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综合作用,提高景观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减少水土流
失,取得了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农业景观设计的特色
坡修梯田
构筑坝地 发展林草 立体镶嵌
循环利用的庭院景观生态设计
具体模式: 立体栽培模式 四位一体温室模式 养牛(家畜)—沼气—果树模式
景观惟美的园林风景设计
景观的视觉多样性与生态美学原理是风景园 林区设计的重要依据与理论基础。
景观生态规划要点
景观格局规划 斑块规划设计 廊道规划设计
景观生态规划的类型
综合景观生态规划 基于适宜性评价的景观生态规划 基于系统分析与模拟的景观生态规
划
基于格局分析的景观生态规划
基于适宜性评价的景观生态规划
强调土地利用应体现土地本身的内在价值 基本目标:达到土地利用与自然条 件的协调 追求景观单元“垂直”方向的 “匹配”,而忽视“水平”方向景观单元 间的相互影响,以及景观整体的综合效益
景观生态建设
景观生态规划
从较大尺度上对原有景 观要素的优化组合以及 重新配置或引入新的成 分,调整或构建新的景 观格局及功能区域,使 整体功能最优。
从空间上对景观结构的规 划,具有地理科学中区划 研究的性质,通过景观结 构的区别,构建不同的功 能区域
景观生态设计
东北地区的农作物-杨树间作等。
综合利用的农、草、林立体景观设计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控制大范围、严重的水土流失。在陕、甘肃、山西和 宁夏等省,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农、草、林的景观设计, 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技术,对农作物、林木和草被 的空间配置,充分发挥林草的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
进入80年代
景观生态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为景观生 态规划与设计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RS、GIS和计算机辅助制图技术的广泛应用, 使景观规划与设计走向系统化。
发展趋势
将可持续发展融于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中
学科的融合与互补(景观规划设计、城市
规划和建筑设计是联系最紧密的学科。)
20世纪初至50年代,生态学的形成,其思 想开始渗透到区域规划等应用学科,对景观 生态规划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起到一个促进 作用。
20世纪中期以后
环境运动——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提供了 一次机遇。 遥感和计算机在景观研究和规划中的初步 应用——为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进一步发展 创造了条件。
景观生态规划的概念与内涵 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其它相 关学科的知识,通过研究景观格局 与生态过程以及人类活动与景观的 相互作用,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 与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景观最优利 用方案和对策及建议。
景观生态规划的目的与任务
目的 通过对景观及景观要素组成结构和空间格局的现 状及其动态变化过程和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确定景 观结构和空间格局管理、维护、恢复和建设的目标, 制定以保持和提高景观和景观多重价值,维护景观稳 定性、生态过程连续性和景观安全为核心的景观经营 管理与建设规划,并通过指导规划的实施,实现景观 的可持续利用.
第六章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景观 在持续发展规划与设计中 是最适宜的尺度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是实现景观持续发展
的有效工具
一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发展
发展过程
发展趋势
风景园林学
景 观 生 态 规 划 与 设 计
地理学
生态学
发展过程
19世纪末,一些学者逐渐认识到自然保护 的重要性和景观价值——为景观生态规划的 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神奇大自然 美国人对景观的专注常常只集中在没有人类 触动过的自然上,面对广袤无际的大自然,人 们无法触及其全部,但更渴望认识了解它。所 以美国会有黄石国家公园、大峡谷、佩恩蒂德 沙漠、佛罗里达大沼泽地等等,大自然的鬼斧 神工,创造了无限魅力。美国人对自然的渴求, 已经融入了他们的生活和审美之中,他们也追 求自然的这份朴实、亲切、神奇而充满活力。
景观生 态调查
规划方 案分析
景观结构功能划分
规划方案评价、实施 规划方案调整
景观生态 分析与综合
规划目标
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而进行的自然 保护区规划与设计
为自然(景观)资源的合理开发 而进行的规划 为当前不合理的景观格局(土地 利用)而进行的景观结构调整
景观生态调查
资料获得的手段:历史资料、实地调查、 社会调查和遥感及计算机数据库。
景观生态规划的任务: 分析景观组成结构和空间格局现状; 发现制约景观稳定性、生产力和可持续性的主要因 素; 确定景观最佳组成结构; 确定景观空间结构和理想的景观格局; 对景观结构和空间格局进行调整、恢复、建设和管 理的技术措施; 提出实现景观管理和建设目标的资金、政策和其他 外部环境保障。
景观生态规划原则
生态可持续性原则 资源可持续利用原则 经济合理性和针对性原则 社会广泛参与原则 景观改造谨慎性原则
景观生态规划的内容
景观生态规划的一般工作步骤 景观生态规划要点
景观生态规划 确定规划范围与目标 实地考察、收集有关资料 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和评价
景观格局与生 态过程分析 景观生态分 类与制图 景观生态适 宜性分析
典型的集约化农业 地域类型:
桑基渔塘
蔗基渔塘
果基渔塘
鱼塘 陆基
桑基鱼塘图
和谐共生的农林复合经营
目的:从木本和草本植物共生、共栖的土地单 元内获益。
具体设计:把林木以一定方式种植于农田和
牧场。
林木进入农田,打破了农作物单一的种植格局,形成
农、林、牧紧密结合的耕作制度和立体种植结构。
如南方池杉-水稻间作。
德国到处都是森林河流,墨绿色延绵无际。在保护 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他们更尊重生态环境, 景观设计从宏观的角度去把握规划。它迫使观者去 进行思考,超越文学、历史、文化常规,不断地对 景观进行理性分析,辩析出设计者的意图及思想, 或是从中找出逻辑秩序,感受到思考的乐趣和感官 的体验。
生态景观设计中生态主义的思想现在得到重视,形 式被搁置一边,追求大片的绿地和高科技天人合一 的生态环境。它综合了其它的交叉学科,结合哲学、 地理学、植物学、艺术学、建筑学、规划与生态学, 以一种更理性全面的思想来对待景观,而不只是过 去仅以美学为出发点和评判标准。
地文景观 水文景观 景观要素 森林景观 人文景观
园林景观设计的注意事项:
注意发挥地方、民族特色
以小见大,精心设计增加景观的内容,增加
视觉的多样性
景区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保持和谐、协调
设计要有野趣,力求接近自然
少盖房子多留绿地,以使景观充满生机
景观生态规划与景观生态设计的关系
景观生态规划 景观生态设计 景观生态管理
日本六本木山庄景观设计
东京
德国景观设计——理性的光芒
在德意志民族的性格里好象有种大森林的气质: 深沉、内向、稳重和静穆。 德国的景观设计充满了理性主义的色彩,从二次 大战后的城市重建到上世纪未的新柏林的建设, 理性的光芒一直照耀在德国的上空。
波茨坦统一广场
理性的光芒、简约的韵味——走近德国景观建筑
景观生态设计原理
共生原理 多重利用原理 循环再生原理
局部控制、整体调节
因地制宜、远近结合
因地制宜(地方性)
设计应根植于所在的地方.对于任何一个设计问 题,设计师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是我们在什么地方? 自然允许我们做什么?自然又能帮助我们做什么? 我们常常惊叹桃花源般的中国乡村布局及美不胜收 的民居,实际上它们多半不是设计师创造的,而是 居者在与场所的长期体验中,在对自然深刻了解的 基础上与自然过程相和谐的当地人的创造性设计。
世界自然遗产: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世界自然遗产: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世界自然遗产: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世界自然遗产: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世界自然遗产: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佩恩蒂德彩绘沙漠
佩恩蒂德彩绘沙漠
日本景观设计——提炼的自然
日本是一个岛国,这一地理特征形成了它独特的自 然景观,较为单纯和凝炼。岛国的自然资源有限, 对有限景观的认识理解表达上,透过重重表象,挖 掘和提炼了自然精髓,对于景物深刻感悟,加上文 化的情结,化平淡为神奇,提炼了自然景观,创造 了自然的境界。
我国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形式主义问题 观规划设计的定位和时效性问题
景观规划设计应该贯穿于开发建设的全过程
景观规划设计的实现是过程而不是终极
二 景观生态规划
景观生态规划的概念与内涵
景观生态规划原则 景观规划的内容和方法 景观生态规划的类型 景观生态规划的应用
主要的资料包括: 自然地理因素 地形地貌因素 文化因素
景观生态分类与制图
景观生态分类
功能性分类 结构性分类
根据景观生态分类的结果,客观而概 括地反映规划区景观生态类型的空间 分布模式和面积比例关系,就是景观 生态图。
景观生态适宜性分析
是景观生态规划的核心,其目标以景 观生态类型为评价单元,根据区域景观资 源与环境特征、发展需求与资源利用要求, 选择有代表性的生态特性,从景观的独特 性,景观的多样性,景观的功效性,景观 的宜人性或景观的美学价值入手,分析某 一景观类型内在的资源质量以及与相邻景 观类型的关系,确定景观类型对某一用途 的适宜性和限制性,划分景观类型的适宜 性等级。
三 景观生态设计的原理与类型
生态设计: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 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 称之。
意味着设计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 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 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环 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
景观生态设计从本质上说就应该是对土地和 户外空间的生态设计,生态原理是景观设计 学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