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播学概论学习笔记

传播学概论学习笔记

传播学概论1、传播传播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

传播: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①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这是指通过传播共同享有一则信息、一种思想或态度,目的在于建立彼此之间认知的共同性。

施拉姆认为:“今天我们可以给传播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它即是对一组告知性符号采取同一意向。

”②强调传播是意图地施加影响这是指甲方传递信息给乙方时,希望或要求乙方相信、接受并采取同一态度,而乙方原先并没有这种意向。

美国实验心理学家霍夫兰等认为,传播是“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响另一些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

③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美国传播学者贝雷尔森等认为,“运用符号——词语、画片、数字、图表等,来传递信息、思想、感情、技术以及其他内容,这种传递的行为或过程通常称作传播”。

2、施拉姆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拉姆:其主要贡献在于对传播学这门学科的创立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传播学的集大成者,其代表作《传播学概论》被视为经典之作。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建立了最早一批专门致力于传播学研究与教学的基地,从而使传播学得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二,他培养了一大批传播学研究的后继之秀。

第三,为人们留下了流传甚广的著作,如《报刊的四种理论》、《大众传播媒介与国家发展》和《传播学概论》。

施拉姆的传播模式分为人际传播模式和大众传播模式。

(1)人际传播模式:人际传播过程是一个讯息循环反复周流不息的过程,参与双方同时具有发出讯息和接受讯息的功能。

(2)大众传播模式:媒介组织从信源输入讯息,经过译码,然后通过编码发出。

由于媒介组织的放大作用,输入讯息只是针对媒介组织的个别人,而输出讯息却是面对广大受众。

(3)评价:施拉姆的传播模式,它代表的是传播过程的循环模式,这种模式从传播者和受传者两者出发,凸显了信息反馈和传播互动等特征。

但问题在于这种模式只是把传播过程当成一个封闭的内部过程来考察,而忽略了传播过程之外的许多因素。

施拉姆的报刊四种理论威尔伯·施拉姆与弗雷德里克·赛伯特、西奥多·彼得森三人合著的《报刊的四种理论》(1 956),[1]由美国教会全国委员会作为研究大众传播媒介的资料编辑出版后,曾得到美国领导集团的赏识和美国新闻学荣誉学会授予的奖章。

该书所用“报刊”一词,是指一切大众传播媒介。

书的著者认为,世界各国的新闻传播制度与其社会政治制度是一脉相承的,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种。

1.集权主义理论这一理论的研究者赛伯特(F·Siebert,1956)认为,集权主义理论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一种也是最古老的一种传播制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报刊是国家的公刊,必须对当权者负责;大众媒介统一步调,国家才能顺利地为公众的利益服务;在某些情况下(如在交战状态的国家里,军人统治下),集权原则甚至体现人民的意志。

所以,对报刊应严加控制和审查,对违反有关规则的应加重处罚。

比如给予那些经过选择的驯顺的人以经营报刊的权利,实行颁发出版许可证制度,法院对违法(如叛乱罪、煽动罪、诽谤罪)者提起公诉,加以处罚,等等。

研究认为,这一理论本身在当今的大多数国家已经被摈弃了。

2.自由主义理论由约翰·弥尔顿(J·Milton)在《论出版自由》(1964)一书中最先提出,由约翰·密尔(J·S·Mill)的《论自由》一书加以系统化。

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坚持个人的重要性,依靠个人和理智活动能力,主张言论和出版自由,进而形成“观点的公开市场”。

在此市场中,最好的思想总会得到承认,而最劣的思想则会失去作用。

赛伯特在论述中引用查菲(1947)的观点认为,下述控制或压制都是对报刊自由的冒犯:要求报刊出版必须事先领取执照;对传播内容进行审查;对触犯或批评当局的内容处以罚金;对有关传播者予以刑事处分,并在民事上承担损害赔偿;对信息采集与报道横加干涉;对人们购买、阅读或收听、收看征税并加以干预。

最后,赛伯特写道:报刊自由“是含糊的,不确定的,而且有时是不一致的。

然而,它的最大的资产也就在于它的伸缩性、适应性,而更重要的,是它继续信赖用个人自我引导来促进人类的利益和幸福的能力的信心。

”3.社会责任理论这一理论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修正,也是“在传统理论上—个新思想的接技”。

这一理论的核心内容,全部蕴含在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的《自由和负责的报刊》和霍京的《新闻自由;原则的纲要》的著作之中。

鉴于自由报刊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并招致许多批评的现状,社会责任论主张:传媒(报刊)对社会有着种种义务,要不负公众的信任;报刊要“供给真实的、概括的、明智的关于当天事件的记述,它要能说明事件的意义”;它应当成为“一个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要能描绘出“社会各个成员集团的典型图画”;要负责介绍和阐明社会的目标和美德;要使人们“便于获得当天的消息。

”作为真正的职业传播者,还应当遵循公认的道德准则和职业标准,不会为金钱而去做某些事,切实关心公众利益和国家利益。

该理论的研究者彼得森在落笔时既肯定了社会责任论正在日益兴盛的前景,也看到了它还有不够成熟、有待完善的一面。

这无疑是个正确的。

3、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是文献研究的一种类型,是对印刷文字、影片、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中显性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一项研究技术。

特点:①客观性。

②系统性。

③定量性。

④显性内容。

1.内容分析的种类①实用语义分析:对文字符号进行统计分析,推究特定信息出现的原因和可能的后果。

②语义分析:以文字符号所含的信息意义作为分析单元,对反映特定内容的文字符号作统计分析。

③符号载体分析以文字出现的频率为统计归类的基本单元所进行的内容分析。

2.内容分析的长处与局限长处:①研究的对象是已经记录在案的讯息,所以能真实地表现信息的特征。

②所需的费用低。

局限:无法单纯以内容分析为根据来作出某一内容对受众影响程度的结论。

4、组织传播组织传播----是发生在社会组织中的传播活动,其功能在于通过信息传递而将组织的各个部分连为一个整体,以保障组织的正常运行和目标的有效实现。

具体来说功能有四点:内部协调、指挥管理、决策应变、形成共识。

功能:内部协调、指挥管理、决策应变、形成共识。

类型:组织传播分为组织内的传播和组织外的传播两种类型。

组织内的传播又分为正式渠道的传播和非正式渠道的传播:正式渠道的传播包括下行传播、上行传播、平行传播,非正式渠道的传播包括组织内的人际传播和各种小群体传播。

组织外的传播分为信息输入和信息输出两种:信息输出,是组织外传播的主体,它包括有公共关系、广告宣传、企业标识系统(即CIS)三种形式。

5、拉扎斯费尔德社会学家保罗`拉扎斯费尔德> 他最早进行实例调查研究,著有《马里兰城里失业的人》一书。

之后又以总统选举为课题,于1948年将研究成果汇集出版,即《人民的选择》。

书中的结论显示:决定人们投票意向的,主要不是传播媒介的影响力,而是人际传播的影响力。

在对人际传播的进一步研究中,他提出了“舆论领袖”和“两级传播”的概念。

正是拉扎斯费尔德的竞选研究极其发现结束了“枪弹论”理论统治传播学研究的时代。

6、拟态环境由李普曼提出,也就是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的再现,而是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政论家李普曼就在其所著的《公众舆论》一书中,论及拟态环境问题。

并首次使用“Pseudo-environment”一词。

拟态环境有如下特点:一方面,拟态环境不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摹写,不是“真”的客观环境,或多或少与现实环境存在偏离。

另一方面,拟态环境并非与现实环境完全割裂,而是以现实环境为原始蓝本。

李普曼认为,在大众传播极为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的行为与三种意义上的“现实”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一是实际存在着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二是传播媒介经过有选择地加工后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即拟态环境),三是存在于人们意识中的“关于外部世界的图像”,即“主观现实”。

人们的“主观现实”是在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而这种认识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经过媒体搭建的“象征性现实”的中介。

经过这种中介后形成的“主观现实”,已经不可能是对客观现实“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产生了一定的偏移,成为了一种“拟态”的现实。

)7、民主参与论它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观点有:(1)任何民众都拥有知晓权、传播权、对媒介的接近和使用权、接受媒介服务的权利;(2)媒介应主要为受众而存在;(3)社会各群体、组织、社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媒介;(4) 小规模的、双向的、参与性的媒介更合乎社会理想(核心价值)。

反映了一般民众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媒介集中垄断程度的加强要求自主利用媒介的呼声。

在美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不少地方自治体规定,商业有线电视必须开设“开放频道”,允许受众个人或团体可以按申请时间先后顺序播出自己制作的节目。

8、“议程设置”理论议题设置理论(the agenda-setting theory),它是由美国传播学者麦克姆斯、唐纳德·肖最早提出。

这种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只要对某些问题予以重视,为公众安排议事日程,那么就能影响公众舆论。

议程设置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断。

特点:1)传播效果分为认知、态度和行动三个层面,议程设置功能假说是这个过程的最初阶段,即认知层面的阶段。

2)议程设置功能考察的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

3)议程设置功能暗示了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

议程设置的“0/1”效果、“0/1/2”和“0/1/2/n“三个传播效果,“0/1”效果指的是大众传媒报道或不报道某个“议题”,会影响到公众对少数议题的感知。

“0/1/2”效果指的是媒介对少数议题的突出强调,会引起公众对这些议题的突出重视。

“0/1/2/、、/n”效果指的是传媒对一系列议题按照一定的优先次序所给予的不同程度的报道,会影响公众对这些议题的重要性顺序所做的判断。

9、社会顺从论10、法兰克福学派法兰克福学派:法兰克福学派始终自认是马克思批判理论的继承者,始终把自己的理论看作马克思批判理论的直接延续。

法兰克福大学哲学系教授霍克海默,担任研究所所长后,网罗了一大批志同道合、学识渊博的人才,代表人物有马尔库塞和阿道尔诺。

霍克海默在1932年创办了研究所专刊《社会研究杂志》,一批地资本主义丑陋文明满怀厌恶和义愤的年轻思想家,便以此为阵地,用一篇篇冷峻严厉、入木三分的文字,对社会现实展开全面的剖析和深刻的批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