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壤:是发育于地球陆地表层,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表层。
2.土壤肥力:是指在植物生长期间,土壤能持续不断地、适量地提供并协调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等因素及其他生活条件的能力。
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质的特征。
土壤学中把水、肥、气、热——称为四大肥力因素。
3. 自然肥力:是指土壤在自然因子即五大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的综合作用下发育来的肥力,它是自然成土过程的产物。
人为肥力:是耕作熟化过程发育而来的肥力,是在耕作、施肥、灌溉及其它技术措施等人为因素影响作用下所产生的结果。
从肥力的实际经济效益分为:有效肥力和潜在肥力。
有效肥力:是指在当季生产上发挥出来并产生经济效果的那一部分肥力。
潜在肥力:是指在当季生产上未能产生经济效果的那一部分肥力。
有效肥力和潜在肥力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两者之间没有截然的。
4. 土壤生产力:是由土壤本身属性及发挥肥力作用的外部条件(包括自然条件、人为因素、社会因素)所共同决定的,它是土壤的经济效应母质:是指经各种风化作用形成的疏松、粗细不同的矿物颗粒.它是岩石的风化产物,是形成土壤的基础物质。
5. 自然土壤形成的本质: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共同作用是土壤发生的基础6. 自然土壤土体构型:①覆盖层(O)②淋溶层(A)③淀积层(B)④母质层(C)农业土壤的土体构型:①耕作层(A)②犁底层(P)③心土层(B)④底土层(C)7. 原生矿物:由地壳深处的岩浆直接冷凝和结晶而成的矿物称为原生矿物。
次生矿物:在地壳中或地表面,由原生矿物经风化和变质作用后,改变了原来的形态、性质和成分而形成的新的矿物,称为次生矿物。
土壤原生矿物:是指那些在风化过程中末改变化学成分和结构的原始成岩矿物。
土壤有机质:泛指土壤中以各种形态存在的一切有机物质的总称。
8、土壤有机质的转化1.矿质化作用——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最终分解为简单化合物,同时释放出矿质养料的过程,称为有机质的矿质化作用。
2.腐殖质化作用——土壤微生物将生物残体矿化的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合成更为复杂的腐殖质的过程,称为有机质的腐殖化作用。
9、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作用1土壤有机质可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 2可以促进微生物的活动3土壤有机质可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 4可调节土壤的化学性质5可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6土壤有机质有利于加速土壤矿物的风化7提高土壤有机质有利于土壤增温 8土壤有机质有助于消除土壤中的农药残毒和重金属污染。
10、土壤具有缓冲性的意义:使土壤的pH不致因施肥、根系呼吸、有机质分解等引起剧烈变化,为植物生长和微生物活动创造一个稳定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
所以土壤缓冲性能是影响土壤肥力的重要性质。
11、土壤胶体:大小在1-100nm(在长、宽和高三个方向上,至少有一个方向在此范围内)的土壤固体颗粒。
12、比表面积也可叫做比面积,是指每单位重量(或体积)物体的总表面积:比面积=表面积/重量13、土壤胶体能解离出H+,而带负电的胶体称为酸胶基或负胶体;能解离出OH-而带正电的胶体称为碱胶基或正胶体,能解离出H+也能解离出OH-的则称为两性胶体。
一般规律是:离子价越大,其凝聚作用越强,同价阳离子中,离子半径大的,水膜厚度小的离子凝聚作用强。
土壤中常见的阳离子引起胶体凝聚作用大小的顺序为: Fe3+>Al3+>H+>Ca2+>Mg2+>NH4+>K+>Na+14、生物吸收具有三个特点:(1)选择性(2)表聚性(3)创造性15、有机态氮的矿化作用(氨化作用):在微生物作用下,土壤中的含氮有机质分解形成氨的过程。
硝化作用:土壤中的NH4+,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氧化成硝酸盐的现象16、土壤比重(土壤相对密度):固体土粒单位容积的重量与同体积水的重量比。
土壤容重:单位体积自然土壤的重量(干重)称为土壤容重。
例已知土壤容重为1.15g/cm3,1、求亩(666.7m2)耕层0-20cm土壤土重。
解:666.7×0.2×1.15=153t=153000 kg每亩耕层土壤约30万斤,即每公顷耕层土重225万kg。
2、已测得有机质含量1%,求亩耕层土壤有机质重量?W 有=W ±×1%=666.7×0.7×1.2×1%=1.6t=1600kgN 、P 、K 等都可计算出,如测得N 含量0.05%,则亩含N 80kg ,如测得盐含量0.3%,则亩含盐480kg 。
17、 三、土壤孔性(一)土壤孔性的数量指标1、土壤孔隙度:土壤孔隙的容积占整个土壤容积的百分数。
2、孔隙比 : 指土壤中孔隙容积与土粒容积的比值。
18、土壤三相组成的计算 1.土壤的固相率=1-土壤孔隙度2.土壤液相率(容积含水率)=土壤含水量(质量%)×土壤容重3.土壤气相率=土壤孔隙度-土壤容积含水率4.土壤三相比=固相率︰液相率︰气相率19、 土壤结构体:是指土壤中的土粒相互黏结团聚成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聚合体称之为土壤结构体。
土壤结构性是指土体中土壤结构体的大小、类型、数量、品质及其相互排列方式和相应的孔隙状况等的综合特性。
20、 土壤自净作用 :土壤自净是指进入土壤的污染物,在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化学反应过程,降低其浓度或改变其形态,从而消除污染物毒性的现象。
分: 物理自净 化学和物理化学自净 生物化学自净环境容量: 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环境对污染物最大容纳量。
21、 土壤污染的特点:渐近性、长期性、隐蔽性和复杂性22、 治理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则:1、以防为主,且不要先污染后治理;2、严格执法,依法管理各种土壤污染源的排放;3、实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的产生;4、建立先进的土壤污染监测、预测与评价系统 ;23、 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⑴生理作用孔隙容积 孔隙度%= 土壤容积 ×100 容重 孔隙度%= (1- 比重 )×100孔隙容积 孔隙度% 孔隙比= 土粒容积 = 1-孔隙度%①水分是细胞原生质的主要成分②水分是代谢作用过程的反应物质③水分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④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⑤水是植物细胞原生质胶体的良好稳定剂⑵生态作用①水分是植物体温的调节器②水分对可见光的通透性高③水分对植物生存环境的调节24渗透势(ψs) 亦称溶质势:是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而降低的水势值。
是负值。
压力势(ψp):是指由于细胞壁压力的存在而引起的细胞水势增加的值。
是正值。
衬质势(ψm) :是细胞胶体物质亲水性和毛细管对自由水束缚而引起水势降低的值,是负值。
25、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的生理意义(1)用以验证生活细胞是个渗透系统,原生质层可以被看作是选择透性膜。
(2)用以判断细胞死活,只有活细胞才能发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3)用以测定细胞质的透性、渗透势以及细胞质的粘滞性等。
(4)用细胞质壁分离现象解释一次施肥过多引起“烧苗”的原因。
26吸胀作用:是细胞亲水胶体吸水膨胀的现象。
27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主要是叶子),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生理意义:(1)是植物水分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
(2)促进木质部汁液中物质的运输。
(3)能够降低叶片的温度。
(4)有利于气体交换。
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
28、①蒸腾速率:植物在单位时间内,单位叶面积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
②蒸腾比率: (蒸腾效率) 植物每消耗1 kg水时所形成的干物质克数。
③蒸腾系数:(蒸腾比率的倒数)(或需水量)是指植物制造 1 g 干物质所需水分(g)。
蒸腾系数越大,利用水分的效率越低。
28、小麦的灌水技术1.冬小麦灌水①底墒水田间持水量低于70%应灌底墒水,灌水定额750~1000m3/hm2②越冬水田间持水量低于70%、夜冻昼消(平均气温3℃)冬灌最好,灌水定额600~900m3/hm2③返青起身水田间持水量低于70%在冻土化透(平均气温5℃)结合追肥灌溉,灌水定额500~700m3/hm2④拔节孕穗水水肥临界期,应结合施拔节肥灌溉,壮苗晚灌,弱苗早灌,灌水定额800~1000m3/hm2⑤抽穗扬花水水分关键期,气温高,耗水多,灌水有利于开花授粉,增加粒数、粒重,灌水定额700~900m3/hm2思考题1、谈谈土壤的机械组成和土壤的质地分类2、土壤质地和结构对土壤水、肥、气、热的状况的影响有哪些?3、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是什麽?分别如何改良?4、矿质化与腐殖化过程的概念、过程。
5、影响有机质转化的因素有哪些?6、土壤有机质的性质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及有机质的作用1、土壤胶体的种类有哪些?2、阳离子交换的基本特征是什麽?3、土壤酸碱性的意义是什麽?4、土壤缓冲性概念、机制及意义。
1、解释名词:土壤孔性、土壤容重、比重、孔隙度、结构性、结构体、热容量、土壤呼吸等。
2、土壤孔性、结构性、热量的调节措施各有哪些?3、已知土壤干、湿重、土壤体积,计算土壤含水量、容重等。
一、名词背景值自净作用土壤污染酸雨酸性沉降二、思考题1、什么叫土壤污染?土壤污染有哪些主要类型?2、酸沉降对土壤肥力有何影响?3、防治土壤污染的原则和措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