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你是不是性格内向之人,看过之后才能下结论!

你是不是性格内向之人,看过之后才能下结论!

你是不是性格内向之人,看过之后才能下结论!
生活当中,有很多人都拍着胸脯说自己性格内向。

也有人,坚决自认为外形。

其实,人群中有很多人看起来是外向者,实际上确是内向者。

那到底什么样才是性格内向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测试。

看一看你是不是连自己都没发觉,自己是一个隐藏的内向者?
1. 你总觉得闲聊太麻烦。

无意义的谈话可能有点令你焦虑,甚至觉得很假。

2. 你参加聚会,但不是为了社交。

你不乐于结识新人,而是喜欢和熟人聊聊天。

3. 在人群中,你总感到自己是个局外人。

4. 人际关系也让你觉得有些虚伪。

5. 你很喜欢进行哲学性的对话,喜欢深度思考导向的书籍和电影。

6. 你很容易因外界刺激而分心。

7. 不工作的日子里,你也不会觉得无聊或心慌。

8. 在私下的聚会里交际,比在500人的场地里演讲更令你紧张。

9. 在地铁上,你喜欢坐在长凳的边缘,而不是中间。

10. 当在人群中呆了太久,说了太多的话,你会感到非常疲惫,需要用独处来给自己“充电”。

11. 你喜欢专注于一件事,而不是尝试做每件事。

12. 不爱接电话或使用视频、语音,更偏爱文字短信。

有时会因为不愿中断某件事而不接朋友的电话,但事后(做好准备时)会拨回去。

13. 总能注意到他人不曾注意的细节。

14. 即便你还只有十几岁、二十岁,也经常被身边人评价说很“老派”。

15. 在喧闹的音乐现场,你并不觉得很high。

16. 你喜欢从大局出发考虑事情。

17. 曾有人劝你,“从自己的世界里走出来”。

18. 你喜欢写作。

19. 你会为工作、生活、社交设定明确的分界线。

20. 你血压较低。

(这是真的,2006年的一项日本的研究证明,内向者的平均血压水平低于外向者。


如果以上二十个条件,大部分都符合你的日常表现,你可能就是个内向的人。

那么,究竟什么是内向或外向呢?
关于内向和外向,首先它是一个人格特征。

很少有一个人格特征能够这样,受到如此多学者和专家的关注。

卡尔·荣格在1921年的《心理类型学》中正式提出了外向(Extrovert)和内向(Introvert)的概念,随后,这一概念逐渐为大众所知和运用。

他认为,这两种特质的区别在于:心理能量指向的方向。

外向的人能量指向外部,倾向于对外部世界的客体作出反应,经验先于理解,偏好新异刺激,因此他们更活泼健谈,喜爱社交,待在一大群人中间;内向的人能量指向内部,从精神世界获得心理能量,因此他们对内心世界更感兴趣,倾向于在内部世界里沉思,理解先于行动,更安静,喜欢独处,喜欢阅读、写作,自省和思考。

随后研究者发现,在生理层面,内/外向的人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与生俱来,早在婴儿时期就已显现,并会在一生中保持相对稳定的风格,难以被真正改变。

内向者对刺激更为敏感。

当置身于刺激中,内向者感受到的唤醒更为迅速和强烈,这可以解读为什么内向者会更倾向于独处,因为他们更容易被刺激干扰而分心。

外向者唤醒水平更低,更容易无聊,所以才会向外寻求更多刺激。

曾有研究表明,当处于高水平刺激时,内向型的人成绩较差;听轻柔的噪音刺激时,外向型的人成绩较差。

除了内向和外向两种性格之外,其实还有中间性格的说法,也许你就属于中间性格。

如果你觉得自己不一定完全符合其中一种,很正常。

因为几乎没有人是完全内向或者外向的,只能说有的人更偏外向,或者更偏内向,以及某一方面更极端一些或者二者更平均一些。

上世纪40年代,第三种性格——中间性格被提了出来。

具有中间性格的人兼有外向和内向的特质,但二者都不占主导,他们在慷慨陈词和认真聆听之间的切换更加轻松自如,情绪方面也更有适应性。

权威研究表明,大约三分之二的人是中间性格,另外三分之一是明显的外向者或内向者。

你的性格到底属于内向还是外向,还是属于中间性格呢?其实,性格的内向外向或是中间性格,都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长处。

当然,也各有各的缺点和不足,但我们只要正确认识到了,就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帮助和指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