景润到北京当了一段 中学数学教师,(他不太适合当教师)后来又回 到厦门大学,在图书馆工作,这下子陈景润可有 时间钻研他喜爱的数学了。由于夜以继日地攻读, 身体底子又不好,再加上节省下的钱买书,舍不 得吃,他得了肺结核和腹膜结核病。一年住了六 次医院,做了三次手术。
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对 “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取得 突破性进展,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他的著名论文《大偶数表为 一个素数及不超过两个素数乘积 之和》中的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 为“陈氏定理”。
最终会由谁攻克“1 + 1 ”这个难题
呢?现在还无法预测。
第二十四届国际数学家大会2002年在 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大会上,
疾病的折磨,攀登道路的艰险,没有 征服瘦小的陈景润。他写出了数论方面的论文, 寄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华罗庚所长看了他 的论文,从论文中看出陈景润是位很有前途的数 学天才,在他的建议下,陈景润被调到数学研究 所,专门从事数学研究。陈景润欣喜若狂。
1957年,中国的王元证明了 “3 + 3 ” 和 “2 + 3 ”。
1962年,中国的潘承洞和苏联的巴尔巴 恩证明了 “1 + 5 ”, 接着中国的王元证 明了“1 + 4 ”
1965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和小维诺格 拉多夫及意大利的朋比利证明了“1 + 3 ”。
1966年,中 国数学界升起一颗 耀眼的新星,陈景 润在中国《科学通 报》上告知世人,
以后,科学家们就试图采用缩 小包围圈的办法,从(9十9)开始,逐 步减少每个数里所含质数因子的个数, 直到最后使每个数里都是一个质数为止, 以此方法来证明“哥德巴赫猜想”。
1920年,挪威的布朗(Brun)证明了 “9 + 9 ”。 1924年,德国的拉特马赫证明了“7 + 7 ”。 1932年,英国的埃斯特曼证明了 “6 + 6 ”。 1937年,意大利的蕾西先後证明了“5 + 7 ”,
哥德巴赫对许多偶数进行了检验,都说明这个 推断是正确的。但是,自然数是无限的,是不 是这个论断对所有的自然数都正确呢?还必须 从理论上加以证明,哥德巴赫自己无法证明。
当年,他写信给当时有名的数学家欧拉,请他 帮忙作出证明。后来欧拉回信说:“我认为你 提出的问题是对的,不过我也无法证明”。因 为没能证明,不能成为一条定理,所以只能说 是一个猜想,人们就把哥德巴赫提出的这个问 题称为“哥德巴赫猜想”。
“4 + 9 ”, “3 + 15 ”和“2 + 366 ”。 1938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证明了“5 + 5 ”。 1940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证明了 “4 + 4 ”。 1948年,匈牙利的瑞尼(Renyi)证明了
“1 + c ”,其中c是一很大的自然数。
1956年,中国的王元证明了 “3 + 4 ”。
悬赏500万美元征解
陈景润简历:
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闽侯。父母是邮局职员。母 亲一共生了12个孩子,可是只活了6个。陈景润排行老三。
父母终日劳动,家境仍贫寒,顾不得疼他﹑爱他, 再加上日寇和国民党的烧杀抢掠,给陈景润幼小的心灵留 下创伤。他性格孤独,个子矮小,但学习刻苦。
他在中、小学读书时,就对数学情有独钟。一有 时间就演算习题,在学校里成了个“小数学迷”。
十九世纪数学家康托耐心地试 验了1000以内所有偶数,而奥培利又试 验了从1000到2000的所有偶数,他们断 定,在所试验的范围内猜想是正确的.
1911年梅利指出,从4到 9000000之间绝大多数偶数都是两素数之 和,仅有14个数情况不明.后来更有人 一直验算到了三亿三千万之内所有偶数, 猜想都是正确的.
从此,哥德巴赫猜想成了一 道世界有名的难题。
有人称它为“皇冠上的明珠”, 是数学上的一座高峰。
二百多年来,许许多多数学 家都企图给这个猜想作出证明。
二百多年过去了,还没有人 证明它。哥德巴赫猜想由此成为数学 皇冠上一颗可望不可及的“明珠”。
在1900年,伟大的数学家 希尔伯特在世界数学家大会上作了 一篇报告,提出了23个挑战性的问 题。哥德巴赫猜想是第八个。
他不善言辞,为人真诚和善,不计较个人得失。 高中没毕业就以同等学历考入厦门大学。
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
陈景润的高中是在英华中学念的。在 这所中学里有一位数学教师叫沈元,他曾是清华 大学航空系系主任。沈老师的知识渊博,课上给 学生们讲许多吸引人的数学知识。有一次,他向 学生讲了个数学难题,叫“哥德巴赫猜想。”
此后,20世纪的数学家们在 世界范围内联手进攻“哥德巴赫猜 想”堡垒,终于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到了筛 选法证明,得出了一个结论:每一个不小于4的 偶数都可以表示成(9+9)。
其中“9+9”的含义是:
每一个不小于4的偶数,都可以写 成两数的和,其中每个数又是若干个素数因 子的积,这些素数因子的个数不超过9个,简 称“9+9”。
世界名题
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
生于1690年
德国一位中学教师,后来成为 一位著名的数学家
1725年当选为俄国彼得堡科学 院院士
1742年,哥德巴赫在教学中发现:
每一个不小于4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 个素数(也叫质数)的和,简称 “1+1”。例如:
4=2+2、 6=3+3、 8=3+5、 12=5+7、100=3+97、 102=5+97、 104=7+97 1000=3+997、 1002=5+997、 1004=7+997 ……
他证明了(1+2)!
陈景润的结论是:
“任何充分大的偶数都是一个 质数与一个自然数之和,而后者仅仅 是两个质数的乘积。”
通常都简称这个结果为大偶数 可表示为 “1 + 2 ”的形式。
“1+1”和“1+2”的举例
►8=3+5=2+2×3 ►16=3+13=2+2×7 ►18=5+13=3+3×5
►100=3+97=5+5×1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