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据交换平台的系统体系结构

数据交换平台的系统体系结构

体系结构大作业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班级计Y094 学号
姓名
日期
广西工学院计算机学院
数据交换平台系统结构
系统概述
数据交换平台(数据交换引擎)为核心,基于J2EE架构设计,通过Web Service为服务接口,配合DataEX Agent(数剧交换代理)满足同一平台、不同平台、异构数据库之间、甚至是非网络连接系统之间的安全数据交换应用,管理员或服务使用者可以通过数据交换管理控制台实现对交换任务的定义和状态跟踪。

系统目标是设计一个完整、高效、健壮、安全、易用的数据传输、交换平台。

该交换平台是一个基于标准、组件化、架构良好、具有很好扩展性的多层的开放的软件体系。

系统的框架结构图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加以描述。

以系统逻辑处理模型来表达一个宏观、易部署、易用的应用逻辑结构;
以系统的功能细分及其交互模型来表达一个完整、高效、健壮、安全、易用的产品体系;
按系统的软件层次结构及web Services组件模型来表达一个基于标准、组件化、架构良好、具有很好扩展性的开放的软件体系;
交换引擎基于XML的数据流交换,基于XSLT格式的交换规则定义。

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的原理是:在数据传输时,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有一条利用中间节点构成的专用物理链路,此线路将一直保持到数据传输结束。

若是这两个节点之间的通信量很大,则可同时建立多条连接。

报文交换
为解决电路交换占用通道的缺陷,报文交换产生。

其原理是:数据以报文为单位传输,长度不限且可变。

数据传送过程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

发送方在发送一个报文时把目的地址附加在报文上,途径的节点根据报文上的地址信息,将报文转发到下一个节点,接力式的完成整个传送过程。

每个节点在受到报文后,会将之暂存并检查有无错误,然后通过路由信息找出适当路线的下一个节点的地址,再把报文传送给下一个节点。

这个过程中,报文的传输只是占用两个节点之间的一段线路,而其他路段可传输其他用户的报文。

于是,这种解决方案不会像电路交换占用终端间的全部信道。

但是,报文在经过节点时会产生延迟。

这段延迟包括接收报文所有位(bit)所需的时间,等待时间和发送到下一个节点所需的排队延迟。

相对于电路交换,报文交换的优点有:线路效率高;节点可暂存报文并对报文进行差错控制和码制转换;电路交换网络中,通信量很大时将不能接收某些信息,但在报文交换网络中却仍然可以,只是延迟会大些;可以方便地把报文发送到多个目的节点;建立报文优先权,让优先级高的报文优先传送。

报文交换也是存在缺点的。

首先,它不能满足实时交互式的通信要求,经过网络的延迟可能会有不小的变化。

其次,有时节点收到的报文太多以致不得不丢弃或阻止某些报文。

最后,对交换节点的存储量有较高要求。

分组交换
为了更好地利用信道资源,降低节点中数据量的突发性,在报文交换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分组交换。

在分组交换的网络中,每个分组的长度有一个上限,因此,一个较长的报文会被分割成若干份。

每个分组中都包含数据和目的地址。

传输过程和报文交换类似,只是由于限制了每个分组的长度,减轻了节点负担,改善了网络传输性能。

分组交换的特点是:1、把数据传送单位的最大长度作出了限制,从而降低了节点所需的存储量。

2、分组是较小的传输单位,只有出错的分组会被重发而非整个报文,因此大大降低了重发比例,提高了交换速度。

3、源节点发出第一个报文分组后,可以连续发出随后的分组,而这时第一个分组可能还在途中。

这些分组在各节点中被同时接收、处理和发送,而且可以走不同路径以随时利用网络中的流量分布变化而确定尽可能快的路径。

数据交换平台的政务应用参考模型
3、安全认证:调用相关API进入CA认证
4、密码服务:加密、解密或压缩
5、DB访问代理:对典型数据库提供访问接口(支持多种JDBC驱动)
6、工作流引擎:为工作流引擎的同步/异步、协同工作提供服务
平台管理器的主要功能:
1、消息管理:管理消息队列,同中间件服务器中的消息管理协调工作
2、用户管理:管理联接到服务器的用户,设置访问权限
3、模型管理:管理根据应用中的表格以及各种表格的转换模型
4、监控管理:运行状态、运行流量、负载能力、日志等的管理
交换原理
1、数据格式定义;
2、采集规则定义;
3、装载规则定义;
4、转换规则定义;
5、模板生效确认;
6、数据交换过程;
数据格式定义是中心模板设计者在中心管理系统完成。

设计模板以XSD格式存盘,同时定义出数据交换的流向。

根据数据交换的流向下传到对应数据交换代理系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