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研究生作业)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研究生作业)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论文题目: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对现代炼化企业管理的现实意义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考生姓名:阿不都热合木.托乎提学号:2011313017所在院系:化学工程学院专业年级:化学工程与技术(2011年级)任课教师:董贵成完成日期:2011 年11 月20日马克思主义《资本论》再生产理论对现代炼化企业管理的现实意义阿不都热合木。

托乎提董贵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昌平 102249)摘要:通过学习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资本论》理论其再生产理论,认识《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石、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揭示了社会生产的规律、揭示了市场经济的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并提出了《资本论》再生产理论与现代企业管理的结合点。

关键词:《资本论》; 再生产理论; 企业管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和基础,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资本论》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其中再生产理论是《资本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认真学习以《资本论》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搞好企业管理工作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一、《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石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由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的,而且,这三个部分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这一整体的基石就是《资本论》。

恩格斯指出,“自从世界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像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阶级有如此重要的意义。

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全部现代社会体系所围绕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

”[1](P79)“科学的社会主义就是以此为起点,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

”[1](P548)因此,无论是唯物史观的建立还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都是建立在马克思《资本论》所阐述的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上的,因此,列宁说,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

[2](P429)恩格斯说,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理论来自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3](P596)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完备而严密的有机整体,那么〈《资本论》无疑是这一有机整体的坚实的基石。

离开这一坚实的基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厦就会坍塌;牢牢地站立在这一坚实的基石之上,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二、《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列宁曾经说过:“虽说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大写字母),但他留下了‘资本论’的逻辑。

在‘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不必要的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都应用于同一门科学。

”[4](P145)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资本论》就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系统运用。

三、《资本论》揭示了社会生产的规律马克思认为,说到生产,总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的生产,因此,对于社会生产规律的研究不能脱离开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同时,马克思也不否认,生产的一切时代有某些共同标志、共同规定、共有的规律,只要把这些共同点提出来,定下来,免得我们重复,它就是一个合理的抽象。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社会生产的一般规律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提出了许多重要见解,例如: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

[5](P208)一切发达的、以商品交换为中介的分工的基础,都是城乡的分离。

社会的全部经济史,都概括为这种对立的运动。

[5](P408)社会地控制自然力,从而节约地利用自然力,用人力兴建大规模的工程占有或驯服自然力,--这种必要性在产业史上起着最有决定性质作用。

[5](P578)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

[5](P384)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还分析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和方法、劳动过程的一般内容和基本要素、分工协作的发展规律、社会再生产两大部类的划分及其相互关系以及机器、大工业和科学技术的作用等问题。

马克思对生产一般的这些研究反映了社会再生产的一般条件和一般要求,对于包括社会主义在内的一切社会都是适用的。

四、《资本论》揭示了市场经济的规律《资本论》第1卷第1篇“商品和货币”考察的是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一般,在这部分的内容中,马克思阐明有关市场经济的许多规律,诸如价值规律、供求规律、货币流通规律、价格运动规律、市场竞争规律等,这些一般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无疑仍然要发生作用。

《资本论》第2卷对资本循环、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的考察也是非常具体和有用的,即使是《资本论》第1卷,虽然比较侧重于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的考察,但这种考察也没有脱离开对经济现象的研究和把握,比如价值是本质,货币则是现象;劳动力价值是本质,工资则是现象。

[6](P1363)江泽民指出,“我们搞的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如果离开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就会走向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这是‘画龙点睛’。

所谓‘点睛’,就是点明我们市场经济的性质。

”[7](P202)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作为了我国改革开放获得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

马克思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提示了市场经济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认真学习和领会的。

五、《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资本论》不仅是一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著作,同时体现着马克思在哲学、政治、法律、历史、宗教、技术、教育、家庭、道德等各个方面闪烁着天才火花的宝贵思想。

几乎所有的马克思主义学科,乃至于非马克思主义学科,都无不从《资本论》中吸取丰富营养,获得宝贵启示。

六、《资本论》发展中国经济学的重要基础综上所述,《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石,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揭示了社会生产、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指明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中国经济学的建设与发展理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资本论》为重要基础。

七、《资本论》再生产理论与现代企业管理的结合点马克思主义关于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资本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系统形成主要体现在第二卷部分。

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主要研究的是资本的流通过程,其中第一篇主要描述了资本的形式变化及其循环,主要研究从事物生产的单个产业资本如何依次通过购买、生产、售卖三个阶段由货币资本形式转化为生产资本形式,又由生产资本形式转化为商品资本形式,再由商品资本形式回到货币资本形式,以实现其价值增值,其核心就是揭示了产业资本循环中的各种形式的变化其循环的连续性、联系性、并存性及其规律性。

第二篇主要论述的是资本的周转,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资本不断反复循环运动的周转方式和周转速度及其影响周转速度的因素等,以生产资本的循环形式为重点,阐述了缩短周转时间,加快周转速度的重要意义。

资本周转一次就带来一次剩余价值(形式上表现为利润),周转次数越多,带来的剩余价值就越多。

第三篇主要论述的是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通过分析个别资本和社会总资本的联系和区别,把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区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从简单再生产入手,论述了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提出了生产资料的生产要优先增长的细想。

社会总产品的生产实现问题,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理解为生产和消费需求的问题,没有生产提供的产品,消费就没有对象,同样只有通过消费,产品才能得到最后变成资本。

反映出社会总产品的生产是一个全社会生产按比例协调发展的问题,揭示了资本运动的客观规律。

资本循环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形成的完整的循环过程,资本每循环一周是要带来剩余价值的,如果资本家把这些剩余价值用来再投入到货币资本中,就形成了扩大再生产。

马克思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中资本循环的客观规律,资本运动的规律适合于所有形式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社会资本运动也是遵循这个规律的,所以,如果撇开它的资本主义性质,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规律对现代炼化企业管理的指导性,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把现代企业的运营管控与资本循环理论相结合。

第一,加强资本循环的可靠性管理,形成稳定资本循环路径,为企业带来资本价值增值,取得更多的周转资本用于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第二,控制资本的使用成本,不管是在购买还是生产、销售阶段,控制资本成本是企业的根本所在,现在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企业成本的竞争。

第三,加快资本循环速度,缩短资本循环时间,是企业增加效益的有效途径,只有完成了循环,企业利润才得以实现,循环次数越多,企业效益越显著。

第四,流通是资本循环中最不可忽视的。

用现代企业管理概念讲就是加快物流的速度。

企业往往容易重视生产环节,重视商品形成的各个环节,包括销售环节,但容易忽视物流环节的速度。

因此,要搞好现代炼化企业管理,必须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1、建立完整的现代企业管理架构建立起就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色的员工奖励机制和薪酬体系,做好企业发展目标的长远规划,把扩大员工的思想和积极性都统一到企业的发展上来,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懂得资本循环理论,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有效的完成资本循环,形成资本的循环增值,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

2、资本成本的控制资本成本是马克思提出的,社会生产中资本能够在循环中带领利润,但取得资本是需要成本的,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前提,资本使用成本越低,总生产循环过程中成本就越低。

3、控制生产环节成本生产环节成本过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工艺不合理造成的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增加和能源场地的浪费等;上下工序间的配套不匹配造成的生产环节瓶颈;形成了企业运行中看不见的冰山。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科学的设计工艺流程,再造工艺流程,提高成品合格率,向国际先进的同行管理者学习对标,使之更科学、更合理。

4、重视流通环节资本流通是企业最根本的核心,购买资本转换为生产资本再由生产资本转换为商品资本,只有通过销售和物流环节才能实现商品价值的转换完成循环变成下一个循环资本,因此,加强销售环节控制和加快物流速度是关键。

5、缩短企业管理链条企业管理链条过长,直接的表现就是非生产环节人员过多,增加了人力资源成本;管理环节较多,审批链条太长,增加生产管理环节的运转速度,从而增加资本循环速度,影响最终的资本收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