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系统科学与工程系列课程
交通设计学(七)
——第七章公共交通枢纽交通设计
2008年1月2日
第七章公共交通枢纽交通设计
7.1 概述
7.2 枢纽布局设计
7.3 枢纽换乘衔接设计与流线组织设计7.4 枢纽交通设施微观设计
7.5 枢纽交通管理系统设计
7.6 TOD模式下枢纽设计及综合开发
以大容量的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为骨干, 地面常规多类型公共交通为网络,
分区私人交通方式(包括步行、自行车、摩
托车和私人小汽车)为补充
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立体化的客运交通网络,并充分实现各类交通方式之间有机衔接换乘的城市综合客运交通体系
建立城市综合客运交通体系是城市交通的必然之路
枢纽的定位
在大客流量集散的区域(交通区位点)内修建交通集散或换乘枢纽;
沿交通区位线(出行主路径)布设大中运量的快速客运交通方式将城市内的交通枢纽连接起来,完成大客流的长距离出行;
用小运量的客运方式将交通枢纽与出行目的地连接起来,完成客流的集散服务和门到门的服务。
见下图。
枢纽的定位
目的地
目的地
目的地与枢纽之间的连接
枢纽之间的连接
目的地与枢纽之间的连接
枢纽之间的连接
枢纽
枢纽
目的地
枢纽
枢纽
目的地
沿交通区位线(出行主路径)布设大中运量的快速客运交通方式(地铁、轻轨、BRT 等)
在目的地与枢纽之间布设小
运量的客运交通方式
(常规公交、自行车等)
7.2公共交通枢纽布局设计
竖向布局设计
枢纽竖向各功能层面
✓轨道交通运行层;
✓轨道交通票务及换乘选择层(换乘大厅);
✓常规公交层(平面设计之重点);
✓社会车辆停车层、非机动车辆停车层;
✓独立的换乘通道;
✓商业及住宅设施层(TOD开发模式联带);
✓其他设施层
可一层多用,亦可减少某些层面
进出枢纽模式
✓右转进入
✓过渡车道
✓左转进入
右转进入枢纽的方式是枢纽外部系统与内部系统理想的联系方式,右转进入的方式对公交车辆和社会车辆均不会产生很大影响。
枢纽开口不得不选择在交叉口处时,为了不影响交叉口其他车辆的通行,避免车辆溢出的现象,可在枢纽的进口方向设置过渡车道。
左转进入枢纽的设置要考虑、权衡周边道
路设施、交通需求的条件以及由此进入枢
纽的公交线路的客运任务和发车频率等等。
7.3 枢纽换乘衔接设计及流线组织设计
7.4 公共交通枢纽微观设计
对各个功能区域中的设施进行微观层面的界定,主要体现在设施的数量和具体尺寸上。
✓落客区域的车位数
✓停车位形式
✓车道宽度
✓候车空间、人流通道宽度
✓枢纽中人行横道
公共交通枢纽管理系统
交通组织管理系统安全运营调度管理系统信息服务管理系统应急安全管理系统服务效益
枢纽票务管理系统枢纽设施管理系统
系统目的
系统构成
公共交通枢纽管理系统构成
7.5 公共交通枢纽管理系统设计
7.6公共交通枢纽管理系统设计
TOD概念的内涵
✓将大容量运输系统的车站和城市发展活动中心相结合✓在车站周围布置建设中高密度的住宅、办公、商业、公共服务设施等混合多用途的开发
✓通过城市规划的手段,达到土地的高效利用
TOD开发示意图
Page 11
13.7.22
Tongji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