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西美术出版社(赣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江西美术出版社(赣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江西美术出版社(赣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学生思维活泼,想象丰富,接受能力强,具有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动手能力较强,上课气氛活泼,接受能力特强。

同学们普遍提高了对美的感受能力,形成了健康的审美情趣,大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但也有不足之处造型上普遍极差,缺乏观察能力。

色彩能力上有点缺乏彩感,配制不够准确。

工艺制作上不够认真。

出现个别超常学生与后进学生悬殊越来越大。

二、教材简析教材内容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有简到繁的知识体系,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新旧知识衔接。

教学以形式多种多样,合安排,给学生创造足够的作画创作时间,,满足学生创造美和表现美的愿望,让学生在探索中掌握知识,学习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新旧结合创造新作品。

本册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常识认识形、色、机理等美术语言,学习用各种工具,通过看、画、做等方法表现事物。

体验媒材效果,激发想象、创造愿望。

三、教学目标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四、教学重点简单的自然物和日常生活用品进行写生。

学习用蜡笔水彩画形式,硬笔线描,水彩平涂等方法,进行写生或把观察、记忆、想象中的事物表现出来。

绘制简单的适合纹样。

学习用树叶、树皮、蛋壳等材料拼贴图形。

学习用多种材料进行初步浮雕制作。

观赏自然风光,欣赏传统图案和优秀美术作品。

五、教学难点掌握蜡笔水彩画技法,并能在写生和创作中进行运用。

掌握适合纹样规律,并能自如运用进行创作。

利用各种材料,巧妙构思,掌握拼贴和初步的浮雕技法。

六、教学措施加强造型能力的培养,对简单的自然物进行写生,并指导正确的观察方法,以确定如何对事物进行造型处理。

面向全体学生,拉近个别超常学生与后进学生的距离,加强对后进学生美术上的培养。

适当渗入“色彩原理”的理论性知识,以加强他们分析观察事物的颜色变化能力。

加强对工艺上的技巧能力培养。

七、课时安排周次教学内容课时数完成情况1报名开学2准备3准备4幽默的形象25花园果园26国庆节7热闹的养殖场28今天我值日29比赛场上210巧思妙贴211巧镶妙嵌212巧编妙织213我编斗笠送亲人214水墨画215中国画临摹216瓶瓶罐罐、戏剧脸谱217民族服饰、快乐的小乐队218古老的面具、黄平泥哨219复习考试2202江西美术出版社(赣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1课幽默的形象一、教学目标了解漫画的基本特点和基本表现方法。

学习运用漫画的表现手段创作漫画。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和善于观察生活、思索生活的良好习惯,、二、教学重点分析、了解漫画的特点和表现方法。

三、教学难点如何创作漫画。

四、教学准备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教材。

搜集较易理解的漫画作品,并制成灯片或准备投影仪放大,搜集漫画家张乐平的漫画作品《三毛爱科学》、《三毛流浪记》。

历届学生漫画作品。

学具同教材要求。

五、教学过程(一)欣赏了解漫画的特点。

出示漫画《三毛流浪记》和《三毛爱科学》。

出示历届学生漫画作品。

表现手法夸张、比喻、拟人等。

(板书)特点在讽刺和幽默中歌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使人们在笑声中受到教育,得到美的享受。

(二)分析学习漫画的表现手法、I.打开教材让学生自学。

然后各自谈谈对漫画《妈妈和老师》、《如此值日》的分析和理解,从而进一步加深理解漫画。

结合前面的范例,教师讲解漫画的构思和立意,让学生理解漫画是怎样达到宣传正义、抨击丑恶的目的。

(三)思索尝试漫画的创作。

选择自己身边的人和事,通过联想夸张人和事的特征,画一幅或一组漫画。

1、教师举例提示,比如“皆大欢喜”、“学雷锋”等等。

学生联系生活大胆想象,尝试创作漫画。

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表扬优秀漫画创作。

第2课花园果园一、教材分析(一)综合分析人的情感是复杂多样的,美术教育是培养情感智力的有效途径。

我们把对亲人、亲友和家园、故乡的思念热爱称之为“乡情”,一个人热爱家乡,首先是因为有亲情与友情,在艺术活动中,作者、作品与生活、欣赏者之间,生活既是艺术的源泉,也是情感的源泉。

启发学生回忆生活,如美好的景色、欢乐的节日、可爱的人、有趣的事,由生活激发兴趣,带着饱满的热情去观察、表现、创作、欣赏,就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中国古典诗词以深情和精练著称,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诗句具有强烈的启迪感染力。

又如家乡民歌的节奏旋律,在激发人的情思上更为直接快速。

(二)教学目标①调查、了解家乡的历史和现在,并为可爱家乡的未来发展作规划,鼓励学生用文字或图像形式记录调查结果。

②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美术创作,发展美术构思能力,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③在美术活动中充分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

二、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准备●师生共同收集有关家乡的资料,记录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

如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生活照片、民间传说、民歌、古诗词、童谣等。

●准备丰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

(二)教学过程●请学生将收集的家乡资料带到课堂上来,并用文字或图像形式记录调查结果。

进行小组学习,课堂会变得更有生气。

●学生分享资料,交流你对家乡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让学生体会你怎样在绘画中表现对家乡浓浓的感情●师生一起体会《静夜思》,感受思乡之情。

●同学们能在较短的时间里画出自己印象中的“可爱的家乡”吗●学生画小草图。

注意发现身边平凡的美丽●展示“小草图”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及画后的感受等。

●学生体会“爱家乡”的深厚感情。

●学生开始创作运用形、色、空间等美术语言表现自己的感受。

●教师提示理解画家对空间关系的使用,如重叠、前景、中景和背景。

●评析作品同伴相互评论是很好的方法,鼓励资源的共享。

第3课热闹的养殖场一、教材分析(一)综合分析本课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探究能力,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方案,进行制作、表现和展示,体验怜悯和成就感。

本课从开拓学生视野入手,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进行大胆创作。

创作形式可多样,可让学生用自己学过的手法配画,如线描、版画、水彩、水粉、摄影、油画棒刮画等,并且可以结合班队活动、节庆表演,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选择或自编儿歌、童话为脚本,自制布景、道具,分角色进行木偶、皮影、话剧表演。

本课是使学生了解文学与美术两种艺术形式的联系。

儿歌是儿童自己的诗歌,它丰富多彩、富有童趣的内容,短小浅白、琅琅上口的艺术形式,特别适合童年阶段的孩子。

而童话通过奇特的幻想和有创意的夸张编写而成,它想象丰富,意境优美、故事生动、语言朴素,也深受世界儿童的热爱。

它不仅教育孩子,引起他们的美丽想象,陶冶情操,也启迪人们深思。

因此,为儿歌、童话配画能使学生更好地实现对情与美的理解,创设一个新的教学环境,唤酲学生的思维机制,制造出一个活跃中有竞争、笑声里有思考的愉快、新奇的教学氛围,它能集画、说、写、玩于一体,开发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由单一性发展向综合性发展转轨。

(二)教学目标情感领域培养学生为儿歌、童话配画的绘画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及艺术情感。

认知领域使学生初步了解文学与艺术形式的联系。

操作领域用单幅(连环画)形式给儿歌、童话配画或结合学校社区活动,与其他学科相联系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创造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准备教具儿歌、童话资料。

学具儿歌、童话资料及颜料、彩纸等绘画工具。

课时2课时。

(二)设计方案●教学导入(第一课时)(1)老师同学们,你们小时候一定听过或背过儿歌,你能不能给大家朗诵一首童话也是我们钟爱的,你都看过哪些童话(2)儿歌、童话是我们孩子的艺术品,它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遐想,这堂课,就让我们根据自己对儿歌、童话的感受,创造美丽的画面吧!(3)板书课题儿歌、童话配画●教学新授①分析为儿歌、童话配画的形式特点赏析课本意图,使学生了解儿歌、童话配画的形式特点。

例如课本中《小耗子》这首儿歌,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出小耗子们晚间活动的热闹场面。

图中的小耗子有的在钻洞、有的在锯木、有的满头大汗扛着米,也有的酒足饭饱提着灯笼回到自己的鼠居,甚至还有一只耗子警察在指挥交通。

背景中的星星、房里的灯以及闹钟上的12时生动地点出了小耗子晚间活动的时间段,足见小作者的细心。

再如课本中《来到了小人国》是一篇叙述小主人公来到小人国的种种奇遇的童话配画,画面创作大胆,具有丰富的想像力,为大家增添和展示了奇妙的意境和幻想世界。

②为儿歌、童话配画采用的手法多样,可以采用水粉、水彩绘画的方法,也可以采用线描的方法,还可以采用工艺手法,如油画、棒刮画、彩纸剪贴、纸版画等,有的内容可采用浪漫手法表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③分析作业步骤(1)选好儿歌或童话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儿歌,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童话故事。

(2)构思在理解领会儿歌、童话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构思,可以选取某一情节、某一场面来设计。

(3)构图按儿歌的主要内容或童话中最精彩的情节把画面设计出来,合理安排画面内容,做到主题突出,主次分明,如果是儿歌配画,在画面中还可以设计出文字的位置。

④学生作业选择儿歌或童话,进行构思、构图。

⑤教师巡视指导(1)帮助学生选择儿歌或童话的精彩部分。

(2)指导画面安排。

⑥作业展示评价将好的构图展示在黑板上,讲评构图有新意及画面安排得当的学生作业,启发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更好地修改自己的构图。

(第二课时)1、组织教学。

2、小结上节课中作业优缺点。

3、讲授新课板书课题分析作业步骤。

(1)选好儿歌或童话。

(2)构思(3)构图。

以上三步上节课已完成。

(4)修改原稿。

(5)采用自己喜欢的手法创作。

4、学生作业对原稿进行修改并采用自己喜欢的手法创作。

5、教师巡视指导(1)指导修改原稿。

(2)启发学生采用合适的手法表现创意。

6、作业展示评价展示优秀作业进行评价。

第4课今天我值日教学目的通过记忆和想象,画出自己参加劳动时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劳动,继承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勇敢的光荣传统,锻炼自己勤劳的双手,磨练自己坚强的意志。

教学重点和难点启发学生回忆和描绘劳动时的人物动态。

教学准备小学音乐第一册的《劳动最光荣》和《我有一双勤劳的手》的录音磁带、录音机;制作幻灯片;布置学生课外观察劳动时的人物动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