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_电导法测定乙酸电离平衡常数

-实验_电导法测定乙酸电离平衡常数

实验六 电导法测定乙酸电离平衡常数
报告人: 同组人: 实验时间2010年06月12日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掌握电导法测定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常数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1.电离平衡常数K c 的测定原理
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只有已经电离的部分才能承担传递电量的任务。

在无限稀释的溶液中可以认为弱电解质已全部电离,此时溶液的摩尔电导率为∞
∧m ,可以用离子的极限摩尔电导率相加而得。

而一定浓度下电解质的摩尔电导率∧m 与无限稀释的溶液的摩尔电导率∞
∧m 是有区别的,这由两个因素造成,一是电解质的不完全离解,二是离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者之间有如下近似关系:
∞∧
∧=
m
m α (1)
式中为弱电解质的电离度。

对AB 型弱电解质,如乙酸(即醋酸),在溶液中电离达到平衡时,其电离平衡常数K c
与浓度c 和电离度α的关系推导如下:
CH 3COOH →CH 3COO - + H

起始浓度 c 0 0 平衡浓度 c (1-α) c α c α 则
a
ca K c -=12
(2)
以式(1)代入上式得:)
(Λm m
2ΛΛΛc K m m c -=∞∞ (3)
因此,只要知道∧m ∞
和∧m 就可以算得该浓度下醋酸的电离常数K c 。

将式(2)整理后还可得:
(4)
由上式可知,m m 1/Λm 作图可得一条直线,由
直线斜率可测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c K 的平均值。

2.摩尔电导率∧m 的测定原理
电导是电阻的倒数,用G 表示,单位S (西门子)。

电导率则为电阻率的倒数,用k 表
示,单位为G·m -1。

摩尔电导率的定义为:含有一摩尔电解质的溶液,全部置于相距为1m 的两个电极之间,这时所具有的电导称为摩尔电导率。

摩尔电导率与电导率之间有如下的关系。

∧m = κ/c (5)
式中c 为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为mol·m -3。

在电导池中,电导的大小与两极之间的距离l 成反比,与电极的面积A 成正比。

G = κA/ l (6) 由(6)式可得
κ=K cell G (7)
对于固定的电导池,l 和A 是定值,故比值l /A 为一常数,以K cell 表示,称为电导池常
数,单位为m -1。

为了防止极化,通常将铂电极镀上一层铂黑,因此真实面积A 无法直接测
量,通常将已知电导率κ的电解质溶液(一般用的是标准的0.01000mol·L -1
KCl 溶液)注入电导池中,然后测定其电导G 即可由(7)式算得电导池常数K cell 。

当电导池常数K cell 确定后,就可用该电导池测定某一浓度c 的醋酸溶液的电导,再用(7)式算出κ,将c 、κ值代入(5)式,可算得该浓度下醋酸溶液的摩尔电导率。

在这里的求测是一个重要问题,对于强电解质溶液可测定其在不同浓度下摩尔电导率再外推而求得,但对弱电解质溶液则不能用外推法,通常是将该弱电解质正、负两种离子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加和计算而得,即:

--∞++∞+=∧,,m m m λνλν (8)
不同温度下醋酸∞
∧m 的值见表1。

表1 不同温度下醋酸的∞
∧m (S·m 2
·mol -1
)
三.仪器与试剂:
DDBJ-350便携式电导率仪,电导电极,恒温槽,烧杯、锥型瓶,移液管(25mL );
0.0200 mol·L -1 KCl 标准溶液,0.200 mol·L -1
HAc 标准溶液
四.实验步骤:
1.调节恒温水槽水浴温度至25℃(室温偏高,则水浴温度调节到35℃)。

将实验中要测定的溶液恒温。

2.校准便携式电导率仪的电导池常数
按下电导率仪“on/off”键打开仪器,按“模式/测量”键到模式状态,按“▲”或“▼”键调节模式状态,至左下角出现CONT ,按“确定”键,左下角出现CAL ,按“确定”键,左下角出现CA-M ,按“▲”或“▼”键调节0.02mol/L 的KCl 溶液的电导率大小至0.276 S/m(35℃时为 0.331 S/m ),按“确定”键出现标定好的电导池常数,再按“确定”键输入电导池常数。

按“模式/测量”键到测量状态。

3.测量醋酸溶液的电导率
标定好电导池常数后,将两电极用蒸馏水洗净,用吸水纸吸干液体。

处理好的电极插入到0.2 mol/L 25mL 醋酸溶液中测量电导率。

再用标有“电导水”字样的移液管吸取25mL 水并注入到醋酸溶液中稀释到0.1 mol/L 。

此时不要将电极取出。

(为什么?) 测量后,用标有“0.1”字样的移液管吸取25mL 溶液弃去,用标有“电导水”字样的移液管吸取25mL 水并注入到醋酸溶液中稀释到0.05 mol/L ,摇匀后测量电导率。

如此依次测定0.2 mol/L 、0.1 mol/L 、0.05 mol/L 、0.025 mol/L 、0.0125 mol/L 醋酸溶液的电导率。

记录相应浓度醋酸的电导率,并计算电离度和解离常数。

4.用蒸馏水清洗电导电极和温度电极,将电极浸泡在盛有蒸馏水的锥形瓶中以备下一次实验用。

五.数据处理:
1.将原始数据及处理结果填入下表:
2.根据测得的各种浓度的醋酸溶液的电导率,求出各相应的摩尔电导率∧m 和电离度α及电离平衡常数K c 。

3.用c m
∧对1/∧m 作图或进行线性回归,求出相应的斜率和截距,求出平均电离常数
K c 。

由图知,直线斜率为4×810-,又因为斜率表示为c m K 2∞Λ所以可得:c m K 2∞Λ=4×8
10-,得
c K =2.62×510-
六.注意事项:
1.计算∧m 和k c 时,需注意浓度c 单位的区别,详见原理部分。

2.温度对溶液的电导影响较大,因此测量时应保持恒温。

七.思考题:
1.电导池常数是否可用测量几何尺寸的方法确定?
答:不能。

测定电导池常数可以用标准溶液测定法,用氯化钾为标准物质;还可以用与标准电极比较法测定。

2.实际过程中,若电导池常数发生改变,对平衡常数测定有何影响?
答:溶液电导一经测定,则正比于Kcell 。

即电导池常数测值偏大,则算得的溶液的溶解度、电离常数都偏大,反之,电导池常数测值偏小,则电离常数偏小。

相关主题