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善良》教学设计

《善良》教学设计

《善良》教案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二)回顾文章主题——王蒙心中的桃花源1.教师带领同学们回顾文章主题
明确:喜欢善良,不喜欢凶恶
国人终归会越来越善良
2.(1)请同学们阅读文章第七段,回答:作
者心中的善良的含义是什么?在他的心中善
良的力量体现在那些方面?
明确:①善良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远见,是
一种精神力量,是一种以逸待劳的沉稳,是
一种文化,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乐观。

②善良的力量是在于她是人的。

她属于人,
她属于更文明更高尚更发展得良好的人。


属于更文明更民主更发展更富强的社会。

(2)师小结:王蒙所说的“善良”并不仅仅
是存善心,做善事,而是上升到了为社会服
务的层面,因此善良的内涵得到进一步提升,
善良的力量也被无限放大,上升为一种大善。

学生回顾上
节课学习内
容,准备开始
学习新内容。

学生根据课
文内容回答
问题
简单说一说
什么是大善
(1~2名学
生谈)
带领学生回顾
课文,巩固所
学知识,加深
对文中所提出
的善良这一概
念的理解。

(三)探讨善良的思想内涵——寻找通往桃花源的小路
将事先准备好的有关儒家和道家的相关
资料(争鸣时间,学派代表人、代表文章及
名句,主要思想的解释,在现代社会生活中
的应用、评论文章)发给学生。

1.论证观点(学生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1)作者在文中提出了“善良”的观点,然
而文章中并没有列举大量的事实来论证,现
在请同学们在给定的材料中为作者找到善良
内涵的有关论据,为他在文中提出的观点提
供佐证材料。

(2)儒家、道家同学代表发言。

(每组3~5
名,之后教师评价,以鼓励为主)
(3)PPT出示“儒家思想的精华”——儒家
桃花源小路,师生共同分析。

①思想基础——孝亲尊师对人和社会都有
帮助
②核心思想——仁
③立身之本,处世之道——诚
④儒学在当代的发展与继承
以“仁”为本,是和谐之根本发展
以“义”育人,可培养团队精神
以“礼”待客,赢得人际关系
以“智”为贵,勇于创新,不断发展
以“信”为贵,做人之本,兴业之道
学生在老
师的指导
下完成:
1.分组讨
论、筛选、
总结,网络
查找表达
善良主题
的精神、事
例、名句,
体会善良
对人类和
社会的促
进作用。

2.汇报交流
查找结果。

3.小组内进
行讨论,然
后代表发
言。

在这个过
程中,同学
们以各自
学派的继
承人的身
在探讨内涵的
过程中有意识
的将国学文化
融入到教学内
容中,让学生
在潜移默化中
感受先贤思
想。

利用小组讨
论、电脑查找
资料的方法,
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让学生
主动投入到对
善良这一内涵
的挖掘中去。

(三)探讨善良的思想内涵——寻找通往桃花源的小路
由以上内容可以推断,儒学穿越了几千年
的时空隧道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仍然是有促进
和推动作用的,如果将儒学应用于社会之中,
人的灵魂得以塑造,社会大环境得以改善。

(4)PPT出示“道家思想的精华”——道家
桃花源小路,师生共同分析。

《道德经》中三个基本观点:
讲究珍惜身体
柔弱不争
主张“无为”
由以上内容可以推断,道学对人类自身和
当代社会的发展也是有促进和推动作用的,
如果将道学应用于社会管理之中,人的潜力
可以更自由的发挥,社会大环境也将得到改
善。

2.以上两种思想对提升人类思想境界和
社会发展都将起到积极作用,我们在选择时
将如何取舍呢?究竟哪一种思想更合适在现
代社会中用于指导人类和社会呢?
明确:现代社会倡导多元价值观,中国一直
以来所倡导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无不
渗透着精神为上、集体为上和追求青史留名
的传统价值观,每个时代的人为之奋斗的具
体使命有不同,但他们的精神根源确实一脉
相承的。

因此,我们不能单纯用选用一种思想来塑造
人的灵魂,应博采众家之长,兼收并蓄方为
治人、治国的良策。

只有这样通往桃花源的
小路才能越走越宽阔。

份参与讨
论,肩负起
让自己的
学派再次
一鸣惊人
的重任。

小组讨论,两
个小组分别
派代表发言,
阐述观点,也
可代表个人
发表观点。

引导学生探究
“善良”内涵。

(四)内化善良的思想内涵1.提出要求
领悟了先贤的思想精华之后,请同学们从
两大思想流派的后人的身份中脱离出来,挖
掘我们生活中发生的故事,举出一些符合本
文主题的实例。

(3~8名同学,不限定答案,
举例子符合主题,言之成理即可,教师适当
鼓励)
2.教师举例(为同学介绍历史上先进人物故
事,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些人物身上所体现的
善良的内涵)
大禹治水救助了天下苍生
司马迁受宫刑仍苟活只为《史记》能够
学生结合
生活举出
实例。

学生思考:在
老师所给出
的事例中找
一找,这些先
进人物身上
鼓励学生挖掘
生活中“善良”
的影子,培养
学生观察生
活,对生活内
容进行思考的
习惯。

引导学生结合
历史,结合现
实社会,结合
学习过的知识
解读,学会解
(四)内化善良的思想内涵流传
文天祥为救国屡次受尽羞辱
邱少云、董存瑞的舍身取义换来祖国的独立。

习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小结:这些人,这些人所建立的的社会正是
王蒙先生所喜欢的,在他的大善思想的引领
之下,善良的内涵从一般意义上的善心、善
行扩展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充满
爱与被爱的社会是完美的,作为有理想的年
轻人,我们有责任将这样的善念传承下去。

3.思考问题
(1)作者在文中提到:“小孩子是善良的,
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也是善良
的,而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最不善
良”,为什么说“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
人最不善良”?
明确:小孩子是由于天真,不谙世事而善良。

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是出于对
社会发展的了解和自觉而善良。

而一瓶子不
满半瓶子晃荡的人,对社会发展只是一知半
解而且自以为是,闹出许多可悲的事来,如
“文化大革命”时“阶级斗争扩大化”,故
而最不善良。

(2)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明确:将半瓶水变成一瓶水,改变他们的
思想,让他们变成对社会有用的人。

体现出了什
么样的的精
神?
学生思考根
据课内问题,
同桌先讨论,
然后回答问
题。

读文本的方
法。

通过对文章中
思想深刻的句
子进行理解,
提升学生对
“善良”的认
识。

(五)课堂习,内涵探究1.出示问题
在我国流传着很多宗教,有佛教、道教、
伊斯兰教等,这些教派在中国流传已久。


建社会的君主利用宗教有神论思想维护统
治,这是否是一种善良?既然是错误的,为
什么当代政府还要对佛教、道教等教派的殿
宇加以保护,鼓励他们重修经书?
明确:否。

这些在我国流传已久的宗教,已
经成为我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政府保护他
们的建筑和教义,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
护。

2.同学讨论:
你的善良有没有获得过别人的感激与称赞?
你的善良有没有换回料想不到的恶报与嘲
集体讨论,完
成课堂练习,
通过课堂练
习,巩固本课
知识点,扩展
知识面,加深
学生对大善概
念的理解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