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免疫组化结果判断及常见问题的分析

免疫组化结果判断及常见问题的分析


a
27
内源性生物a素—肾小管
28
内源性生物素—淋巴a 结转移性甲状腺腺癌
29
蜕膜组织部分胞核PR阳性,血管内红细胞过氧化物酶显色
a
30
嗜酸性粒细胞中细a胞色素显色
31
吞噬细胞内 含铁血黄素
a
32
坏死组织着色:AE1/AE3
a
33
坏死组a织着色
34
交叉反应:乳腺ki-67组织细胞胞浆着色
对策
改善条件,重取材 确定抗体种属无误 不得使用过期的试剂盒 更换适配的显色系统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a
45
无色或浅色片
MCL理想的 CD5着色。所有的瘤 细胞都着色很强。散在的T细胞 着色比瘤细胞深。
a
MCL的CD5染色不足 (一抗浓 度太低)。 MCL瘤细胞几乎都 没有着色。
46
3. 染色过弱原因及其对策
评分=A×B 0分:阴性 1~4分:弱阳性 >4分:强阳性
PCNA
a
19
阳性面积百分比
40×10视野,选取5个视野,计算阳性区域面积占整个参考 面积的百分率。
胶原染色
a
20
Weidner法(MVD计数)
1. 孤立的棕黄色细胞族代表一条 微血管。
2. 低倍镜下找到组织内密度最高 区域。
3. 40×10视野下计数微血管数目。
a
CD34
21
K-ras
a
VEGF
22
附:定量分析——图象处理系统
1、图象处理:
利用仪器按照不同的目的进行图象的修正、变 换、特征提取和测量。 1)“狭义”指消除图象的模糊不清部分,校正 畸变。 2)“广义”包括对图象的结构分析,提取特征 进行测量。
a
23
2、图象处理系统组成
图象输入(显微镜、扫描仪) 图象处理运算(病理图文分析软件) 图象、数据输出
免疫组化结果判断 及常见问题分析
武汉大学病理学教研室 杨飞
a
1
a
2
肝脏:CK8理想着色,胆管上皮细胞强阳性, 肝细胞呈不同层次阳性。
a
3
pan CK(AE1/AE3) 在肝脏理想的染色,采用了热修复。 肝细胞膜、胆管强而清晰的着色。背景干净。
a
4
一、特异性染色的判断
1.特定的定位 细胞阳性——根据靶抗原不同而呈现胞膜型、胞浆型 或胞核型 间质阳性——表现为细胞外着色,局限性或弥散性
a
35
黑色素瘤,细胞内含黑色素,呈紫黑色,HE染色
a
36
灶状着色:机械原因着色
a
37
全片着色
Cyclin D1 套细胞淋巴瘤
a
38
全片着色
a
39
边缘着色
a
40
“阴阳脸”着 色
a
41
气泡
a
42
非特异性着色及其对策
非特异性着色原因 操作过程冲洗不充分 内源性过氧化物酶
内源性生物素 电荷吸附 抗体不纯
切片制片不当 加试剂后切片干燥
对策 每步冲洗3×5min
3%H2O2封闭 使用生物素阻断试剂盒阻断
非免疫动物血清封闭 采用单克隆抗体 改善取材和制片 防止切片干燥
a
43
无信号片
CaD30
44
2. 染色的假阴性及其对策
染色假阴性原因
组织处理不当(固定、浸蜡) 一抗与二抗种属连接错误 抗体失效 显色系统不相适配 操作不当,遗漏重要步骤
染色过弱原因
抗体浓度过低,孵育时间过短 滴加试剂时缓冲液未沥干 过度蛋白封闭 抗原被破坏
室温太低,<15℃
对策
提高浓度,延长时间
滴加试剂前沥干多余水分
缩短封闭时间
新鲜组织及时固定,固定 时间不要超过24小时 适当延长孵育时间
a
47
待检片 - + + - +
阴性对照 - + - - -
结论 操作失误,抗体失效
非特异性着色 阳性片不含靶抗原 待检片不含定位抗原 待检片含定位抗原
a
16
三、结果分析
1-day CM
阳性强度 20×10视野下,随机选
取5个视野,测100个阳性 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即为此 4-day CM 片的阳性强度。
a
25
a
26
四、免疫组化异常着色及对策
1.非特异性着色及其对策
非特异性着色原因 操作过程冲洗不充分 内源性过氧化物酶
内源性生物素 电荷吸附 抗体不纯
切片制片不当 加试剂后切片干燥
对策 每步冲洗3×5min
3%H2O2封闭 使用生物素阻断试剂盒阻断
非免疫动物血清封闭
采用单克隆抗体
改善取材和制片
防止切片干燥
a
24
3、图象处理系统功能
几何形态学定量分析 细胞核、浆的大小、面积、核浆比; 细胞分布密度、个数; 血管、腺 体的面积、密度;间质的面积 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按着色灰度分类,计算阳性、阴性细胞的面积含量 DNA倍体分析 计算正常细胞及肿瘤细胞DNA 含量,给出倍体参数、DNA参数分布直 方图 AgNOR分析 颗粒分析:数目、大小、面积、比例
PCNA
a
S-P×400
S-P×40017
阳性细胞百分比
计数100个瘤细胞,其中 阳性细胞的比例:
<5%
(-)
5%~30% (+)
30%~50% ( + + )
>50%
(+++)nes法
A:瘤细胞显色有无及深浅 0(不着色) 1(浅黄色) 2(棕黄色) 3(棕褐色)
B:显色细胞的比例 1(1%~10%) 2(11%~50%) 3(51%~80%) 4(>80%)
2.染色的不均一性 阳性细胞的染色分布不均,片状或点状散在分布 染色强弱不等,颜色深浅反映抗原量的多少
3.排除人为造成的非特异性染色 切片的折叠、刀痕,色素沉着,组织细胞坏死。
4.颗粒性显色 DAB显色在高倍镜下呈颗粒状而非均匀着色。
a
5
免疫组化标准化照片
CK10 ER CD44v6
a
6
a
7
a
8
a
9
a
10
a
11
合格的免疫组化染色切片 是正确判断染色结果的基础和前提
不合格的免疫组化染色切片 容易导致误判
a
12
C-erbB-2



a

13
ER
4
2
3
1
a
14
PR
子宫内膜PR染色,修复不足
子宫内膜PR染色,修复良好
a
15
二、染色结果的判断
编号 1 2 3 4 5
阳性片 - + - +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