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学课件第17章

经济学课件第17章

---------------------------------------------------------------最新资料推荐------------------------------------------------------经济学课件第17章第十七章讲授重点 2010.10 所谓高进入壁垒的价格搜寻者市场,包括垄断与寡头两种市场。

一、进入壁垒高的原因教材第 303-304 页。

规模经济,如教材第 258 页图 14-6 所示。

如果 b 图中的 q1相当于市场需求量的 1/10,则市场只能容纳 10 家工厂;如果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如 c 图所示,在现有市场需求量的范围内,产量越高、成本越低,那么市场竞争本身就会导致完全垄断。

教材第 316 页上将 c 图的情况称为自然垄断。

特许权,教材上没有说清楚给予特许权的理由。

政府授予某个厂商垄断经营某种产品的特许权。

理由一是该厂商同意限制其价格/利润,二是该厂商同意提供普遍的服务,其中包括某些亏本的服务。

例如许多国家的邮政业。

另外,这里还提到贸易壁垒。

按理说,排除国外厂商并非意味着国内不存在激烈的竞争。

问题在于,许多行业在发达国家属于寡头市场、而在中国属于完全竞争市场。

例如打火机企业,欧美只有几家,日韩只有 10-20 家,中国仅温州一地现在还有 100 多家。

1 / 16寡头市场讲的是勾结获利、是非价格竞争,完全竞争市场讲的是价格战。

因此,中国厂商按照完全竞争市场的规矩,到发达国家打价格战,被发达国家寡头厂商认为是破坏市场规矩的行为。

专利,自己看。

对基础资源的控制,例,铁矿石。

二、垄断市场教材第 304 页指出, monopoly 的含义是单一卖者。

但在中文中,少数卖者控制市场同样被称为垄断。

因此,单一卖者或买者的垄断常常被称为完全垄断(Complete Monopoly),寡头则被称为寡头垄断。

⒈垄断市场的特征⑴一种产品的垄断市场上只有一个卖主。

因而厂商也就是产业。

⑵根据垄断单一卖者的定义,其它厂商根本不可能进入。

⑶对于垄断厂商所提供的产品,市场上不存在相近的替代品。

(例,教材第304 页提到的电)⑷垄断厂商是价格的制定者(Price Maker)。

⒉垄断条件下的价格与产量先来看短期。

由于厂商就是产业,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需求曲线。

根据第十四章介绍的厂商决策基本原则,厂商决定价格与产量,见教材第 305 页图 17-1。

垄断通常是可以获得超额利润的,但也有可能出现亏损。

---------------------------------------------------------------最新资料推荐------------------------------------------------------ 见教材第 307 页图17-2。

垄断厂商了解整个市场的需求,因而更有可能事先知道短期会存在亏损。

按照教材第 307 页的解释,在这种情况下,垄断厂商应该不愿意经营。

那么,有没有亏本生产的垄断厂商呢?如果有,什么条件下垄断厂商愿意亏本生产呢?秘密就在于教材第 307 页上的那句至少在长期中是如此。

短期是根据是否存在不能调整的生产要素来确定的。

短期内固定成本无法调整,因而平均成本曲线变动的余地很小。

但成本不能调整不等于需求也不能调整。

例如,公用事业(如自来水、电网、天然气)通常属于垄断市场。

在公用事业中,管网铺设占固定资产投资的很大一部分。

管网重建需要间隔相当长的时期,而对公用事业需求的变化却快得多。

厂商预期到未来的需求,在管网铺设时会有意识地超出现有需求,因而最初几年会出现需求不足、生产亏本的情况。

短期与长期的差别,在于厂商数量的增减和厂商生产经营规模的调整。

3 / 16垄断市场上,新厂商不可能进入。

在这个意义上,短期均衡就是长期均衡。

但原有厂商可以调整生产经营规模。

在这个意义上,短期均衡不同于长期均衡。

三、寡头市场⒈寡头市场的特征教材第 307-309 页。

寡头市场的特征是:⑴寡头市场上只存在少数几个举足轻重的厂商(非举足轻重的其它厂商可能还有一批),它们生产一个产业的全部或绝大部分产量,这些厂商被称为寡头。

⑵高进入壁垒。

原因包括前面提到的规模经济、专利、对基础资源的控制等。

⑶产品同质或有差别。

⑷寡头间的策略互动。

在寡头市场上,每一个寡头的行为都会对整个寡头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因而其它寡头不可能不采取反措施。

而这些反措施同样会对整个寡头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寡头的实力都比较强,商战一开,往往两败俱伤。

因而寡头在决策之前,就不得不考虑其它寡头的反应。

⒉寡头条件下的价格与产量如教材第 309 页所说,寡头的价格和产量是最难预测的。

经济学中有一系列分析特定条件下寡头价格与产量的模型。

这些模型属于微观经济学课的教学范围。

---------------------------------------------------------------最新资料推荐------------------------------------------------------ 教材第 309 页图 17-4 是行业均衡图。

这张图的特点是:第一,图中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教材第 308 页图 17-3 上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横向加总。

第二,在平均成本曲线是水平线的那一段,平均成本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是重合的。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是水平的, PMR。

此时,在行业均衡图上,利润最大化条件是 P=MC。

产量为 Qc,(c 的含义是 competition)产品价格相应定在Pc。

如果寡头象完全竞争那样行事,则如教材第 309 页最后一段所示,行业产量和价格也是 Qc与 Pc。

寡头按照完全竞争市场的竞争逻辑,在产品同质化的条件下打价格战,这在发达国家是不多见的。

但中国许多行业的寡头常常是在完全竞争或近似完全竞争的市场上,通过价格战产生的。

它们还没有学会寡头市场的竞争逻辑。

加上中国消费者中,低收入阶层的比例高达 80%左右,不少中高收入者年轻时也经历过低收入的日子,这些消费者特别在乎产品价格。

因而在中国,就出现了带头打价格战的寡头行业老大。

5 / 16电视机行业的长虹就是一个例子。

(参见《2019:入世第一年企业篇》)如果寡头相勾结,象垄断厂商那样行事,则图 17-4 中行业(=勾结起来的寡头)的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就相当于教材第 305 页图 17-1 中行业(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

根据利润最大化条件,勾结起来的寡头将全行业产量定在MC=MR 时的产量 Qm,(m 的含义是 monopoly)产品价格相应定在Pm,从而得到图上阴影所代表的额外收益。

如教材第 310 页所说,现实中,寡头市场的价格处于上述两种极端情况之间。

⒊勾结与欺骗教材第 310-312 页。

先看勾结和欺骗的激励。

我认为教材第 310-311 页的说明(包括教材第 311页图 17-5 下面的注)说得不错,但图 17-5b 画得不好,容易引起误解。

首先,把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 dF往左上方直线延伸,似乎达不到 Pi代表的寡头垄断时的价格水平。

其次,当产量为 qF时,厂商的总收益为 PFqF。

其中,从原点到 qF的边际成本曲线以下部分相当于厂商的总变动成本,从 PF和 qF出发的两条线与边际成本曲线之间的区域,则代表厂商的毛利即厂商的总固定成本与经济利润之和。

换句话说,扣除总固定成本后,选择欺骗的厂商并没有多少---------------------------------------------------------------最新资料推荐------------------------------------------------------ 盈利,远不如与其它寡头厂商勾结买高价。

建议根据教材上的文字说明而不是该图来理解勾结和欺骗的利弊。

关于勾结的障碍,自己看。

其中第一点就是我们在第一章介绍市场均衡注意事项时提到的交易成本的影响,第二点是非对称信息的影响,第三、四两点是市场机制的影响,最后一点是政府干预的影响。

这里需要解释的,是第四点中关于生产能力的说明,教材上没有说清楚。

ppt 图 17-1 说明生产能力与价格战之间的关系。

图中, AVC 是寡头 1 简化后的平均可变成本曲线。

现有设备的生产能力最高只有 Q1。

AVC 在 Q1变成垂直线,表明受生产能力的限制,无论增加多少可变要素投入,产量也只能达到 Q1水平。

图 17-1 表明,如果市场价格从 P0下降到 P1,寡头 1 的总收益会从 P0Q0上升到 P1Q1,因而寡头 1 愿意打价格战。

但如果市场价格进一步从 P1下降到 P2,受生产能力限制,寡头 1 的产量=销售量保持不变,总收益会从 P1Q1下降到 P2Q1,因而寡头 1 不愿意继续打价格战。

可见,生产能力成为寡头不打价格战的约束条件。

为了防止寡头厂商相勾结,形成垄断,许多国家制定了严格7 / 16的限制。

不要说正式签订协议,就是寡头厂商的相关人员聊天、通话都不允许。

但即便如此,寡头厂商仍然有办法当众勾结。

比如说,上市公司需要向社会公布影响股票价格变动的重大决策。

作为上市公司,寡头 1 可以公开宣布,本年度不扩充生产能力,这意味着寡头 1 不会将产品价格降到 P1之下。

如果其它寡头也做类似宣布,则等于他们以合法的方式在公众面前进行了勾结。

维持 Q1 也有其弱点。

如果其它寡头坚持打价格战,把市场价格降到 P1之下,(例如P2)由于生产能力限制,寡头 1 无法增产,它的一部分市场份额(Q1Q2)就会被其它寡头夺走。

图 17-1:生产能力与价格战 P,R,C AVC P0 P1 P2 d=AR Q0 Q1 Q2 Q 图 17-2:生产能力与价格战(续) P,R,C AVC AVC P0P1 P2 d=ARQ0 Q1 Q2 Q 为了避免丢失市场份额,寡头 1 必须扩充生产规模,使生产能力达到 Q2,从而使其它寡头不敢发动价格战。

---------------------------------------------------------------最新资料推荐------------------------------------------------------ 但正如 ppt 图 17-2 所示,市场价格维持在 P1,意味着寡头 1 的部分生产能力Q1Q2长期得不到利用。

为了使闲置的生产能力得到利用,相应的固定成本得到补偿,寡头 1 会主动发起价格战。

四、博弈论教材第 313-314 页对博弈论的介绍太简单,同学们可能看不明白,所以我做一些补充。

教材上介绍的是最简单的双方博弈。

⒈博弈的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博弈进行分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