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Excel中IF函数的嵌套用法

Excel中IF函数的嵌套用法

Excel中IF函数的嵌套用法(多条件)
函数格式:
if(logical_test,value_if_true,value_if_false)。

其中:“logical_test”表示设定的条件,“value_if_true”表示当目标单元格与设定条件相符时返回的函数值,“value_if_false”表示当目标单元格与设定条件不符时返回的函数值。

一、IF函数的语法结构:
IF:是执行真假值判断,根据逻辑测试的真假值返回不同的结果。

语法结构:IF(条件,结果1,结果2)
二、操作方法
打开所需软件Excel,输入所需的的表格,再找到所填等级资料的第一行,然后,找到工具栏的的“fx”或者点菜单“插入”→“fx函数”→在出现的粘贴函数窗口中选择“全部”→移动滚动条选择“IF”此时出现IF函数编辑窗口,在第一个文本框内输入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文本框内输入第一个条件结果,第三个文本框内输入以后所有的条件并相应的结果。

如公式: IF(B2>89,"A",IF(B2>79,"B",IF(B2>69,"C",IF(B2>59,"D","F")))) 第一条件B2>89,第一条件结果"A",第三个文本框输入:IF(B2>79,"B",IF(B2>69,"C",IF(B2>59,"D","F"
第二个方法是在编辑公式栏内直接输入以下的公式。

三、示例1、在学生成绩工作表中,单元格B2中包含计算当前成绩等级的公式。

如果B2 中的公式结果大于等于60,则下面的函数将显示“及格”,否则将显示“不及格”。

条件结果 1 结果 2 IF(B2>=60,"及格","不及格") 2、如果要给以学生成绩为名称所引用的数字设置字母级别,请参阅下表:
学生成绩统计情况
大于89
A或优
80 到89
B或良
70 到79
C或中
60 到69
D或及格
小于60
F或差
可以使用下列嵌套IF 函数:
IF(B2>89,"A",IF(B2>79,"B",IF(B2>69,"C",IF(B2>59,"D","F"))))

IF(B2>89,"优",IF(B2>79,"良",IF(B2>69,"中",IF(B2>59,"及格","差"))))
还有一种方法为:
IF(B2<60,"F", IF(B2<=69,"D", IF(B2<=79,"C", IF(B2<=89,"B","A",))))

IF(B2<60,"差",IF(B2<=69,"及格",IF(B2<=79,"中",IF(B2<=89,"良","优"))))
当在第一个空格出现结果后,下面结果如下操作:按住Ctrl 把鼠标放在格子右下角,当鼠标变成十字时间向下拖动,即可产生所有结果。

注:1、B2是所要计算的值所在的列和行号,“B”为列号,数字“2”为第一个值所在的行。

2、IF函数的结尾的“)”反括号的个数应为IF的个数。

如:IF(B2<60,”差”IF(B2<=69,”及格”,IF(B2<=79,”中”,IF(B2<=89,”良”,”优”)))),有4个IF,所以用了4个“)”。

(2)语法
RANK(number,ref,order)
Number 为需要找到排位的数字。

Ref 为数字列表数组或对数字列表的引用。

Ref 中的非数值型参数将被忽略。

Order 为一数字,指明排位的方式。

如果order 为0(零)或省略,Microsoft Excel 对数字的排位是基于ref 为按照降序排列的列表。

如果order 不为零,Microsoft Excel 对数字的排位是基于ref 为按照升序排列的列表。

说明
函数RANK 对重复数的排位相同。

但重复数的存在将影响后续数值的排位。

例如,在一列按升序排列的整数中,如果整数10 出现两次,其排位为5,则11 的排位为7(没有排位为6 的数值)。

由于某些原因,用户可能使用考虑重复数字的排位定义。

在前面的示例中,用户可能要将整数10 的排位改为5.5。

这可通过将下列修正因素添加到按排位返回的值来实现。

该修正因素对于按照升序计算排位(顺序= 非零值)或按照降序计算排位(顺序= 0 或被忽略)的情况都是正确的。

重复数排位的修正因素=[COUNT(ref) + 1 –RANK(number, ref, 0) –RANK(number, ref, 1)]/2。

在下列示例中,RANK(A2,A1:A5,1) 等于3。

修正因素是(5 + 1 – 2 –3)/2 = 0.5,考虑重复数排位的修改排位是 3 + 0.5 = 3.5。

如果数字仅在ref 出现一次,由于不必调整RANK,因此修正因素为0。

示例
如果您将示例复制到空白工作表中,可能会更易于理解该示例。

操作方法
创建空白工作簿或工作表。

请在“帮助”主题中选取示例。

不要选取行或列标题。

从帮助中选取示例。

按Ctrl+C。

在工作表中,选中单元格A1,再按Ctrl+V。

若要在查看结果和查看返回结果的公式之间切换,请按Ctrl+`(重音符),或在“工具”菜单上,指向“公式审核”,再单击“公式审核模式”。

1
2
3
4
5
6
A
数据
7
3.5
3.5
1
2
公式说明(结果)
=RANK(A3,A2:A6,1) 3.5 在上表中的排位(3)
=RANK(A2,A2:A6,1) 7 在上表中的排位(5)
(3),“分类汇总”就是把数据分类别进行统计,便于对数据的分析管理。

举例
某学校某个年级学生成绩数据表
A列B列C列D列E列F列
姓名班级语文数学英语总分
张三1 90 98 88 276
李四1 95 98 80 273
……
王五2 92 10095 287
钱顺2 85 92 88 265
……
分类汇总——统计年级中各个班的学科人平分、及人平总分
操作
按班级进行升序排列。

在数据区域任单击一个单元格,执行“数据/分类汇总”命令,打开“分类汇总”对话框;在“分类字段”选择“班级”,在“汇总方式”中选择“平均值”,在“选定汇总项(可多个)”中选中“语文、数学、英语、总分”,单击“确定”按钮。

汇总表
在表格的左上角,有1、2、3三个数字按钮,叫“分级显示级别按钮”。

按钮3是三级数据按钮,单击此按钮展开的汇总表是一个明细工作表,工作表可以显示前三级数据(每一个学生成绩数据、每一个班的学科平均成绩和人平总分、整个年级各学科的平均分和人平总分)。

执行完“分类汇总”操作后的当前表格就是一个3级数据表。

此时的工作表在每一个班级最后一条记录的下一行,即为该班的学科平均分和人平总分,数据表的最后一行是年级各学科平均分和人平总分。

按钮2是二级数据按钮,单击此按钮,工作表显示的是每一个班级各学科的平均分及班级人平总分、年级各学科平均分和人平总分。

按钮1是一级数据按钮,单击此按钮,工作表显示整个年级各学科的平均分和年级人平总分。

在按钮1、2、3下方出现左半边方括号及+号按钮和-号按钮。

+号按钮是显示明细数据按钮,单击此按钮则显示该按钮所包含的明细数据,并切换到-按钮。

-按钮是隐藏明细数据按钮,单击此按钮则隐藏该按钮上部中括号所包含的明细数据,并切换到+按钮。

清除(退出)“分类汇总”的操作:
在含有分类汇总的数据表区域中,任意单击一个单元格,执行“数据/分类汇总”命令,在打开的“分类汇总”对话框中,单击“全部删除”按钮即可退出“分类汇总”表格模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