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五章土地集约化和规模利用PPT课件
第五章土地集约化和规模利用PPT课件
—
2.00
4.40
5.20
4.90
3.46
2.44
主要观点:“按 耕作进展的比例而 增加的年产量,和 以前的平均增加额 比较起来,必然是 逐渐地并不变地减 少下去的。”
与杜尔阁的区别: 1、从宏观角度分析问题 2、分析的是人类整个社会生 产过程 3、分析对象是不同年代、土 地、作物的不同投入所带来 的产量的平均变化 4、只看到报酬递减,而没看 到此前的递增
善
5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早期表述
威廉·配第最早注意到 “土地报酬递减”现象 一定面积的土地的生产力有一最大限度, 超过这一限度之后,土地生产物的数量就 不可能随着劳动的增加而增加了。
6
杜尔阁对“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的内涵进行了详细表述
“撒在一块天然肥沃的土地上的种子,增加劳动投 入后,产品产量增加的比例会大于投资增加的比例, 直到这一比例达到它所能达到的最大限度为止。超过 这一点再增加投资,产量的增加会越来越少,直到土 地的肥力被耗尽,投资的增加不会使产量有任何提 高。”
1
1.00
2
3.00
4
9.60
5
14.80
6
19.70
9
31.16
10
33.60
13
38.90
15
40.75
16
41.10
17
41.10
18
41.00
化肥的平均报酬量
1.00 1.50 2.40 2.96 3.28 3.46 3.36 2.99 2.72 2.57 2.41 2.27
化肥的边际报酬量
16
一、一些基本概念
❖ 多生产要素的产量函数 y=f(X1,X2,…,Xn)
❖ 某一中变动生产要素的产量函数 y=f(X)
❖ 总产量 TP=f(X) ❖ 平均产量 APP=Y/X ❖ 边际产量 MPP=dy/dx ❖ 生产弹性 EPP=MPP/APP
17
二、土地报酬变化的四个阶段
化肥的投入量 粮食产出量
产出物的价值(或产值) 报 酬 = ————————————— (价值形态) 某单项变动生产要素的价值量
产出物的价格(或货币额) 报 酬 = ————————————————— (价格形态) 某单项变动生产要素的价格(或货币额)
4
二、“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思想的形成和完善
❖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思想的发展和完
8
威斯特首次正式提出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劣等土地之所以必须日渐耕垦,就在于“土 地报酬递减律”之故。
❖在耕作改进的过程中,原生产物数量的增加 将耗费日益增大的费用,或者换句话说,土 地纯产品和它的总产品的比例是持续递减的。
9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思想的中期演变
❖ 马尔萨斯最早提出“土地肥力递减规律”
虽然杜尔阁没有使用“边际”一词,但他的分析方 法和思维方式是典型的边际主义,他已经比较清楚地 表述了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基本内容。
7
安德森首先注意到了 科学技术因素的影响作用
❖ 在合理的经营制度下,土地的生产率可以 无限制地逐年提高。
❖ 但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条件下,这种提高是 有限的。土地肥力会递减,一定量的土地 能供养的人口是有限的。
12
三、马克思主义关于土地肥力和
土地报酬变化规律的观点
❖ 恩格斯用科学技术进步的巨大作用批驳马尔萨斯观点 的错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 马克思推翻了马尔萨斯等人加在地租理论上的错误前 提,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土地耕作次序观和土地肥力 观。
❖ 列宁认为“追加的(或连续投入的)劳动和资本”这 个概念本身,就是以生产方式的改变和技术的革新为 前提的。他反对 “土地肥力递减规律”具有普遍意 义,还指出一定技术条件下投资收益递减对手工业和 工业的适用性。
第五章 土地集约化和规模利用
第一节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思想的发展 第二节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变化阶段分析 第三节 土地的集约利用 第四节 土地规模利用原理 第五节 的规模利用 第六节 城市土地的规模利用
1
第一节 “土地报酬递减规 律”思想的发展
一、土地报酬的实质及其形态
二、“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思想的形成和完 善
10
❖ 大卫·李嘉图把土地报酬递减作为产生级差
地租理论的依据
实际上,级差地租
如果优良土地的存在量 远多于日益增加的人口所 需要的生产粮食量,或者 是在旧有地上可以无限地 使用资本,且无报酬递减 现象,那么,地租便不会 上涨,因为地租总量是由 于追加的劳动量所获报酬 相应地减少而产生的。
并不是耕作顺序由好 地向劣地扩展造成的, 而是由于同量的投资 所产生的收获量不同 而产生的。李嘉图是 在绝对化的土地报酬 递减论的基础上建立 他的地租理论的。
11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思想的 发展和完善
❖ 西尼尔给其内涵增加了“农业生产技术保持不变” 这一重要条件。
❖ 土地收益递减是各种生产要素的比例平衡问题 。
❖ 把“报酬递减规律”从农业领域推广到一般生产领 域
❖ 报酬作为不变生产要素的生产率,演变成可变生产 要素的生产率。
❖ 引入“若干生产要素投入量保持不变”作为其发生 作用的前提条件。
13
四、正确理解“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1、土地报酬与土地肥力不是同一概念 2、“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没有准确表达该
规律的本质 3、“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有一定的前提条件 4、土地报酬是在追加投入超过一定限度后才
表现为递减 5、“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研究的是单一可变
要素投入变化而产生的变化 6、要注意其适用的时间范围
三、马克思主义关于土地肥力和土地报酬变 化规律的观点
四、正确理解“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2
一、土地报酬的实质及其形态
实
形
质
态
对一定面积土 地投入中某项 变动要素的生 产率
实物形态 价值形态 价格形态
3
产出的实物量 报 酬 = ————————————— (实物形态) 某单项变动生产要素的实物量
14
土地报酬递增递减规律
土地报酬递增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不 变、其它要素不变的前提下,在一定面积的 土地上不断追加某种要素的投人,所带来的 报酬的增量(边际报酬)也不断增加,但是 当追加的要素的数量超过一定界限以后,报 酬的增加则就会出现下降。
15
第二节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 变化阶段分析
一、一些基本概念 二、土地报酬变化的四个阶段 三、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