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选世说新语(上卷原文+注解+翻译)

精选世说新语(上卷原文+注解+翻译)

世说新语第1章德行第一陈仲举①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登车揽辔②,有澄清天下之志。

为豫章太守③,至,便问徐孺子④所在,欲先看之。

主簿⑤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⑥。

”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⑦,席不暇暖。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周子居⑧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⑨,则鄙吝之心⑩已复生矣!”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车不停轨,鸾不辍轭。

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

人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

”【注释】①陈仲举:陈蕃,字仲举,东汉人,官至太傅。

②登车揽辔(pèi):表示初到职任。

③豫章:郡名,治所在今江西南昌。

太守:郡长官。

④徐孺子:徐稚,字孺子,终身隐居不仕。

⑤主簿:中央机构或地方官府属官,掌管文书簿籍。

⑥府君:对太守的尊称。

廨(xiè):官署。

⑦武王:指周武王姬发。

式:通“轼”,车厢前部扶手的横木。

商容:商代贤人,因直谏被纣王废黜。

⑧周子居:周乘,字子居,东汉汝南安城(今河南省汝南东南)人。

⑨时月:指一段时间。

黄叔度:黄宪,字叔度,东汉汝南慎阳(今河南省正阳)人,与周子居同举孝廉,以学、行著称。

⑩鄙吝之心:鄙俗贪婪的情怀。

郭林宗:郭泰,字林宗,东汉人。

汝南:郡名,治所在今河南平舆北。

袁奉高:袁阆,字奉高,东汉人,官至太尉掾。

“车不”二句:指车子不停下,这里形容下车的时间极短。

鸾,通“銮”,车铃,装在轭首或车辕头的横木上,铃内有弹丸,车行则摇动作响。

轭,架在拉车牲口脖子上的曲木。

弥曰:连日。

信宿:留宿两夜。

陂:池塘。

【译文】陈蕃的言谈是读书人的模范,行为举止是世人的典范,他自从做官后,便有革新政治的志愿。

他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便打听徐稚的住所,想要先去访问他。

主簿告诉他说:“大家都希望您先到官署。

”陈蕃说:“周武王获得天下后,连垫席都还没坐暖,就赶快去商容居住过的里巷致敬。

我以尊敬贤人为先,有什么不可以呢?”周子居常说:“我一段时间不看到黄叔度,鄙陋贪吝的念头就又滋长起来了!”郭林宗来到汝南,访问袁奉高,车轮的辙印还没有消失,就又离去了。

他去访问黄叔度,却整日留连,连住两夜。

有人问其中的缘故,郭林宗说:“黄叔度的修养如浩瀚无边的万顷之池,难以看清,难以混浊,他的器量深厚宽广,难以测量。

”李元礼①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②是非为己任。

后进之士,有升其堂③者,皆以为登龙门。

李元礼尝叹荀淑、钟皓④,曰:“荀君清识难尚⑤,钟君至德可师。

”陈太丘诣荀朗陵⑥,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⑦,季方持杖后从⑧,长文⑨尚小,载著车中。

既至,荀使叔慈应门⑩,慈明行酒,余六龙下食。

文若亦小,坐著膝前。

于时太史奏:“真人东行。

”【注释】①李元礼:名膺,字元礼,东汉人,曾任司隶校尉。

②名教:以儒家所主张的正名定分为准则的礼教。

③升其堂:登上他的厅堂。

④荀淑:字季和,东汉颍川郡人,曾任朗陵侯相。

他和钟皓(字季明)两人都清高有德,名重当时。

⑤尚:超出,超越。

⑥陈太丘:陈寔,字仲弓,东汉颍川许(今河南许昌)人,曾官太丘(县名,治所在今河南永城西北)长,故称。

荀朗陵:荀淑,曾任朗陵侯相,故称。

⑦元方:陈纪,字元方,陈寔长子。

将车:驾车。

⑧季方:陈谌,字季方,陈寔少子。

后从:跟在后面。

⑨长文:陈群,字长文,陈寔孙子。

荀:指荀淑。

叔慈:荀淑第三子,名靖,字叔慈。

应门:在门口迎接。

慈明:荀淑第六子,名爽,字慈明。

行酒:依次斟酒。

余六龙:指靖、爽以外的六个儿子。

荀淑有八个儿子,都有才能,时人称为“八龙”。

下食:上菜。

文若:荀淑之孙,荀鲲之子,名彧,字文若。

于时:正在这时。

真人:有才德的人。

【译文】李元礼(李膺)风度超常,品性端庄,而又自视很高,他希望在全国推行儒家礼教,把使人辨明是非当作自己的使命。

后辈读书人如有机缘得到他的教诲,都认为是登上了龙门。

李元礼曾经赞赏荀淑和钟皓说:“荀淑见识清晰,不易超过;钟皓德高望重,可为人师。

”太丘长陈寔去访问朗陵侯相荀淑,由于家境贫寒,没有仆人,就叫大儿子元方驾车,小儿子季方持着手杖跟随在后面。

孙子长文岁数还小,装载在车中。

到达荀家,荀淑叫儿子叔慈在门口接待,慈明依次倒酒劝饮,其他六个儿子端菜送饭。

孙子文若岁数也小,就坐在荀淑膝前。

这时,掌管天文的太史禀报朝廷:“有才干的贤人往东方去了。

”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①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②?”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③,上有万仞④之高,下有不测⑤之深;上为甘露求霑⑥,下为渊泉⑦所润。

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⑧各论其父功德。

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⑨。

”荀巨伯⑩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

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释】①足下:对人的敬称。

家君:称父亲为家君、严君或家严。

②荷(hè):负,拥有。

重名:厚重的名望。

③阿:大的丘陵。

④万仞:极言其高。

⑤不测:不可测量。

⑥霑:滋润。

⑦渊泉:深泉。

⑧孝先:陈忠,字孝先,陈谌的儿子。

⑨“元方”二句:意思是元方、季方兄弟二人论排行有长幼之别,论功德则很难分出高下。

荀巨伯:东汉颖川(今河南)人。

值:正当。

胡贼:古代泛指西北少数民族的入侵者。

败:败坏。

止:停留。

委:抛弃,丢开。

班军:撤回军队。

【译文】有人问陈季方:“令尊太丘有什么功业和品德,而能在天下获得崇高的声望?”季方说:“我父亲就像生长在泰山一处的桂树,上有万丈的高峰,下有不测的深渊;上受雨露浇灌,下受深泉滋润。

在这个时期,桂树哪能晓得泰山有多高、深泉有多深呢?不晓得是有功德还是没有功德。

”陈元方的儿子陈长文,有超常的才能,他和陈季方的儿子陈孝先各自论述自己父亲的事业和品德,两人相持不下,便去询问祖父太丘长陈寔。

陈寔说:元方在品德上与弟弟季方难分高下。

汉朝荀巨伯远道去看望朋友的病,当时刚好遇到外族敌寇攻打朋友所在那个郡,朋友就对巨伯说:“我都是要死的人了,你还是远离这里吧!”荀巨伯说:“我那么远来看望你,你却叫我离开,败坏道德去求取生存,哪里是我荀巨伯的作风?”敌寇到了,问荀巨伯:“大军到了,整个城市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居然敢留下来?”荀巨伯说:“朋友生病,不忍心让他一个人留在这里,我宁愿代他受死。

”敌寇回答:“我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却侵入这有道义的地方!”于是撤军返回,整个城市因而保全。

华歆遇子弟甚整,虽间室之内①,严若朝典。

陈元方兄弟恣柔爱之道。

而二门之里,两不失雍熙之轨焉。

②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③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④。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

歆蜡日⑤,尝集子侄燕饮,王亦学之。

有人向张华说此事,张曰:“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⑥,去之所以更远。

”【注释】①间室:私室。

②雍熙:和睦亲善。

轨:法度。

③捉:持;拾。

④废:放下。

⑤蜡(zhà)日:古代于农历年终合祭百神的大祭之日。

⑥形骸:形体,比喻外在的东西。

【译文】华歆对待晚辈很严格,即使闲暇在家,也像在朝堂上参加典礼一样庄重。

陈纪兄弟之间则无拘无束亲善友睦地相处。

但华家和陈家各有自己的相处之道,却又不失和睦安乐之度。

管宁与华歆两人一起在园中锄地种菜,看到地上有一片金子,管宁照样挥锄,视金子如同瓦片、石头,华歆却把金子拾起来扔掉。

管宁和华歆曾经同坐在一张席上看书,有官员乘坐华丽的马车从门前经过,管宁照样读书,华歆却扔下书跑出去看。

于是管宁割开席子与华歆分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王朗常推崇华歆的见识度量。

华歆曾在年终祭祀百神的期间,召集子侄一起宴饮,王朗也学着做。

有人向张华说起这事,张华说:“王朗学华歆,都是学外在的皮毛,所以他与华歆的距离反而更远了。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①,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②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③,正为此耳。

既已纳④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管宁⑤、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⑥,华捉而掷去之⑦。

又尝同席⑧读书,有乘轩冕⑨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⑩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

歆蜡日尝集子侄燕饮,王亦学之。

有人向张华说此事,张曰:“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

”【注释】①难:指汉魏之交的动乱。

②难:认为……难。

③疑:迟疑,犹豫不决。

④纳:接受。

⑤管宁:字幼安,东汉北海朱虚(今山东临朐县)人。

⑥不异:没有差别。

⑦捉:拿起。

掷:扔掉,抛弃。

⑧席:席子,古人就席而坐。

⑨轩冕:指达官显贵。

废:丢下。

王朗:字景兴,三国时魏国人,官至司徒。

蜡(zhà炸):通“”,古代的一种年终祭祀。

燕:通“宴”,宴饮;宴会。

张华:字茂先。

形骸(hái孩):人的形体,这里指外在的形式。

【译文】华歆、王朗一块儿乘船避难,有一个人希望搭船跟从,华歆拒绝。

王朗说:“船上还有宽裕的地方,能够带上他。

”后来,贼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舍弃那个人。

华歆说:“我开始犹疑,正由于担心会出现这种状况;如今既已收留,怎么能够于急难中不顾呢?”于是依旧收容那个人。

世人就依据这件事来判定华、王二人道德的高下。

管宁、华歆一齐在园中刨地种菜,看到地上有一小片金子,管宁照样锄地种菜,跟锄去瓦块石头没有什么不同,华歆却把金子捡起来再丢掉。

还有一次,两人共同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有达官贵人穿着官服,乘坐车从门前经过,管宁依旧读他的书,像没人经过一样,华歆则丢下书本跑出去观赏。

管宁就把席子割开,把座位分开,对华歆说:“你并非我的朋友。

”王朗常常在见识和气度方面推崇华歆。

华歆一度在蜡祭那天把子侄聚到一起宴饮,王朗也学他的行为。

有人向张华说到这件事,张华说:“王朗学华歆,学的都是表层的东西,所以距离华歆越来越远。

”王祥①事②后母朱夫人甚谨③。

家有一李树,结子④殊好,母恒⑤使守之。

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

祥尝⑥在别床⑦眠,母自往闇斫⑧之。

值祥私起⑨,空斫得被。

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

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

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

王戎云:“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注释】①王祥:字休徵,晋琅邪临沂(治所在今山东省临沂北)人。

②事:侍奉。

③谨:恭敬小心。

④结子:结的果子。

⑤恒:经常,总是。

⑥尝:曾经。

⑦别床:另外一张床。

⑧闇:偷偷地。

斫(zhuó):砍。

⑨值:碰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