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杯水”到“一桶水”

“一杯水”到“一桶水”

“一杯水”到“一桶水”
怡安希望小学顾冲
作为一名语文的教师,我很荣幸能参加本次小学阅读与习作教学指导培训,多位专家的阐述,使我的阅读与习作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

我从中收获颇多,受益匪浅,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多渠道寻找素材,有事可写。

余俊老师分析到:很多小学生写作文的时候不知道写什么,究其原因,并不是生活中无内容,主要是由于小学生观察能力差,不善于通过观察获取或积累作文素材。

本次作文指导主要告诉我们学生生活中哪些可以作为素材外,还注意把写作同他的生活结合起来,把写作训练和集体活动统一起来,每次作文都有意创设情境,让他眼见为实,先看后写。

余俊老师先是带领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游戏体验,让孩子们亲身感受游戏过程,引导孩子们观察交流,然后才让孩子们动手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

这就很好的解决了孩子们“写什么”的问题。

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身边很多写作的资源。

斗蛋游戏和猜词游戏是余老师和学生们喜欢也一直在做的游戏,这是孩子们热衷的,他该有多少话要写一写这个给他枯燥的学习生活带来快乐的课堂啊!让学生尽情地去玩、去享受,去尽情的述说,去畅快的表达,这是作文的一条新路子。

不管是哪种作文模式,我们只要牢牢记住一点:想办法让学生对即将进行的写作产生强烈的期待,不吐不快,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

2、“赏评”是好的教法。

“赏评”是好的教法,“学生”是好的老师。

王华老师与旷梨老师介绍了自己是如何利用“赏评”来帮助学生写好作文的。

在让学生说的过程中学生自己评议,对好的给与鼓励,是啊,哪个孩子不愿意得到老师的赏评呢?赏评更能提高孩子作文的积极性,不要总盯着孩子的那一点点儿毛病,我们更要看到孩子们的进步,一有进步就赞赏他,让孩子悦纳自己的文字,自信地表达。

多给孩子创造作文发表的机会。

这样,学生会越写越好。

听着王华老师报告的声音,看着那一张张蕴含着她心血的照片,心底有暖暖的感动,每一次作文不仅仅是让学生乐写,还应对学生的习作进行指导,这样学生在快乐中也会学会一类作文的方法或经验,毕竟每一次作文的安排是紧跟单元内容紧密相联系的,每次的作文训练重点应该是不一样的。

3.坚持写“下水文”,使教学有的放矢。

我们常常会被一个问题所困扰“什么样的选材才是适合学生的选材?”这也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构建的一种新关系,老师不仅仅是学生写出内心话的引导者。

余老师认为,在教学中,老师们需要走下讲台,蹲下身子,以一个同伴的身份和学生共同学习,用儿童的视角来观察生活的各个方面,才能准确把握儿童的审美兴趣和审美水平。

最好是坚持每个单元写“下水文”,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写作,激发孩子的写作欲望,达成写作的共鸣。

听着余必健老师的讲座,他的语言或幽默,或风趣,或严谨,或个性,在如沐春风里走进广阔的语文教学的天地,再一次觉得:教语文,是快乐的!
三天的培训时间不算长,但是却整体而系统的给我带来了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

让我们能够打开一扇窗,用自己的“一杯水”,引导学生去探寻“一桶水”,帮助自己,帮助孩子在作文教学的路上走得更远、更稳、更惬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