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语文上册备课

六年级语文上册备课

六年级语文全册备课张延春一、本册教材与课标初中语文教学总体要求把握:以新课程改革的四大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听说读写能力为终极目标,以具体课文为例子,引入教学,举一反三,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引导、促使学生领悟、学会学习语文(读写)的基本方法和能力。

四个年级、八册课文围绕总体目标,各有侧重点,层层深入。

1、本册重点提示:本册教材针对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这是人生一个重要转折点),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把握好本册语文的教学重点:引发兴趣,关注语文(大语文),立好规矩,打好基础。

针对初一新生,要发扬继承好小学中学语文的一些传统(如认真书写、教师指导细致等),又要引导学生逐渐掌握自学、自我分析的能力。

基础能力培养的重点一是阅读能力(重点是记叙文),二是书写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写得一笔好字),三是写作能力(逐步了解和掌握五种表达方式,重点是记叙文),四学习语文的一些良好习惯和基本方法。

鲁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采用的是单元组合的编写体例,但是在内容的编排上更具综合性。

1、整本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三块。

第一是“写在前面”。

优秀的编者的话语可以使知识具有召唤力,与学生产生亲和力。

这本教材的“写在前面”采用书信的格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新课标主题。

第二是教材的主体:五个单元的范文系统,每一单元主题鲜明,分别是“人生”、“家庭、亲情、友情”、“自然、多采四季”、“科学探索”、“奇思妙想”。

单元主题主要体现在选文上,如第三单元的四篇课文,依次是《春》、《济南的冬天》、《海滨仲夏夜》、《秋天》,皆展示了四季景色的美丽画卷。

选文难度适中,古今中外,均有涉及。

本教材的三十篇选文中,现代作品占83%,外国作品占25%,文学作品占66%,科学作品占16%,(有交叉),推荐诵读欣赏的古诗文全是名家名篇。

另一块是三份附录:课外古诗词背诵、名家书法赏析及语法知识表。

将课标提出的和一些重要的古诗词提供给学生背诵,而不提理解、不要求讲析,既加大了学生的知识积累要求,又不过分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名家书法赏析体现了编者对学生艺术素养的注重,也提示我们要重视这方面的训练。

语法知识只是提供给学生随便读读,不做知识上的要求。

2、“名著导读”的意义在于不仅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文学样式,还把整本书的阅读引入课堂,扩大了学习资源,丰富了语文积累,初步培养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逐步掌握读整本书的钥匙。

例如推荐阅读《爱的教育》这部名著,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和作品主人公的年纪相仿,阅读过程中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激发他们读整本书的兴趣,这样既可以使课程标准提出的读名著的要求落到实处,又可以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同时为学生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创设了情景和条件。

3、“综合实践活动”在本教材中分别设置在每个单元后面,依据相关单元主题开展活动把学习过程中的读写听说综合在一起,富有实践性,趣味性和知识性。

如第二单元的“我爱我家”,巧妙地设计老照片的故事、我家的一件珍品、妈妈的唠叨等几项活动。

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仅可以回味、品鉴亲情,而且能学会口语表达,进行写作训练。

因此,本教材的单元总共由四大板块综合起来,四大板块围绕单元主题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渗透。

在知识目标上,要围绕文言文阅读的一些基本规律和方法展开教学(如实词的古今变化、虚词的运用、词类活用、主要的句式等),给予一定的规律和方法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

各篇课文又要根据要求突出一、两个重点,逐步深化,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实译能力)。

从时代分:东汉三国2首,唐代7首,宋代5首,元代1首。

从体裁分,古体四言(旧题乐府)2首,格律诗9首(七绝5首、五律3首、七律1首)从题材内容看,一类写景抒情,一类写人生哲理。

教学:1、熟读并延伸介绍有关古诗。

2、介绍有关诗歌和诗人的知识。

3、诗歌艺术手法:直抒情感、间接抒情(写景抒情,景中寓情)。

4、诗歌语言特色和诗人风格。

笔法,浓烈的情味和优美的语言征服了许多读者的心。

我以为,散文是最大众化的抒情佳品,其中以写景散文为最。

面对一篇情郁意远的散文该如何欣赏呢?通过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了写景散文的"四步阅读法"--第一步,紧扣"文眼"聚散明第二步,找准线索结构清。

第三步,融情于景见立意。

第四,语言美妙动我心。

当然,阅读散文,我们必须发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因为优美的散文是作家想象和联想的结果;如果我们单靠理性的思索,而不投注足够的感情,那又怎么能够领悟其妙境和真谛?六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四)科学小品文:科学小品文也称知识小品或文艺性说明文。

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科学小品文用文学笔法来写,寓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

特点:科学小品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

读这类文章能活跃思维、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很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科学小品文的主要特点:A. 内容的科学性 B. 文笔的生动性。

C. 内容的通俗性童话:是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它通过奇异动人的幻想,奇妙曲折的情节间接反映现实生活、表现儿童情趣的一种文学样式。

童话具有折射性(曲折反映现实)和变异性(虚构幻想)的特点。

它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也便于学生学习写作,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

神话、传说与神话故事:神话是原始人类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描述和解释,它用虚幻的想象来反映人类战胜自然的愿望。

传说是以一定的历史事实和历史人物为基础,通过幻想进行加工、充实的口头故事,带有史实的影子,是历史和文学的结合。

神话故事是后世利用神话形式创作的故事。

四、知识与能力的整合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应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在准确把握教材编辑意图的基础上,从本地本校本班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灵活选择和运用教材的各种设计,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要大力改进课堂教学,革新教法,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讲授式为讨论式,变问答式为对话式,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要加强朗读教学,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多动口、多动手,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提高基本技能,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要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关注和鼓励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并注重运用教材的种种开放性设计,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加强朗读教学。

教师要指导学生多朗读,多美读。

大声的、动情的、陶醉的朗读是体悟文章思想感情的最好方式,也是获得语感、积累语言的最佳途径。

鲁编语文教材彻底破除了“知识排点”“训练布线”的编排方式,减化了头绪,强化了阅读。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直接感知语文材料,更多地品味原汁的语文。

2.激发学习兴趣。

首先课堂要有情趣,语文教师要有丰富的感情。

选文绝大多数都可称得上文质兼美、文情并茂。

课堂充满了人情味,学生就会有兴趣。

鲁编语文教材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作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大体可以归纳为:一是“导语”引“趣”。

在每个单元、每篇课前都有一段话,用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问题激“趣”。

课文之后或“综合性学习”中设计一些具有理趣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是活动生“趣”。

课文之后或“综合性学习”设计一些富有情趣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要利用好课本的资源,抓住契机,创造教学艺术,培养、激发、强化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3.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多动口、多动手。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来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质,这是教改的成功经验,也是这套教材着力体现的特色。

教师要组织好学生开展丰富多彩、有情有趣、积极健康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

课堂上要采用多种形式给学生创设说话机会,师生课堂上的对话,也应少用“问答式”,多用“交谈式”“讨论式”。

一方面,要通过活动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写自己的生活经历、体验、思考和想像等。

五、课时分配第一单元12课时1、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2课时2、生命,生命(杏林子)1课时3、在山的那边(王家新)1课时4、石缝间的生命(林希) 2课时5、童趣(沈复)2课时6、《论语》十则 2课时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就是我 2课时第二单元14课时阅读7、风筝(鲁迅)2课时8、祖父、后园和我(萧红)2课时9、冬夜的灯光(莫里斯•吉布森)2课时10、散步(莫怀戚) 2课时11、诗两首2课时纸船•寄母亲(冰心)金色花(泰戈尔)12、《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 2课时咏雪陈太丘与友期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爱我家 2课时第三单元13课时13、春(朱自清)2课时14、济南的冬天(老舍)2课时15、海滨仲夏夜(峻青)2课时16、秋天(何其芳) 2课时17、奔落的雪原(宗璞) 1课时18、古代诗歌五首 2课时观沧海(曹操)次北固山下(王湾)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西江月(辛弃疾)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 2课时第四单元11课时19、莺(布封)2课时20、看云识天气 2课时21、斜塔上的实验(亨利•托马斯达纳•李•托马斯) 1课时22、月亮上的足迹(朱长超)1课时23、科学24小时(田志伟) 1课时24、山市(蒲松龄) 2课时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 2课时第五单元11课时25、皇帝的新装(安徒生)2课时26、郭沫若诗两首2课时天上的街市静夜27、女娲造人(袁珂)1课时28、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金波) 1课时29、《伊索寓言》两则1课时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30、古代寓言两则2课时智子疑邻塞翁失马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想像世界 2课时课外古诗词背诵4个早读龟虽寿(曹操)过故人庄(孟浩然)夜雨寄北(李商隐)泊秦淮(杜牧)浣溪沙(晏殊)过松源晨饮漆公店(杨万里)如梦令(李清照)观书有感(朱熹)名著导读3课时《爱的教育》:情感的熏陶和品德的启示《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象的魅力附录硬笔书法写好硬笔行楷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