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创新生态系统”盘点日前,社交网站脸谱正式上市,并以约160亿美元的融资规模创下美国互联网公司首次公开募股新纪录。
脸谱在美国硅谷成长为世界级IT新贵,有评论家指出,脸谱的崛起证明“硅谷模式”依然有效。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IT产业的每次重大技术变革浪潮中,几乎都至少有一家在硅谷诞生和成长的公司成为全球市场的引领者。
也有人指出,硅谷长盛不衰的奥秘在于创新与创业紧密结合,在这里,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盘点美、英等国家的“创新生态系统”不难发现,无论老牌发达国家还是后起之秀们,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都不乏企业的身影。
美国:企业是科技创新主体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美国国家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特点。
目前,美国中小企业创造了三分之一以上的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提供了约三分之二的新增就业岗位。
美国主要采取提供创新资金、税收优惠和服务方式创新,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
在2011年新版的《美国创新战略》中,总统奥巴马再次呼吁简化研究和实验税收减免政策并使其永久化,从而为美国企业创新和加大研发投资提供持续动力。
英国:科技创新与经济协同发展英国长期以来一直注重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并不断加大对这两方面的统筹力度,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协同发展。
2009年,英国政府将过去的“商业、企业和管理改革部”与“创新、大学和技能部”合并,成立了新的“商业、创新和技能部”,统管商业发展与科技创新。
英国已经形成一套将高校科研成果推向市场的成熟体系,以剑桥大学为例,过去几十年来,在剑桥大学的各种科研成果基础上,先后出现1000多家科技企业,出现了“剑桥现象”。
韩国:企业主导科技创新作为后起之秀,韩国同样重视企业在科技创新上的作用,并积极扶持企业进行自主创新。
韩国在科技研发计划及项目选择上始终以实用为主,对技术创新成果的评价也以市场为标准。
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自主创新模式开始由政府推动型向企业主导型转变。
政府进一步完善科技法规和配套科技政策,从资金、税收、信息、人才等方面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扶持,重点扶持企业拥有的研究所。
目前,韩国国家科研院所主要承担国家战略领域的研发,大学主要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大量的高新技术和产业技术均由企业完成,韩国形成了官、产、学、研协调发展的国家创新体系。
俄罗斯:科技创新面临三挑战俄罗斯不少专家认为,俄创新体系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挑战:法律基础不完善;缺乏金融资源;企业创新积极性不高。
为了解决俄罗斯创新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俄经济发展部在《2020年前俄罗斯创新发展战略》中制定了未来必须采取的20项措施,包括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大幅提高创新人才质量,提供国家支持机制和更多优惠政策,完善基础设施,鼓励高科技企业“走出去”,发展风险投资等私人融资机制等。
俄政府希望通过这些措施,在2020年前将俄创新产品占工业品的比例从4.9%提高到25%至35%。
《中国科学报》 (2012-06-23 A2 环球)创建良好创新生态系统(组图)编者按科技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科技不会自发地促进经济增长。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各国均把创新作为提升经济的根本动力,进行科技体制改革,变科技管理为创新管理,加强对创新链的宏观管理,以期从国家层面完善对各个创新环节的总体协调,创建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提高创新效率。
法国:政府为创新铺路本报驻巴黎记者胡博峰法国是公认的过去和未来几年内最具研究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国家之一。
创新是法国由来已久的传统。
当我们对法国的化妆品和时装如数家珍之时,是否还依稀记得输血技术、摄影技术、光伏电池、狂犬疫苗、电影放映机、人工放射线、智能卡和基因疗法等等其实都是法国的发明或发现?法国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绩,和其着力打造高质量的科研开发团队不无关系。
法国政府认为,如今科研全球化趋势明显、国际竞争日益加强,在这样的背景下,法国必须在科研和创新方面拥有制胜优势,才能增强在全球范围内的国家竞争力,而培养和吸引高质量人才则是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手段。
为此,法国政府提倡法国大学享有更多自主权,在行政层面则强调建设“研究团队声望卓著、产业集群聚合有力”的公司或研究中心,进而形成产业集群,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力。
正是在法国政府的高效运作下,法国成为当今高质量的科研开发人力资源最为集中的国家之一。
在法国,科研开发机构拥有38万个相当于全日制的各种职业的工作人员。
至于纯粹的科研人员,法国位居世界第六和欧洲(23万相当于全日制的科研人员)第二,排在美国(130万相当于全日制的科研人员)、中国(92.6万人)、日本(67.7万人)、俄罗斯和德国之后。
法国科研人员的数量每年平均增长3%,是这几年经合组织(OCDE)国家当中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与人们固有的人才流失概念相反,法国是一个“保护人才”的国家。
多名在法国巴黎求学的各国留学生告诉记者,在科学研究国际化的环境下,法国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国家。
而在谈到法国为何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时,他们将原因归纳为法国拥有开展科研开发(R&D)活动的环境,即经过改造的大学、得到公认的科研队伍、能把企业和科研中心联合起来的竞争园区,以及有竞争力的企业成本。
此外,法国政府支持创新的政策为法国换来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首先是竞争性产业集群:法国共有71个产业集群,其中17个是国际性集群。
集群保证研究人员在公共(或私立)研究机构和生产商之间顺利流动,生产商可能是大集团,也可能是初创企业,但这不影响流动结果。
集群的商业合作伙伴自2005年以来共实施了455个项目,有1万名研究人员在其间流动,研究支出约为28亿欧元,公共财政补贴为9.29亿欧元。
这些集群正在迅速全球化,因为集群内有约500家企业和17.35万名雇员属于外国集团(或组织)。
罗马非一朝而建成,法国的创新之路也是如此。
多年来,法国的创新理念也是通过不断地自我修正以期更加适应实际需要。
自2005年以来,法国对科研和创新体系在此前基础上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改革。
例如,简化科研人员的行政手续,加强科研机构之间的联系等。
具体来说,法国通过使研究机构网络化来聚合重要的创新力量,又通过以下两种重要方式提升其国际影响力:一方面打造科研及高等教育集群(PRES);另一方面营造地方性高等教育和科研活动中心从而提升国际关注度。
在支持创新方面,法国政府向外国人提供了具有吸引力的政策。
以居留许可政策为例,自2007年底开始,技能和专长居留许可证主要签发给项目特别是科研项目领导人。
持这种多年居留许可证的项目领导人,其家庭成员也可获得居留权,并自动获得在法的工作权。
此外,法国政府在居留政策中新加入了“外籍雇员”临时居留许可政策,也就是针对国际公司内的外籍雇员来法国分公司工作的有关政策。
上述外籍雇员同样也可获得多年居留权,其家庭成员自动获得在法工作权。
同时,在获取相关居留的手续上也更为简便。
此外,对于专注研发、表现优异、联成网络的研发机构,法国政府在给予补贴的同时还向欧盟申请研究活动补贴。
据了解,欧盟第7届研究开发框架计划(2007年至2013年)决定将500亿欧元预算用于补贴研究活动。
而法国就有数千家公司获得了研究开发框架计划中的财政补贴。
最新研究表明,通过发达国家在1998年和2008年对本国企业的研发投入比例可以看出,一些国家的政府投资占企业研发经费的比重不降反升,比如法国从9.1%提升至12.1%。
有专家指出,这一时期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各国政府也相应加大了研发投入的绝对值。
法国政府官员认为:“据预测,到2030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知识经济的比重将占全球GDP的20%。
现在应当重新调整欧洲科研计划的方向,使之能够最大限度地在工业生产中发挥效益。
”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法国提出了设立欧洲专利基金和欧洲风险投资基金的建议。
在当前世界经济仍然低迷、失业率居高不下的严峻形势下,依靠创新、依靠知识经济和绿色经济,应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尽快走出危机的重要举措,以新的模式增强未来竞争力,加大创新投入,提高优势产业的产品竞争力,从而强化和保证发达国家在全球竞争中长盛不衰的地位。
日本:加强科技创新的一元化领导本报驻东京记者鲍显铭近年来,世界主要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提振经济的推动力,从国家发展战略的层面加强宏观管理,完善对各个创新环节的总体协调,加强对重要和薄弱环节的支持,以期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促进和推动科技创新。
日本也顺势而动,提出了将综合科学技术会议改为科技创新“战略本部”的设想。
目前,日本的科技管理体制是以集中协调为理念,内阁和国会是其科技政策的决策机构,而负责管理和咨询的机构有科学技术委员会、文部科学省和综合科学技术会议。
该会议成立于2001年1月,由14人组成,首相任会长。
其职责是以宏观政策为重点,制定科技发展方向,确定国家重大研究领域,实施战略性综合科技政策,并根据首相的咨询意见,调查和审议科技基本政策、预算及人才分配方针等重要事项。
主要功能是作为首相的“参谋”和最权威的审议机构,审议和通过科技振兴基本政策、重大科技计划、大型科研预算和人才、资源分配方针等。
会议下设七个专项调查会,分别是:重点领域推进战略调查会、评价调查会、科技系统改革调查会、生命科学伦理调查会、学术会议调查会、宇宙开发利用调查会和知识产权战略调查会。
2010年10月19日,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经团联)提出了题为《制定新的科技创新政策以助于科技创新》的建议报告,报告认为,目前的“综合科学技术会议”未能充分发挥制定科技创新政策“指挥塔”的作用和职能,因此,应成立一个权限更大的、更能发挥“指挥塔”作用的新的“战略本部”,并搭建一个能充分反映产业界意见的平台“战略协议会”。
报告提出,要通过修改机构“设置法”和“科学技术基本法”等相关法律,加强“战略本部”的合法性、职能和权限。
“战略本部”的具体职能和权限应是:1.基本战略的立项和推进。
即将“战略本部”管辖范围扩大至ICT(信息通讯技术)战略、知识产权战略和国际标准化战略,构建一个以“战略本部”为中心的全面推进创新政策的体制。
2.赋予“战略本部”一定规模的预算和资源分配权限,依其判断进行预算和资源的分配。
3.产业界出身的人应在“战略本部”人员构成的一半以上等。
今年3月,经团联再次提出了成立“科学技术创新战略协议会(暂称)”的建议。
2011年起,日本开始实施第4个科学技术发展基本计划。
该计划拟在5年间投入25兆日元(占每年度GDP的1%)资金,大力推动作为国家战略的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
2011年7月,执政的民主党形成了一份题为《推进科技创新政策的基本方针》的中间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正处在激烈动荡之中,以环境问题为中心的全球问题日益严峻,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竞争的激烈,加速科技创新日显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