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工程规划与设计

生态工程规划与设计

程规划以及年度生态工程建设规划。
• 按性质划分
• 生态工程规划从性质上分,有土地利用规划、水 资源利用规划、水土保持工程规划、林业生态工 程规划、防沙治沙规划、生态农业工程规划、草 地保护与建设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及土地整理 与复垦规划。
• 按人工化程度划分 • 按照人工化的程度可将生态工程规划分为自然保
• 一方面受到光、温、水、土壤等条件制约。 • 另一方面符合当地的管理水平和社会要求。
• 我国南方曾利用凤眼莲为主的生态工程处理和利 用污水获得比较好的效益。但不适于北方,以黑 麦草等代替。
• 我国用鲢鱼、鳙鱼等吃浮游植物的鱼类,控制水 体富营养化,转化水中的藻类成为食用鱼,到市 场销售,增加水体中营养盐的输出。但不适于美 国。
流动与循环的规律,积极地调控其食物链,同时 根据生态工程实施的当地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 经济条件等,优化组合各种技术,使之相互联系 成一个有机系统,达到多层次、多目标,分级利 用物质,促进良性循环,兼收经济、生态和社会 效益。
1 设计原则
1.1 因地制宜原则
• 紧紧围绕当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进行生态 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骤差异 • 实用性:可操作性
1.3 生态工程规划原则
• 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生态工程同步原则 • 系统原则 • 可持续发展原则 • 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分类指导、分区突破原则 • 统筹兼顾、分步实施、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原则
1.3 生态工程规划的类型
• 按规划期划分 • 按规划期可分为长期生态工程规划、中期生态工
• 雨季造林
1.2.5 生物种群选择原则
• 根据生态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来选择
• 根据工程所处自然环境特征来选择
1.2.6 种群匹配原则
• 种群过分简单,是农田、人工林等人工生态系统 稳定性差的关键原因。
• 可以根据生物共生互生、生态位等原理,选择匹 配次要种群,建造复合群体,形成互惠共存的群 落。
生态工程规划与设计
生态工程规划与设 计
第一节 生态工程规划
1 生态工程规划概述
1.1 生态工程规划的概念
• 生态工程规划
工程目标 采取的方法
•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为规划对 象,应用生态学原理、方法和系统科学的 手段,去辨识、设计和模拟人工生态系统 内的各种生态关系,确定最佳生态位,并 突出人与环境协调的优化方案的规划。
1.2.1 适当输入辅助能的原则
• 主要能源是太阳能。 • 适当的输入辅助能,建立辅助能流路线,可以人
为改变生态系统的网络结构,增加反馈机会,提 高生态系统主要能流途径的效率,获得多种经济 产品。 • 西方已化石燃料、电能为主 • 中国主要靠人力投入
1.2.2 再生循环及商品生产原则
• 西方生态工程以环境保护为主,虽然也应用与发 挥再生与循环的作用,但一般不注重生产商品或 可利用的原料。
• 生态规划内涵:
• 以人为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 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前提 • 规划标准从量到序 • 规划目标从优到适
1.2 生态工程规划的基本特征
• 综合性:生态环境要素、社会经济要素、技术要 素
• 协调性:经济、社会和生态利益相协调 • 战略性:高度 • 区域性:不同地区建设方向、规划重点、建设步
1.2.7人工压缩演替周期原则
• 生态系统形成和演替是一个很长的阶段。
地衣植物阶段
土壤颗粒增加
苔藓植物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土壤有机质积累
土层增加 土壤肥力增加
高草灌木阶段
阳性树种侵入
阴性树种侵入
阳性乔木阶段
多层次森林群落阶段
• 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形成演替规律,人工压缩更替 周期。
• 在生态环境比较恶劣,遭受严重破坏的地区不能 像过去,一律建造以乔木为主的林分,可以以抗 旱灌木、牧草为第一期工程,然后再进行第二期 生态恢复工程。
• 我国湿地中用芦苇处理污水,再收割用于造纸、 编织。在其他国家一般不用芦苇造纸,自生自灭。
1.2 生态学原则
• 西方的生态工程设计主要根据自我组织理论,以 回归自然为主,人为干预较少,有系统自身的自 我组织、自我调节去完成。
• 我国的设计则根据生态工程的整体、协调、自生、 再生良性循环及天人合一的传统生态观等原则, 多方面干预。
护和生态建设两类。
• 按保护规模划分 • 大尺度往往是指大流域或跨流域的大区域性的破
坏和保护,面积在几百万平方千米。
2 生态工程规划原理
• 人地关系协调理论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生态系统理论 • 空间结构理论。
第二节 生态工程设计
• 工程的核心是设计。 • 生态工程的设计应按照物质在自然界迁移、转化、
• 中国目标是同步取得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三方 面效益。通过再生循环,不仅去除污染,而且要 尽量生产商品或可利用的原料,化废为利,收到 经济效益。生态工程开始时要求输出大于输入, 降低过量积累,协调后调整输出,保持输入物质 和输出物质平衡,收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2.3 生物多样性原则
• 中国生态工程中,生物多样性往往是高的,因为 要求充分利用各类生态位和多层分级利用物质, 就必须保护与增加生物种类。而在西方,由于目 标单纯,生物多样性往往较低。
1.2.4 环境时间节律与生物机能节律原则
• 环境因子的时间节律:年周期、月周期、日周期。 • 生物的机能节律:日周期、月周期、年周期
• 一片森林中,猫头鹰夜间捕食昼伏夜出的小动物, 而鹰白天捕食夜伏昼出的小动物,各取所得。
• 生态工程种群的选择与匹配过程中合理地利用不 同生物的机能节律,与当地环境节律合理配合, 就可以做到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
• 第一期工程:柠条、胡枝子、沙棘等豆科植物, 具有抗风沙的作用,又改良了环境,增加土壤肥 力。
• 第二期工程:引入乔木形成疏林结构,形成乔、 灌、草结合的高效生态工程。
1.2.8 种群置换原则
• 复合群体的群落组成是经过长期的种间斗争逐渐 达到和谐与平衡的。
• 以豆科作物、豆科牧草或中草药植物代替地被物, 以经济灌木或小乔木组成下木,以食用菌代替腐 生性低等生物,人工控制株行距,减少竞争,这 样建成的生态系统就会既具有自然生态系统的物 种多样性又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