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新思维论文——三星的学习模仿与自主创新

创新思维论文——三星的学习模仿与自主创新

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
期末综述论文
题目:三星的学习模仿与自主创新指导老师:罗曼
专业:计算机大类
姓名:
学号:
计算机学院
2014年1月
一、三星电子公司简介 (2)
二、技术模仿阶段 (2)
1. 通过派员工到日本工厂研修,掌握隐含技术知识 (2)
2. 推行垂直系列化和零部件国产化 (2)
3. 从生产初期开始即进行出口 (2)
三、技术吸收阶段 (2)
1. 选择性的技术导入与自主开发 (2)
2. 原材料核心部件的国产化 (3)
四、技术改良阶段的技术学习 (3)
1. 提高质量与生产率 (3)
2. 自主品牌(OBN)的培育 (3)
3. 着手进行正式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3)
五、新阶段的技术研究 (3)
1. 研发工作从产品中心向技术中心的转变 (3)
2. 新概念电视的开发 (3)
3. 数字化电视市场的早期投入 (4)
六、三星集团的创新 (4)
七、应用创新方法的经验 (4)
八、参考文献 (5)
利用创新方法解决企业创新流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是国外企业常用的做法。

韩国三星集团是世界上最具创新能力的企业集团之一。

在三星集团的发展过程中,六西格玛和TRIZ等创新方法的成功应用对于其创新能力的提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星集团成功地从学习模仿到自主创新,成功地应用创新方法,在此对其创新的历程和经验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字:三星、模仿学习、自主创新
一、三星电子公司简介
三星集团创立于1938年,1969年投资成立三星电子公司,涉及半导体、移动电话、显示器、笔记本、电视机、电冰箱、空调、数码摄像机以及IT产品等多个领域。

三星集团成立初期的业务主要为纺织品、造船、机械和化工等。

20世纪70年代,三星电子只是为日本三洋公司做贴牌生产业务的加工厂,主要产品是利润单薄的廉价黑白电视机。

20世纪80年代,三星大力投资于电子和半导体产业。

20世纪90年代初,三星电子提出了“新经营”计划,大幅改进了产品质量。

20世纪90年代末,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三星痛下决定,大力投资于创新。

到21世纪初,三星已成为世界最著名的企业集团之一。

2006年,三星旗下有3家企业进入美国《财富》世界500强,位列《商业周刊》全球创新企业第12位。

2007年位列《财富》全球最受尊敬企业的第34位,2008年品牌价值高达176.8亿美元,位列全球第21位。

二、技术模仿阶段
20世纪60年代末期,三星决定进军电子工业,制定了从日企引入技术的方针,企业在整个70年代前半期都致力于模仿合资企业的先进技术。

其具体内容包括这些方面:
1.通过派员工到日本工厂研修,掌握隐含技术知识
2.推行垂直系列化和零部件国产化
3.从生产初期开始即进行出口
这使企业早一步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使三星质量水平在短期内实现了质的飞跃。

三星构筑了在日本也通用的质量水平和成本控制体系。

三、技术吸收阶段
1.选择性的技术导入与自主开发
三星电子在导入黑白电视技术时,采取整套技术导入的方式,几乎所有技术资源都依赖合资方。

在引入彩色电视技术的时候,三星采用分离技术导入的方式,即只引入RCA技术,其余采用自主开发方式,这种自主开发能力的培养是在黑白电视生产阶段即开始蓄积的。

2.原材料核心部件的国产化
电视制造中最重要的部件是电子枪,其核心部件是阴极管。

由于阴极管是日本企业的核心技术,难以获取,所以三星电管采用“迂回战术”——先开发初级管再挑战高级管,4年后终于取得了成功。

四、技术改良阶段的技术学习
1980年8月,韩国政府不顾国内反对,允许彩色电视投放市场,这使韩国国内市场骤然转向。

三星电管由于在黑白电视时期就确立了出口导向的彩色阴极射线管批量生产体系,所以相对与其竞争对手能够更迅速地作出应对措施。

1.提高质量与生产率
1988年11月,三星在整个集团内开展经营合理化运动,进行TPI (Total Productivity Innovation),致力于大幅度提升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TPI是提升设备生产率的重要武器。

2.自主品牌(OBN)的培育
从贴牌出口到以自有品牌的出口,三星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

其中三星电管在1979年就成功开发12英寸黑白电视,并贴牌出口,直至1985年才得以使用自主品牌(Samtron)进行出口。

3.着手进行正式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三星电子与三星电管于1980年、1983年分别设立了综合研究所,开始进行体系性的研发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例如,三星电管的综合研究所对彩色阴极射线管的质量稳定性进行重点攻关,并最终成功打入日本市场。

可以说三星集团在这一阶段完成了两个任务——培育自主品牌和确立自主生产技术。

这恰是改良阶段应该完成的任务。

五、新阶段的技术研究
1.研发工作从产品中心向技术中心的转变
实行综合研究所与事业部研究所的职能分离。

从而建成了广泛的企业内部实验室网络。

2.新概念电视的开发
1993年3月,三星集团的这4家企业签订合同组成“开发力量小组”(task force team)。

四家企业共同参加从产品概念设计到原材料产品开发的全部过程,开发出画面更大的“名品加一”电视(名品plus——1),其规格(12.8:9)在
当时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三星又向“完全平面Braun管电视”发起了冲击,力争打破索尼的垄断。

3.数字化电视市场的早期投入
当时的日本企业拘泥于同源高清晰度电视,对数字化电视的开发并不热衷。

韩国企业则抢占先机与美国企业共同采用数字化标准,在该领域的海外市场开拓方面取得了领先地位。

积极地搜寻有关市场需求和技术动向的知识情报,并据此预见未来技术的变化方向,以调整战略资源的配置。

事实证明,三星集团已经具备了这种路径导航能力(path-navigating capability),这也是革新阶段的特征。

六、三星集团的创新
“不要怕失败,大家要创新,要敢于冒险。

” 2006年1月1日,新年第一天,三星集团“灵魂”人物——会长李健熙在内部网站上给113000 名员工的贺词中,特意将创新放到首位。

为了企业的进步,三星开展“新经营”运动,是一场旨在制造世界一流产品、提供全体客户满意,以及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公民的全面革新运动。

在“新经营”运动提出的初期,为了突破在核心技术方面的瓶径,李健熙甚至亲自向日本、美国公司工程师就一些技术细节求教。

然而,核心技术的匮乏使三星不可避免地披上“模仿者”的外衣,这样的名声使他们一度成为低档产品的代表。

也正因为如此,对创新技术的渴求,始终贯穿于三星不断发展的历程。

在“新经营”运动推行了10多年后,三星不仅成为国际一流的跨国公司,而且还成就了“创新之王”的神话
终于在过去的7年中,有5年三星在美国注册的年专利数量超过了索尼,而且仍坚持每年投入销售额的8%左右用于研发。

“三星代表了韩国大企业发展的普遍道路,其中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高度重视研发,注重创新和知识产权。

”三星的成功经验表明,企业要想获得持久的增长,必须不断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一定要确保对技术研发的投入,以创新求发展。


七、应用创新方法的经验
三星的成功,离不开创新方法的应用。

其中,面向全面产品质量设计和管理的六西格玛法,以及面向技术创新的TRIZ方法的推广应用,对三星全面提升产
品质量和顾客满意度,迅速成为全球最具创新性的企业之一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星成功推广应用创新方法的重要经验是,结合企业自身特点,有机整合多种创新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新方法在企业创新发展中的作用。

三星在这方面的主要经验是以六西格玛法为基础有机整合其它方法,主要包括将供应链管理(SCM)与六西格玛法整合成新的管理创新方法,以及将TRIZ等方法与六西格玛法整合成三星独特的基于3T的DFSS。

而且,正是由于将六西格玛法整合到企业管理、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的各个环节,才使得三星的各个内部组织都能够利用相同的DFSS方法,以相同的文件格式和术语进行交流与沟能,从而大大提高了三星的创新能力。

八、参考文献
《科技进步与对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